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12-23 09:00
來源:中國固廢網
作者:李艷茹
在自然資源的瓶頸、固廢處置對土地資源的占用,以及環境污染問題的限制之下,多國將“零排放”作為了發展愿景和努力的方向。但與水、氣、土等領域相比,固廢領域的管理有著更高的復雜度。在2019(第十三屆)固廢戰略論壇中,清華大學環境學院循環經濟產業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國家“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咨詢專家委員會委員溫宗國分享了他對“無廢城市”建設關鍵路徑的思考。
本文根據嘉賓發言內容整理,未經本人審閱。
我國無廢城市建設推進現狀
我國從十九大開始提出“加強固體廢棄物和垃圾處置”改革任務,深改組將“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列入2018年工作重點,國辦印發《“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工作方案》,推進“11+5”試點等,有了很快的進展。按照整體要求,需要實現城市固體廢物產生量最小、資源化利用充分、處置安全等。試點任務包括實施工業綠色生產、推行農業綠色生產、踐行綠色生活方式、提升風險防控能力、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等。
這5個目標,需要在11+5試點城市中進行探索和試驗。在這些試點城市中,有生態脆弱的城市、經濟欠發達的地區,還有資源枯竭城市、老工業基地轉型的代表等。從規模和發展水平上來看,少數的城市在兩百萬以下的人口,多數都是在兩百萬以上的大型城市和超過五百萬的特大型城市,城鎮化率基本在70%左右;在產業結構上,第三產業有占比高達80%的,也有不少只有30-40%的部分。總體來看,試點城市具有較好的典型代表性,且有著較高的覆蓋面。
同時,這些試點城市在固廢治理方面面臨不同的挑戰。如在一些老工業城市,工業固廢大量堆存的問題非常突出;一些經濟比較發達的城市,人均生活垃圾產生量持續增加;絕大部分城市的建筑垃圾綜合利用率低、去向不明;部分城市的畜禽糞污產生量非常大,但仍以非規模化處理為主;多數城市秸稈可收集量大,綜合利用以肥料化(還田)為主,原料化、燃料化、飼料化等高值資源化利用模式未得到有效開發。這些試點城市各自的固廢管理體系基本成型,有著較好的行動計劃和實施方案,也有比較好的配套政策。但是工作基礎和固廢管理水平仍然有明顯差異,尤其是生活垃圾處理處置上跟“無廢城市”的目標對比,還有很大差距。
無廢試點建設的關鍵路徑
在此背景下,圍繞源頭減量、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置,開展試點的核心工作主要包括制度體系、技術體系、市場體系、監管體系、重點工程等方面的建設。按照公開信息,我們統計分析了試點城市中這五方面重點任務的完成情況,發現各地的任務清單總數及結構比例上差別很大。
詳細分解來看,工業源這一塊,大多試點工作核心是抓源頭減量,項目數量極多,但主要是作為一種管理手段來推進,實際投資額不大,工業廢棄物處置/資源化項目以及綠色礦山修復的投資額度較大;危險廢物、生活源廢棄物,主要部署的工程項目,從建設項目數量上和投資金額上看,單一廢棄物處置和綜合性處置中心的項目占比遙遙領先;農業源技術體系的支撐非常薄弱,其管理、制度各方面都存在較大差距,包括項目的經濟性等,跟生活源、工業源相比較差;再生資源投資也有60多億。此外,還有搭建固廢物聯網監控平臺、信息管理平臺、宣傳教育基地建設等方面的工作。
從建設重點工程統計分析圖來看,生活源投資金額最高,其次是工業源,再次是危險廢物,農業源、再生資源這類的投入比較少。未來投資的重頭戲基本上可以由此來判斷。生活源的所有工程項目中,從投資熱度來看,生活垃圾、建筑垃圾排在前列,其次才是市政污泥。再生資源類的項目基本都上是回收基礎設施的建設,其余項目占比都非常小,這與過去這個領域里已經相對成熟以及大力推進垃圾分類有關。農業源中種養循環農業示范、秸稈、畜禽糞污等的投資非常顯著,其他的如廢舊農膜、農藥包裝物等投資額非常低。危險廢物里面,工業源是占據最大的比重,投資超過120億,是試點城市建設的重點工程。
另一方面,看資金來源。對14個試點的近千個項目做梳理,從統計圖上看,社會資金是主要投資主體。
長效支撐機制
“無廢城市”試點建設的關鍵途徑離不開長效支撐機制,包括制度體系、市場體系和監管體系等。
制度建設方面,地方法律法規、部門規范性文件、專項規劃、行動方案,包括明確責任、付費原則等,對于產業的健康發展至關重要;市場體系方面,很多地方在探討如何用市場化的機制支撐固廢管理,包括第三方治理模式、綠色金融信貸、有關財稅補貼等,但目前落地力度比較小,還沒有打破固有思路;監管體系方面,以前很多固廢去向不明,如何監管、如何溯源,如何通過智慧化手段進行精細化管理,都是需要重視的內容。
我們詳細把這些城市在不同領域的措施做了梳理,地方政府經常采用的手段是發布地方性的規范性文件為主。但我們希望企業也能夠積極參與到規范性文件起草當中,這是市場秩序重要保障。
四個關鍵問題
總體來看,在參與“無廢城市”建設過程中,有四個問題需要投入更多關切。
第一,目前固廢管理在職能部門交叉上嚴重,協調管理機制面臨挑戰。研究團隊梳理了一些推進“無廢城市”試點建設工作的責任部門,發現涉及到部門非常多,有些固廢管理相關數據不一致,統計口徑不一致,一些數據還相互矛盾。根據統計各個城市參與到推進工作中的部門數量,最多的有30個,最少的也有10個。如何推進部門職能的整合,是一項非常關鍵的工作。
第二,需重視固廢的追蹤溯源和全過程管理。當前,一般工業固廢底數不清、去向不明的問題普通存在,快遞、農業等包裝廢棄物、園林農貿垃圾流向不清,固廢產生、轉運、利用處置全流程管控體系不健全。這就需要加強統計追溯的監管機制,以及運用智慧化信息平臺開展精細化管理。
編輯:李艷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