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久久网|特污兔影院|中文字幕日本一区久久|天堂岛最新版在线bt天堂|草草影院ccyy国产日本欧美

首頁 > 新聞 > 正文

有機垃圾處理:先行者的探索與最好的時代

時間:2020-06-01 09:08

來源:中國固廢網

作者:陳偉浩

E20環境平臺首席合伙人、E20研究院院長傅濤曾在《中國環境產業》說過:縱觀數十年的發展與升級,環境產業就像一個偉大的傳奇。公認有極大的前景,卻從來沒有真正壯大。如供水、城鎮污水、污泥等等不同的細分領域,在產業大勢的沉浮之中,也都有著自己獨特邏輯和發展故事。E20環境平臺特別挑選部分領域,結合產業脈絡,講述領域發展以及代表企業的故事,透視產業規律。本期特別刊發有機垃圾產業市場領域觀察,供大家參考。本文共分為兩個部分,本篇為上半部分。

我國有機垃圾處理行業起步較晚:

2007年,為兌現申奧承諾,我國首座餐廚垃圾處理廠------南宮餐廚垃圾處理廠建成投運。主要采用好氧堆肥工藝處理奧運簽約飯店及奧運場館產生的餐廚垃圾。

2010年3月17號,《中國青年報》發表了一則關于地溝油的報道,引發了各界強烈關注。

2010 年 5 月,國家發改委、住建部、環保部、農業部四部委聯合發布《關于組織開展城市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試點工作的通知》(發改辦環資[2010]1020 號),正式拉開了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城市試點工作的大幕。

2010年7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強地溝油整治和餐廚廢棄物管理的意見》,嚴厲打擊非法生產銷售地溝油行為,并嚴防地溝油流入食品生產經營單位,重點加強餐廚廢棄物從產生、收運到處理處置的管理,逐步推進餐廚廢棄物的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

政策的強化和社會關注的提升,讓餐廚垃圾處理迎來第一輪發展熱潮:一批先行者在市場積極探索,百花齊放。

但因為一些政策的限制,和技術、市場模式等諸多問題,整體看來,行業市場的發展仍處于探索期,摸著石頭過河,帶著腳鐐跳舞,跌倒了再爬起來,再跌倒再爬起來……并沒有迎來污水處理垃圾焚燒那樣跨越式的突破。

直到2017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轉發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部《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的通知。《方案》制定了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的目標、垃圾分類的類別、激勵機制等內容,46個城市將先行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中國進入垃圾分類“強制時代”,“兩山理念”被寫入中國共產黨黨章和十九大。

2020年5月1日新修訂的《北京市垃圾分類管理條例》實施以來,家庭廚余垃圾分出量明顯增加,據統計,5月1日至20日,北京家庭廚余垃圾分出量為590噸,較4月翻了一倍。今年以來,我國各大城市陸續進入垃圾分類“強制時代”,以餐廚、廚余為主的濕垃圾處理再次成為市場風口,有機垃圾處理或許將迎來第二次發展機遇。在此背景下,一些企業也開始了面向“兩山經濟”的探索與實踐。

目錄

一、 先行者的探索

1、摸著石頭過河的嘉博文

2、“5000萬元的學費”與“寧波模式”

二、最好的時代

1、普拉克的第四個蘋果

2、藍德環保與協同處理

3、三上央視的朗坤環境

三、垃圾分類的洪流助推理

1、首創環境的寧波試點

2、桑德的固廢大循環

3、潔綠環境:抓住機遇的春天

4、餐廚垃圾綜合解決方案開了先河

一、 先行者的探索

2010年之前,我國最早的一批餐廚垃圾處理企業已經誕生,如江蘇潔凈、青海潔神、寧波開誠、北京嘉博文、山東十方、青島天人等,都在各自的區域以自己的方式進行著探索。因為政策配套尚不成熟,市場的力量尚嫌弱小,一切前行都顯得舉步維艱,一些企業也因此交了不少的“學費”。

