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02-19 09:41
來源:廣西發改委
廣西壯族自治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布關于《廣西生活垃圾焚燒發電中長期規劃(征求意見稿)》的公示,至2025年全區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能力占無害化處理總能力的70%以上,至2030年全區形成較完善的生活垃圾發電無害化處理體系。全文如下所示:
為貫徹落實國家發展改革委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司《關于切實做好垃圾焚燒廠規劃選址有關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要求,統籌協調廣西生活垃圾焚燒發電、氣化發電和制氣協調發展,加快落實生活垃圾發電項目布局和選址,我委牽頭起草了《廣西生活垃圾發電中長期規劃(2020-2030年)(征求意見稿)》(見附件,以下簡稱《規劃》)。
為進一步提高社會參與度,完善《規劃》內容,現將《規劃》在委門戶網站予以公示。公示期間,如有異議,請在公示發布之日起5日內反映(信函以到達日期郵戳為準)。
聯系人:商波濤
聯系方式:0771-2328553、2328842(傳真)
郵寄地址:廣西南寧市民族大道111-1號
郵編:530001
附件:廣西生活垃圾發電中長期規劃(2020-2030年)(征求意見稿)
廣西壯族自治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2020年2月18日
廣西生活垃圾發電中長期規劃(2020-2030年)(征求意見稿)
前 言
垃圾發電是城鎮生活垃圾處理的重要方式,對實現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和清潔化處理,改善城鄉環境衛生狀況,解決“垃圾圍城”、“垃圾上山下鄉”、農村垃圾面源污染等突出環境問題具有重要作用。科學合理開展生活垃圾發電廠規劃與選址,對推進垃圾發電項目順利實施、提高垃圾無害化處理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司《關于切實做好垃圾焚燒廠規劃選址有關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省區應在2019年12月底前出臺垃圾發電中長期專項規劃并報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部、國家能源局、生態環境部和自然資源部。為了強化目標引領、規劃指導,結合廣西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實施和推進,統籌協調廣西生活垃圾焚燒發電、氣化發電和制氣協調發展,加快落實生活垃圾發電項目布局和選址,加強項目管理,制定本次規劃。
本次規劃以2019年為基礎水平年,以2025年為規劃近期,中長期展望至2030年。本次規劃提出了廣西城鎮生活垃圾發電近期和中長期建設的指導方針和目標、重點任務、項目布局,以及規劃實施的保障措施等,是指導我區開展生活垃圾發電項目建設的基本依據。
一、規劃依據
(一)法律法規
1.《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力法》(2015年修訂版)
2.《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3.《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
4.《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
5.《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修正案》
(二)相關政府文件
1.《國務院關于印發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的通知》(國發〔2018〕22號)
2.《“十三五”全國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規劃》(發改環資[2016]2851號)
3.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進一步做好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規劃選址工作的通知》(發改環資規〔2017〕2166號)
4.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切實做好垃圾焚燒廠規劃選址有關工作的通知》(2018年12月)
5.《關于開展生活垃圾發電中長期專項規劃的通知》(桂發改新能〔2019〕897號)
6.《“十三五”廣西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規劃》(桂發改環資〔2018〕795號)
二、規劃基礎
(一)廣西城鎮生活垃圾處理發展現狀
截止2019年底,廣西全區城鎮日均生活垃圾產量約23550噸/日,年生活垃圾總產量859.6萬噸。全區共有生活垃圾轉運站735座,收轉運車8021輛,已建成91座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場,包括11座垃圾焚燒發電廠、8座垃圾焚燒廠、2座垃圾水洗分選資源化利用中心和70座垃圾衛生填埋場,其中有3個垃圾焚燒廠、1座垃圾水洗分選資源化利用中心和7座垃圾衛生填埋場已經停用,現存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能力2.35萬噸/天,全區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為99.79%。全區各市及縣城區的生活垃圾現已全部實現垃圾清運。除少數市、縣進行了分類回收生活垃圾外,其余仍普遍采用混合收運方式。
(二)廣西城鎮生活垃圾發電發展現狀
廣西垃圾發電起步于2007年6月投產的來賓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并在“十三五”期間得到迅速發展。截至2019年底,全區已營運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共計11個,分布于南寧、桂林、玉林、貴港、賀州、河池、欽州、防城港和來賓市等9市,設計焚燒日處理垃圾量9950噸,焚燒處理能力占城鎮生活垃圾處理能力的42.3%,投產發電總裝機容量21.65萬千瓦。但也存在部分項目設計規模與實際需求不匹配、污染物排放不穩定、垃圾成分復雜運行效率不高、城鄉垃圾分類和收運體系發展不完善不均衡等問題。
三、發展形勢
(一)國內外垃圾發電發展形勢
生活垃圾焚燒發電是近 30年來開發出的一項新技術,由于垃圾焚燒發電在實現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清潔化利用以及節約土地資源等方面優勢明顯,受到越來越多國家的重視,垃圾焚燒發電所占比例逐年提高,成為新能源發展和垃圾處理的重要方向。目前,全世界共有生活垃圾焚燒廠超過 2100座,年焚燒生活垃圾量約 2.3 億噸,其中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約 1200 個,絕大部分分布于發達國家,其中日本焚燒處理占比超過75%,荷蘭、丹麥等國均超過50%。
目前我國生活垃圾處理以填理方式為主。近年來垃圾焚燒發電在我國發展迅速。至2019年底,全國建成投運的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超過430座,處理能力約45萬噸/日。初步測算焚燒比例超過45%。“十九大”報告將加強固體廢棄物和垃圾處置作為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需要著力解決的突出環境問題。《“十三五”全國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規劃》明確提出“到2020年底,設市城市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能力占無害化處理總能力的50%以上”的目標,未來垃圾焚燒發電將成為我國生活垃圾處理的主要方式。
編輯:陳偉浩
廣西這篇文章中規劃遠期垃圾氣化發電項目應該新增處理能力是1200t/d,而不是1050t/d,匯總錯誤。總的遠期規劃是18800t/d,請小編注意。謝謝!海螺環保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