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02-12 09:16
來源:固廢產業研究中心
通過對各地實際情況調查統計,目前全國大部分地區醫療廢物處置能力可滿足當前處置需求。但在疫情高發區的湖北省,我們通過床位對醫療廢物產生量推算,每張床每天產生醫療廢物量約為0.75kg。考慮疫情特殊情況,每張床實際產生醫療廢物量可能會增加,每張床位暫按1.5kg計算。考慮現有的確診人數,火神山、雷神山醫院以及新增方艙醫院可提供的床位數,保守估計,在湖北省,僅武漢市一城每日醫療廢物產生量可過百噸,對當地醫療廢物處置能力造成很大壓力。
疫情下的醫療危廢處理,首要考慮的因素是有效降低醫療廢物成為二次污染源的可能性,同時也需滿足各地實際情況。未來,隨著確診人數的增加,醫療廢物產生量還將持續上升,各地區醫療廢物處置能力或多或少會面臨緊缺的可能性。生態環境部于2020年1月28日印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醫療廢物應急處置管理與技術指南(試行)》,其中提出:各地因地制宜,在確保處置效果的前提下,
1) 可以選擇可移動式醫療廢物處置設施、危險廢物焚燒設施、生活垃圾焚燒設施、工業爐窯等設施應急處置肺炎疫情醫療廢物,實行定點管理;
2) 也可以按照應急處置跨區域協同機制,將肺炎疫情醫療廢物轉運至臨近地區醫療廢物集中處置設施處置。
將肺炎疫情防治過程中產生的感染性醫療廢物與其他醫療廢物實行分類分流管理。為醫療機構自行采用可移動式醫療廢物處置設施應急處置肺炎疫情醫療廢物提供便利,豁免環境影響評價等手續。
目前,部分地區已根據《技術規范》被選了醫療廢物應急處置單位。如:
陜西備選了10個醫療廢物應急處置單位,其中包括生活垃圾焚燒設施1座、移動式醫療廢物處置設施1座、危險廢物焚燒處置設施4座、工業窯爐(水泥窯)4座,總體處置能力達到1400噸/天,可以滿足全省醫療廢物的應急處置需求。
山西省臨汾市目前有兩家醫療廢物處置企業,醫療廢物實際處置能力為9.5噸/日。市生態環境局通過對全市醫療廢物處置企業、可移動式醫療廢物處置設施、危險廢物焚燒設施、生活垃圾焚燒設施、工業爐窯等企業進行摸排調度,新確定了兩家公司為備用肺炎疫情醫療廢物應急處置企業。
一般情況下,應急處置新冠肺炎疫情醫療廢物優先使用有處置資質的醫療廢物集中處置設施,一旦醫療廢物處置企業實施運行異常或轄區內處置能力無法滿足新冠肺炎疫情醫療廢物應急處置需要時,在滿足衛生健康主管部門提出的衛生防疫要求的情況下,經請示政府同意后,立即啟用應急備用的新冠肺炎疫情醫療廢物處置設施。同時,備用醫療廢物應急處置設施應做好應急醫療廢物處置應急處置預案方案,并根據實際不斷完善;加強運行設施的檢修和維護,保障設備運行正常;對一線工作人員進行相關業務知識和防護知識的培訓,并配置必需的醫療廢物防護用品,確保醫療廢物在出現超負荷或者醫療廢物處置企業設施運行不正常情況下可以及時、有序、高效、無害化處置。
通過對生態環境部和相關省份的指導意見的整理分析,肺炎疫情醫療廢物應急處理可采取以下措施:
1. 臨時貯存,集中處置:湖北省所有的醫療廢物焚燒處置中心,都需要評估醫療廢物貯存能力和焚燒處置能力,在優先處理肺炎疫情產生的醫療廢物的前提下,合理安排每天的醫療廢物貯存量和焚燒量,統籌安排醫療廢物的貯存時間、焚燒的優先順序,既要保證滿足貯存技術條件和時間限制,又要保證及時焚燒處理醫療廢物,避免焚燒不及時引發二次感染。
2. 分類管理,分流處置:在應急處置期間,可以將肺炎疫情防治過程中產生的感染性醫療廢物與其他醫療廢物實行分類收集、分別處置。使用醫療廢物集中處置設施和可移動式醫療廢物處置設施,優先保障處置肺炎疫情防治過程中產生的感染性醫療廢物。其他醫療廢物可分流至其他應急處置設施進行處置,比如危險廢物處置廠、市政垃圾焚燒廠等。
3. 備選設施,應急處置:在充分利用現有醫療廢物集中處置能力的基礎上,可在本地利用備選設施處置。可備選的醫療廢物處置設施包括:移動式醫療廢物處置設施、危險廢物焚燒設施、生活垃圾焚燒爐、工業窯爐等。
4. 統籌資源,跨區域協同:生態環境部和湖北省生態環境廳相關發文中,明確了應急處置跨區域協同機制,以市為單位首先摸排醫療廢物應急處置能力情況,對存在醫療廢物處置能力缺口的地市,可以向上級主管單位提出申請,協調本省其他地市,或者協調鄰省具有富余醫療廢物處置能力的相鄰地市建立應急處置跨區域協同機制。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其他省份可以接收湖北省額外的醫療廢物,尤其是華中地區幾個臨近省份進行協同處理。
E20研究院固廢研究團隊介紹
相關閱讀
當前,我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形勢仍然嚴峻,連日以來,疫情不斷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正所謂“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雖然尚在春節假期,但社會各界的關愛卻不打烊,其中,眾多環保企業勇敢投身這場疫情防控攻堅戰,以實際行動馳援武漢的環境治理和污染防控,共同抗擊疫情。針對此次疫情,中國水網進行了專題報道,詳情請掃描下方二維碼。
編輯:王媛媛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