2010年,隨著地溝油事件和國家政策的推進,尤其是百城試點的布局,市場開始迎來第一個快速發展期。行業雖有利好,但在產品的出路上,政策依舊不明朗,技術路線也都還沒贏取市場的驗證,對于餐廚垃圾處理行業來說,大家心懷勇氣和堅持,卻依然是在摸著石頭過河。

1、摸著石頭過河的嘉博文

早期,中國的有機垃圾處理行業一直沒有形成產業,最大的原因,就是產品沒有好的出路。而有機垃圾經過資源化處理,最終形成的產品主要是飼料、肥料、沼氣這三大類別。

但因為考慮到飼料存在動物源性污染風險,肥料存在鹽分過高、重金屬超標等難題,農業部一直禁止有機垃圾用作飼料和肥料,而有機產沼,相比投資成本高昂,而且存在沼氣純度不夠,以及沼渣、沼液等二次污染的情況,所以三大資源化產品在出路方面全部受阻,無法形成良性的商業閉環。

即便如此,還是有一些企業愿意傾其所有,想要創出一片屬于自己的天地。

2005年,嘉博文CEO于家伊帶領團隊致力科技攻關,研發出生物腐植酸肥料制造技術。該技術能把低價值的餐廚廢棄物、畜禽糞便等有機廢棄物,在生物腐植酸轉化劑的作用下,作為一種有機土壤調理劑,用于土壤質量提升,提高化肥利用率,起到沃土、增產、改善農產品品質、降低綠地粉塵和PM2.5的作用,帶動農業減排。

之后,嘉博文對蘋果、草莓、葡萄、鮮桃等多個品種進行了實驗,并通過一系列國家專業檢測機構的檢測,也得到一些行業專家的認可。

此時,國內餐廚垃圾處理設備市場競爭激烈,且利潤空間越來越小,如果在設備銷售之外,可以打通產品環節,或許會形成新的利潤增長點。因此,向下游農業市場做產業鏈延伸,或許是一個不錯的機遇,也是逼仄的市場環境下,一種風險嘗試和發展突圍。

于家伊明白,想要向下游的農業延伸,并不容易!

為此,于家伊親自拜訪了北京的養殖場和種植場大戶。

但是,飼料安全和食品安全是我國經濟建設中的一項重大課題,2004年國家農業部出臺的《動物源性飼料產品安全衛生管理辦法》,已明令禁止在反芻動物飼料中添加骨肉粉、動物內臟、血粉等動物性蛋白質飼料,其主要目的是通過飼料安全工程確保動物及動物食品安全和人類健康。

2018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做好非洲豬瘟防控工作的通知》,通知提出,全面禁止餐廚剩余物飼喂生豬。餐廚垃圾作飼料的出路徹底被堵死。

有機飼料這一方向,違背了行業趨勢,和國家相關的政策法規,但在有機肥料這一方向上,嘉博文有了突破。

天翼草莓公司,在昌平區擁有150座草莓大棚,他們使用了于家伊推薦的有機肥,效果非常好。天翼草莓CEO周建忠發現,用了嘉博文生物菌肥的草莓,葉片更厚更綠、果實更硬實,原本板結的土壤變得松軟,甚至出現了常年不見的蚯蚓。這位還是昌平區政協常委的周建忠又向昌平區農委力薦嘉博文的生物菌肥。

嘉博文則向農業服務中心提出了整套方案。2005年,昌平區開始向嘉博文采購生物菌肥,足夠區內每戶農戶施用;2006年時,昌平農業服務中心用嘉博文的技術建了處理站。

之后,嘉博文又在延慶租了400畝土地栽種蘋果,作為示范區。到了2007年的奧運果品評選賽,這種被命名為“禮炮果園”的蘋果居然獲得了當年的一等獎。這使得昌平區也增加采購了嘉博文針對果樹類的新菌肥。北京的其他郊縣開始效仿昌平區的做法采用嘉博文的菌肥。

