時間:2020-06-02 15:35
來源:生態環境部
在監測數據打假上有什么作用?第一,通過數據的直傳上報,在總站備案,做到數據審定入庫,無法再改動。第二,一旦入庫以后,以后的查處就依據入庫的數據,對質量管理體系,對企業的排放情況進行全面核查來確認。
對此,我們在監測條例里也有兩條,第一條企業對自行監測數據的真實性、準確性、完整性負責。第二條在條例里面明確規定,監測機構誰監測誰負責,誰簽字誰負責,不論是企業的監測機構自己自測,還是委托第三方,監測的人員都要對監測數據質量負責。這樣,從根源上,從本質上,從機制體制上,還有從法律保障上全面打擊監測數據的弄虛作假行為。
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堅定決心不會改變 將努力認真落實國家自主貢獻
路透社記者:根據巴黎大會決定,各國應不晚于2020年通報或更新國家自主貢獻,請問中國將如何修改這一目標,是否會因疫情影響而調整?
劉友賓:2015年中國向聯合國提交了國家自主貢獻,提出了一系列到2030年的應對氣候變化目標。這些目標是基于中國現階段發展水平和現實國情,經過科學論證確定的,需要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才能實現,既體現了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的擔當,也反映了中國所處的發展階段和國情能力。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面臨著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消除貧困、治理污染等多重挑戰。但是我們應對氣候變化的堅定決心不會改變,將盡最大努力認真落實國家自主貢獻,100%兌現已經作出的承諾。
我們始終堅持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戰略,走綠色低碳發展道路,采取了調整產業結構、優化能源結構、節能提高能效、建立市場機制、增加森林碳匯等一些列強有力措施,2018年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5.8%,相當于減少二氧化碳排放52.6億噸。中國是對可再生能源投資最多的國家,可再生能源裝機占全球30%,在全球增量中占比44%,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占全球一半以上,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做出了重要貢獻。
中國將按照《巴黎協定》要求,按時通報提交國家自主貢獻目標以來的應對氣候變化工作進展,以及擬采取的落實國家自主貢獻目標的進一步政策措施,繼續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做出應有的貢獻。
我們認為,在應對氣候變化問題上,必須堅持公平、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和各自能力的原則。廣大發展中國家面臨著比發達國家大得多的挑戰,為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提供相應的資金、技術與能力建設支持是發達國家的法律義務。發展中國家愿采取積極行動,但必須確保來自發達國家的支持與發展中國家的行動相匹配。
將組織對生活垃圾焚燒發電企業自行監測情況進行抽查抽測
封面新聞:去年年底生態環境部發布了垃圾焚燒發電廠自動檢測數據應用管理規定,幾個月以來監測垃圾焚燒發電廠排放情況如何,對于公眾普遍比較關注的二噁英類的排放,請問環境部門如何監測?
柏仇勇:謝謝這位記者提問一個敏感問題。達標排放污染物及如實公布排放信息,是垃圾焚燒企業的法定主體責任。按照《生活垃圾焚燒污染控制標準》規定,生活垃圾焚燒發電企業應對污染物排放狀況及其周邊環境質量的影響開展自行監測,其中煙氣中二噁英類的監測每年至少應開展1次,并公布監測結果。
近年來,生態環境部門監督檢查的情況顯示,隨著垃圾焚燒發電企業工藝水平不斷提高,污染物排放達標率穩步提升。隨著我國垃圾分類政策的推行,可大幅提升垃圾的綜合利用,有利于削減二噁英等污染物的排放。
為進一步壓實生活垃圾焚燒發電企業主體責任,我部將組織有關地方生態環境部門,對生活垃圾焚燒發電企業自行監測情況進行抽查抽測。對于發現的超標企業,我部將移交有關地方依法嚴肅處理。同時,我部正在組織開展垃圾焚燒行業二噁英連續采樣試點,力爭突破單純依賴手工監測手段的局面。
總體上看,我國垃圾焚燒廠采用的工藝以及排放標準都跟國際接軌,有一些工藝、設備、標準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近年來,我部高度重視垃圾焚燒廠的規范化整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大力推進實施垃圾焚燒廠的全面穩定達標排放,以消除公眾對此的疑慮和恐慌,實際上垃圾焚燒廠完全能夠做到與周邊百姓、周邊環境和諧相處。謝謝。
今年將開展全國生態環境監測優質實驗室遴選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近年來我國環境監測產業發展很快,進一步提高環境監測水平方面目前取得了哪些進步?面對環境監測網絡快速覆蓋快速發展過程當中的不足之處,比如說監管力度、標準建設、從業人員技能水平方面生態環境都做了哪些工作和行動,取得了哪些成效?謝謝。
柏仇勇:第一,做好頂層設計,編制出臺生態環境監測規劃綱要,按照“五個打通”的要求,把原來傳統的環境監測內容全部納入總體規劃頂層設計當中,實現傳統環境監測向生態環境監測轉變。
第二,加強生態環境監測立法工作。全國生態環境監測機構3500多個,35萬人的隊伍,亟需一部專門的法規對監測工作予以規范,以解決在實踐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我們早在2009年的時候就啟動過生態環境監測條例的起草工作,而且當年已經列入國務院立法計劃,后來由于部門之間的職責交叉問題沒能解決,所以當時條例沒出來。這一輪機構改革以后我們認為時機已成熟,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中央深改辦連續2015、2016、2017三年出臺生態環境監測三個文件,我們要把中央深改文件當中的,已經明確的改革方向,改革舉措用法律制度固化。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