嘉博文打通農業產業鏈的商業模式,引起了全球頂級投資集團高盛的注意,2007年,高盛集團、康地集團、上海光明食品集團等共同注資1.65億元。2009年,嘉博文又獲得了青云創投1170萬美元投資。這些投資幫助嘉博文在發展初期獲得了更多的品牌背書,以及資金助力(但這些資本后來也成為它的沉重負擔和發展枷鎖)。

2012年,嘉博文的生物腐植酸肥料獲得了中國農業部頒發的當時唯一一個以餐廚廢棄物為原料的土壤調理劑肥料登記證。農業部給出的評價是“開創了餐廚廢棄物資源高效利用的綠色通道,積極促進了我國循環經濟發展”。

2009年4月,嘉博文北京朝陽區循環經濟產業園內的高安屯餐廚廢棄物資源化處理中心一期工程開工建設。該廠設計能力是日處理餐廚垃圾400噸,為當時全國最大的餐廚垃圾處理廠。但是由于當時的社會環境,中小餐館、普通居民產生的大量餐廚垃圾,還沒有進入集中處理的渠道,該廠投入運營之后,每天的處理量僅為數十噸,處于“半饑餓”狀態。在當時,這是嘉博文的困境,也是行業的常態。僅靠企業之力,難以解決,需要政府強有力的支持。同時,其技術本身存在的投資大、能耗高等一些問題,也需要不斷解決和完善。

2010年“地溝油”事件爆發,國家開始重視餐廚垃圾的無害化處理,各種政策接踵而至,其中餐廚垃圾收運管制日趨嚴格,泔水回流餐桌渠道逐漸被堵死,極大地鼓舞了整個行業的信心。

成都是全國首批33個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試點城市之一,2012年10月1日,《成都市餐廚垃圾管理辦法》正式實施。

2013年,9月1日起,成都市城管局開始分批對中心城區的餐廚垃圾實行統一收運、集中無害化處理;同時,嘉博文的成都中心城區餐廚垃圾處理廠也正式投入使用,當年年底,即滿產運營,每年可生產4萬噸環境友好型的生物腐植酸肥料。近幾年,嘉博文已在成都雙流草莓、浦江獼猴桃基地進行了腐植酸肥料的應用示范。

在市場前期,嘉博文作為行業領先者,以自己的韌性和堅持,為行業發展探索著出路,也獲得足夠的市場機會的市場地位。

而與嘉博文同期的領先企業,有的已經成為了“先烈”。比如江蘇潔凈環境科技有限公司, 2020年2月27日,正式向外界宣告破產。(詳情請點擊:老牌餐廚企業江蘇潔凈破產拍賣 山東水利子公司溢價接手欲上市)

隨著民眾和政府對環境質量更高標準的要求,以及產業的進步發展,嘉博文仍需要在技術和模式方面不斷完善,接受新的挑戰。

2、“5000萬元的學費”與“寧波模式”

2006年寧波出臺了《寧波市餐廚垃圾管理辦法》,要求餐廚垃圾產生單位必須將日常的餐廚垃圾交由指定的單位進行收運,對不執行的單位予以嚴厲處罰,成為全國率先統一開展餐廚垃圾集中收運處理的城市之一。

通過公開招投標,收運餐廚垃圾由取得資格許可的寧波開誠生態技術有限公司進行無害化處理。也是在這一年,寧波開誠籌資5000多萬元建立了國內第一個“無害化”“減量化”“規模化”“資源化”“節能化”的城市餐廚廢棄物處理廠,日均處理規模250噸。

“相對生活垃圾的無害化處理與資源化利用而言,餐廚垃圾處理難度更大,技術專業性更強,終端產品的市場轉化更難,最終體現為運營企業生存很不易。”這是寧波開誠創始人朱華倫的感言。

顯然寧波開誠的這條路并不好走,甚至第一步就邁的舉步維艱!因為飲食結構不同,國外垃圾處理的經驗不能照搬,而國內沒有先例可尋,寧波開誠只能邊實驗邊實踐。

但試驗實踐的代價,就是金錢!

“您好,我是寧波開誠負責收運餐廚……”

“出去出去,你來什么?”

這是當時寧波開誠負責收運餐廚垃圾的工作人員與餐廳工作人員日常的對話。

雖然政府出臺了相關收運政策,但還是有很多餐廳包括一些食堂并不配合。寧波開誠也很快將這些情況向上級作了匯報,并請求政府協調支援。后來情況雖然有些好轉,但依然不樂觀。最多能象征性地收到一點點的餐廚垃圾,而且還是那種混合了大量一次性餐具和其他垃圾的混合垃圾,其中包括很多塑料瓶、廢紙、玻璃、酒瓶蓋子等,甚至連舊鐵鍋、破菜刀都有。

雖然寧波開誠餐廚垃圾處理廠有自動分揀裝置,但玻璃、鐵器等硬物,對機器的損傷卻很大,就是這些“劣質”的餐廚垃圾讓寧波開誠在處置時苦不堪言。

剛開始,因為這些原因,寧波開誠的垃圾處置線經常卡殼,10年時間,光在研發上的投入就達到七八千萬,設備也一次次砸掉重建。從2005年到2015年,寧波開誠先后損壞了4套生產設備,5000萬元打了水漂。寧波開誠董事長朱豪軻直言,“這就是學費”。

但,五千萬的“學費”,并沒有白交。

經過與行業專家們的共同努力,寧波開誠終于成功研發了安全、穩定、高效的餐廚垃圾處理設備。首創了國內餐廚垃圾廢水制沼氣工藝,將餐廚廢棄物綜合利用率提高到了75%以上的極限水平,改變了傳統意義上餐廚垃圾的概念,實現了循環經濟的發展目標,填補了國內的空白。

對此,由清華大學固體廢物控制研究所主任、博導聶永豐教授等組成的鑒定委員會做出鑒定:這是國內首條日處理能力在100噸的餐廚垃圾處理成套裝置,該技術為我國實行餐廚垃圾的減量化、無害化和資源化處理提供了一個可行的模式。

這個模式,也漸漸形成了具有特色的餐廚垃圾處置的“寧波模式”,很快,“寧波模式”便走向全國。

設備研發給開誠帶來的不僅僅是自身處置設施的更新,也給開誠帶來了回報———賣設備、做工程。之后,寧波開誠向重慶市提供了全套設備,建設了重慶主城區餐廚垃圾處置工程應急系統。此后,山東臨沂、呼和浩特、紹興柯橋城區和上海浦東等紛紛“克隆”寧波模式,采用了寧波開誠的設備和技術。

1590974653490407.png

位于慈溪的新一代“開誠”餐廚垃圾處理廠

2013年5月,寧波開誠承攬了寧波市慈溪市中心城區的餐廚垃圾收運處理項目,涵蓋對慈溪市區的餐廚垃圾+地溝油的收集、運輸與綜合處理工作,該項目于2016年投產運行,2017年11月通過政府的綜合驗收,被稱為“寧波模式”的升級版。

image.png

寧波開誠生態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郭眀龍

在2017(第十一屆)固廢戰略論壇上,寧波開誠副總經理郭眀龍曾說道,慈溪項目通過“環境控制設計、物料地域、垃圾來源對處理工藝影響的針對性設計、各處理單元之間通暢性設計、處理工藝細節性設計、處理工藝的冗余性設計 ”的五大設計原則的管控,來保證系統“安全環保”“工藝順暢” “節能降耗”“運管方便”,從而保證系統穩定運行,減少運營不穩定的損失成本風險(詳情請點擊:開誠生態:從慈溪有機固廢處理工藝技術探究餐廚垃圾運營痛點)。

這是寧波開誠花了“五千萬”學來的,絕不會再次重蹈覆轍。

寧波開誠慈溪項目作為最新一代餐廚垃圾處理廠,實現了垃圾處理、污水處理、沼氣發電、地溝油處理等收運、處理一體化,是寧波開誠“十年磨一劍”的成果。

至此,餐廚垃圾處理行業也步入一個十分特殊的時期,即是開始,亦是高潮。

二、最好的時代

2010年,被本文作為餐廚垃圾處理市場發展的開始,不僅是因為地溝油事件,促進了政府和社會層面對餐廚垃圾處理的重視,更是因為在這一年,國家發起了“百城試點”計劃,將餐廚垃圾處理項目落地大力地向前推了一把。

2011年,國家發改委等部門首次公布了第一批33個餐廚垃圾無害化處理試點城市名單,之后連續4年,又先后公示了4批、累計公布了5批共100個試點城市(區),覆蓋了32個省級行政區。試點啟動后,各試點城市項目開始不斷上馬,但各地試點工作的進展卻不盡如人意,大部分試點項目經營困難,首批33個試點城市,只有6個通過了驗收。

2012年國務院《“十二五”全國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規劃》 更是提出“十二五”期間要建設餐廚垃圾處理設施 242 座。同年我國首次出臺了配套技術支持規范《餐廚垃圾處理技術規范》,與此同時,各地也紛紛出臺地方法規保障餐廚垃圾收運體系。

到“十二五”結束,全國累計實行5批100個餐廚垃圾項目試點城市,覆蓋一二三線城市。在五批試點城市項目中,國家發改委補貼了約 20 多億,也撬動了約 80 億社會資本進入,行業一時欣欣向榮,有機垃圾處理市場進入歷史以來最好的時代。

1、普拉克的第四個蘋果

2009年世界環境保護日,與中國最早建交的西方國家瑞典的駐華大使,帶著三家公司前來重慶訪問,這三家公司分別是,阿克森、騰博和普拉克。

在接受專訪時,大使先生表示,此次前來重慶的主要職責是推動中瑞的汽車業合作,但瑞典更樂意加強與重慶在環保方面的合作,并愿意提供先進的環保技術和經驗。

而跟著大使前來訪問的普拉克,在這方面就有充足的經驗和技術。

“你有情我有意”,瑞典大使訪渝,直接促成了普拉克和重慶市環衛控股集團的合作,并計劃擬建設一個日處理500噸餐廚垃圾的處理廠,這個處理廠就是重慶黑石子餐廚垃圾處理廠,也是中國最早的餐廚垃圾處理廠之一。

2009年,重慶市政府為配合餐廚垃圾處理廠的收運工作,配套出臺了《重慶市餐廚垃圾管理辦法》,率先開始對餐廚垃圾進行集中收運和處理。

2010年3月,全國各地又接連爆出“地溝油”回流餐桌等惡性事件,從此,政府開始對餐廚垃圾處理高度重視,出臺各種政策,鼓勵各地方政府和企業參與對餐廚垃圾的無害化處理,特別是像重慶這種餐飲業比較發達的城市。

2011年,重慶入選國家首批餐廚垃圾處理試點城市。

當時,重慶市政協委員、市環衛集團董事長張興慶,拿著一張江北黑石子餐廚垃圾綜合處理場擴建的效果圖面對媒體說道,“重慶將在全國率先開建地溝油處理廠”,這就是黑石子餐廚垃圾處理廠的二期項目。

1590974770362011.png

2011年7月8日,中瑞合作項目重慶市主城區餐廚垃圾處理二期工程項目簽約儀式在市外僑辦舉行。張興慶談到,“要是當時重慶沒有這么早地運作這個項目,可能就是其它城市享受國家的專項扶持了”。該項目引起了國家的高度重視,國家發改委對其進行資金配套,科技部也將這個項目列入了科技支持計劃,并進行資助,國債資金、三峽規劃資金也都對這個項目給予了扶持。

能獲得如此多的支持,這與普拉克在餐廚垃圾處理能力上密不可分。普拉克是瑞典洛克比集團在中國的全資子公司,在世界范圍內有多個餐廚垃圾、生活垃圾及污泥處理的成功案例,并連續多年被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E20環境平臺評為中國固廢行業有機廢棄物處理領域厭氧技術解決方案的年度領跑者。

1590974771930043.png

2013年,在E20舉辦的“第六屆固廢戰略論壇”上,普拉克環保系統(北京)有限公司總經理趙英杰就對該項目做了介紹(詳情請點擊:趙英杰:將有機垃圾及污泥轉化成綠色能源)。

重慶黑石子餐廚垃圾處理項目分為四期,一期項目已在運行,處理量為167噸/天,沼氣產氣量目前達到11000--13000立方米/天,二、三期正在厭氧系統調試中,含有原生垃圾預處理除油系統,處理量333噸/天,沼氣產量26000立方米/天,四期工程計劃將沼氣提純成車用燃氣。

普拉克餐廚垃圾厭氧消化可以實現厭氧高溫消化,與連續除油工藝結合更能節約能耗,可有效利用除油后的垃圾余熱回收能量。普拉克致力于利用沼氣提純工藝將餐廚垃圾轉化成車用燃氣,可將60%—70%的甲烷提純至>99%,實現成熟的天然氣凈化技術。

趙英杰用蘋果的故事表達了普拉克的愿景與追求:

世界上有四個特殊的蘋果,第一個蘋果誘惑了亞當夏娃;第二個蘋果砸中了牛頓;第三個蘋果被喬布斯咬了一口;普拉克已經找到開啟餐廚垃圾處理領域第四個蘋果的鑰匙。不僅實現餐廚垃圾處理的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并將實現餐廚垃圾能源化,用“爛蘋果”(垃圾)創造價值,實現人類可持續發展。

2、藍德環保與協同處理

針對目前我國有機垃圾處理機技術存在的問題,一些新的技術也已經逐步拓展,《“十三五”全國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規劃(征求意見稿)》中就提出了,鼓勵餐廚垃圾與其他有機可降解垃圾聯合處理的意見,而且新《固廢法》中也明確提到了有機垃圾的協同處理。

在厭氧消化技術中,將餐廚垃圾與其他有機垃圾、污泥、畜禽糞便等協同厭氧處理,既可調節碳氮比、保證餐廚垃圾的處理量,也可以增加后端產品的收入,還能更好地推動有機垃圾無害化處理行業的快速發展。

對于有機垃圾的協同處理,藍德環保早就開始了實踐。

image.png

藍德環保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施軍營

藍德環保成立于2004年,業務涵蓋有機垃圾綜合處理、設備制造、垃圾滲濾液處理、農村廢棄物處理、咨詢服務等,有機垃圾無害化處理規模已超過3000噸/日。

藍德環保董事長施軍營在接受中國水網采訪時說道,有機垃圾處置目前真正的問題不是技術問題,而是商業模式問題(詳情請點擊:藍德環保施軍營:有機廢棄物綜合處理技術的應用)。

“藍德環保所有有機垃圾處理項目,能夠盈利的規模都在200噸以上。100噸和1000噸的投資并沒有核心區別,都需要處理水、廢渣、臭氣等,因此,導致了有機垃圾處置單噸投資成本和單噸運營成本居高不下。”施軍營坦言。

在無廢城市建設和垃圾分類要求全面展開下,廚余垃圾結合如餐廚、市政污泥、市政糞便、園林等其它類有機垃圾的共性,將其進行集中綜合處理,增大了處理規模,降低了單位投資成本和運行成本。

“有機垃圾協同處理是有機垃圾處理未來的發展方向”,施軍營和他的藍德環保對此深信不疑。

2013年藍德環保中標全國第一個垃圾分類的廚余垃圾處理項目,實現干法運行厭氧裝置的全國第一例。

2015年末開工建設泰州餐廚與污泥的有機垃圾綜合處理系統,這也是中國第一個5種有機垃圾集中綜合協同處理的項目。

1590974782372683.png

泰州有機垃圾綜合處理

該項目5種有機垃圾處理能力分別為餐廚廢棄物220t/d、廚余垃圾50t/d、市政污泥100t/d(80%含水率)、糞渣15t/d、地溝油30t/d,補貼價格均為198.5元/t;園林垃圾15t/d,補貼價格為145元/t。

施軍營在“2019有機固廢資源化論壇”上對藍德環保的有機廢棄物綜合處理技術應用,做了闡述,該項目采用“多線預處理+厭氧發酵”的工藝,對餐飲垃圾、糞污、污泥、園林垃圾、廚余垃圾等有機垃圾分別進行預處理后,共混進入發酵系統進行發酵產沼。

各種有機垃圾集中統一處理成為新趨勢,泰州項目只是開始,接下來,藍德環保還將有機廢棄物綜合處理技術應用到了南寧、邯鄲、貴陽等多個有機垃圾處理項目。

其中,南寧餐廚廢棄物和無害化處理廠BOT 項目是“2015 年中國城市環境衛生協會餐廚專業委員會年會”上的優秀案例,被看作南寧餐廚項目系統高效的收運體系與成熟的處理工藝的典型代表,獲得了廣泛認可與贊許。

3、三上央視的朗坤環境

一家有機垃圾處理企業,卻兩年三次被央視重點欄目報道播出:

2018年3月,CCTV-2財經頻道《經濟信息聯播》兩會特別報道-財經觀察專題,朗坤環境廣州東部生物質綜合處理廠作為廣東省委重點推介的PPP樣本及創新生態環境園模式受到重點報道。

2019年7月8日,朗坤環境再次亮相央視,以行業專家的身份,獲得CCTV《焦點訪談》欄目的報道,并對廚余垃圾的高效分類技術進行了解讀。

2019年9月22日,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以“多策并舉,打通垃圾分類全鏈條”為題,報道了廣東省生活垃圾分類體系的建設情況,并重點展示了由朗坤環境投資、建設、運營的廣州東部生物質綜合處理廠。

朗坤環境,到底是什么來頭?

這不得不提起2013年震驚全國的“黃浦江萬頭死豬漂浮”事件。那時,病死豬的話題,成為了人們議論的焦點。然而,沒過多久,長江宜昌段流域再次出現“豬漂流”現象,大量死豬拋江、高度腐爛、臭氣熏天。“死豬投江”頻發,讓民眾產生憂慮與擔心。

按畜牧部門要求,對死豬必須進行無害化處理如掩埋等。早在2011年7月,國家就給予每頭80元的無害化處理補助經費。但想領這些錢頗多周折,需向省市相關部門一級級申請,補貼發放往往耗時很久。養殖戶認為,這樣做不僅費時費力,還需購買消毒用品,不如將病死豬一扔了之。

為了處理好該事件,除了當地政府積極配合外,朗坤環境也格外重視,投入巨資。

在這樣的背景下,2013年7月8日,深圳市朗坤環境股份有限公司有機廢物事業部成功中標“嘉興海鹽縣動物固廢(病死禽畜)衛生處理中心項目”。據了解,該中心總投資3682萬元,占地6515平方米,采用高溫干化處理技術,年處理能力可達3000噸。

政企聯手,死豬盡收!那些擁有病死豬的農戶,只需要打個電話,朗坤環境很快就會派人專門上門收豬,并且每頭死豬還補貼5元錢。因為解決了社會熱點問題,朗坤環境名聲大噪,直接成為中國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領域公認的領先企業!

其實早在2000 年,朗坤環保就已經開始對包括餐廚垃圾、病死畜禽(動物固廢)等在內的城市有機廢物資源化利用與處理處置的系統研究工作,是國內第一家采用完全資源化工藝處理城市有機廢物的企業。在技術創新的道路上,朗坤一直沒有止步過,取得了國家專利等多項領先優勢,不僅在工藝創新上做了非常多的研究與投入,在設備應用的細節之上也進行了創新和改造。

2009年,由朗坤環境提供整體技術服務及運營五年的深圳市衛生處理廠建成投產,成為全國第一個全自動化操作的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項目,占地50畝,最大處理能力達57噸/日,是國內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的標桿項目,也是深圳市的環境衛生教育示范基地。

2019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工作方案》,要求穩步推進“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工作。在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垃圾分類就是新時尚”的思想指引下,垃圾分類成為城市固廢綜合管理的總抓手。

由于濕垃圾中水分含量高,如果和生活垃圾混合進行焚燒,會導致入爐垃圾熱值降低,燃燒不充分,產生有毒氣體,降低焚燒效率,所以生活垃圾焚燒廠不愿意接收濕垃圾,但濕垃圾中蘊藏大量生物質能,可以通過生物質綜合處理廠進行減量化、資源化處理。

所以,在很多城市規劃中,生物質綜合處理廠與城市生活垃圾焚燒廠一并成為了垃圾分類處理方面的重要環節。朗坤環境就通過生物質綜合處理工藝,將餐飲垃圾、廚余垃圾等濕垃圾中的生物質能源逐漸轉化為可利用的固態、液態、氣態能源及電能。

1590974880434786.png

廣州東部生物質綜合處理廠

2019年7月31日,由朗坤環境集團投資、建設、運營的廣州東部生物質綜合處理廠舉行投產啟動活動。項目總體投資約為8.5億元,是廣州市生活垃圾分類處理最重要的生化處理設施之一,全球最大的城市有機垃圾處理項目,同時也是國內首個集餐飲垃圾、廚余垃圾、動物固廢、糞污處理及生物柴油制備、沼氣發電為一體的綜合有機垃圾處理項目。項目處理規模為每天2040噸,包含餐飲垃圾400噸、廚余垃圾600噸、糞污1000噸、動物固廢40噸。

項目很好地實現了資源循環利用,技術方面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備受關注。目前,朗坤環境集團不僅是中國最大的動物固體廢棄物處理服務提供商,日處理能力為480噸,也是大灣區最大的餐廚垃圾處理服務提供商,日處理能力為1830噸。集團主要服務于大灣區,并擁有廣泛的全國性覆蓋范圍,涵蓋浙江省、江蘇省、廣西壯族自治區、湖南省及江西省。

2019年6月12日,朗坤環境向港交所遞表IPO申請表被拒,12月17日,它再次向港交所創業板遞交上市申請。

深度領域觀察系列文

鵬鷂的創業故事與文一波的碧水藍天計劃

城鎮污水市場的風口與機遇:以首創、北控與碧水源為例

城鎮污水處理20年:做大的誘惑

城鎮污水處理20年:涅槃后的新局

危廢戰場(一):巨頭登陸,龍頭誕生

危廢戰場(二):國企搶灘,三雄爭霸

危廢戰場(三):資本跨界,誰主沉浮

生機盎然:農村污水市場 野百合也有春天(上)

生機盎然:農村污水市場 野百合也有春天(下)

柳暗花明:中國污泥產業 十年孕育 十年耕耘(上)

柳暗花明:中國污泥產業 十年孕育 十年耕耘(下)

有機垃圾處理:先行者的探索與最好的時代

垃圾分類,有機垃圾的風口?

供水歷史鉤沉:外資入華掀波浪 水業市場化大幕拉開

從6個典型故事看供水市場化改革的進階之路

編輯:陳偉浩

  • 微信
  • QQ
  • 騰訊微博
  • 新浪微博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 人參與 | 條評論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www.xjxbtd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固廢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