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12-05 10:25
來源:國信環保
垃圾焚燒產能集中投產期到來,項目運營質量是核心
政策加持,垃圾焚燒將成為固廢處理主流模式
我國城鎮生活垃圾處理方式主要分為填埋和焚燒兩種,目前填埋仍是主要的處理方式,但同時焚燒處理占比不斷攀升,且有環保政策作為背后加持:
據最新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城鎮焚燒垃圾廠286家,占全國城鎮垃圾處理廠的15.22%;全國城鎮焚燒垃圾處理量達2.98萬噸/日,占全國城鎮垃圾處理量的37.44%。目前填埋仍為首要垃圾處理方式,但其占比正逐年下降,而焚燒占比維持了2011年后穩步提升態勢,其中,城鎮垃圾焚燒處理量占比以每年3%左右速度增加。
與此同時,城市垃圾每廠焚燒處理量由2008年384.71噸/日提升至2017年1042.17噸/日,而填埋則由622.28噸/日降至551.26噸/日。單廠焚燒處理量提升說明垃圾焚燒廠產能加速擴張、效率得到提升以及運營管理水平不斷精細化。
城鎮政策方面,“十三五”對垃圾處理設施做出重點規劃。規劃要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能力覆蓋到建制鎮。到2020年底,部分直轄市、省會城市要實 現原生垃圾“零填埋”,焚燒處理垃圾占到總無害化處理的50%以上,而廣東等東部發達地區占比應達到60%以上。在政策加持的背景下,未來垃圾焚燒有望成為固廢處理的主流模式。
2019年垃圾焚燒市場熱度持續,項目數創歷史新高
2019年上半年全國開標的焚燒發電項目共92個,已經超過了2018年全年開標項目90個。其中新中標共82個,總投資額439億元,總規模8.7萬噸/ 日。近兩年,為達到“十三五”的規劃和趕在再生能源補貼前搶裝,垃圾焚燒產能達到了建設和投運的高峰期。截止2019年上半年,全國在運行的生活垃圾焚燒廠數量已經突破400座,在建、籌建項目分別為178座和82座,預計2020年將共有約600座垃圾焚燒廠處于運行狀態。
垃圾焚燒行業集中度逐步提升,龍頭優勢愈發明顯
經過最近十年的發展,我國的垃圾焚燒行業已經形成了一批有實力的公司。按照生活垃圾處理量計算,截止2018年6月,中國垃圾焚燒發電行業CR10僅為46%,行業競爭較為分散。光大國家、錦江環境、重慶三峰、中國環保、上海環境位列前五。
垃圾焚燒龍頭2019上半年項目中標勢頭強勁,其中光大國際、粵豐環保、城發環境新增焚燒規模最大,分別為1.6、0.62、0.6萬噸/日。我們預計未來兩年部分焚燒龍頭運營體量將顯著增長,利潤偉明環保、上海環境、綠色動力、旺能環境等將在2019年-2021年期間實現產能翻倍。
垃圾焚燒發電行業在經歷了幾年的“跑馬圈地”后,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垃圾焚燒發電市場已趨于飽和,未來主要以擴建項目為主。未來我國生活垃圾焚燒新增投資和建設市場增速將放緩,新建項目未來將主要集中在縣域級城市,從東部沿海向西部內陸發展。近兩年,多個省市出臺了垃圾焚燒發電中長期發展規劃,近期新建擴建項目紛紛啟動進行環評公示審批與招標,從遠期規劃看,新建項目數量較少,主要以擴建為主,相比2015-2020年垃圾焚燒發電設施1100億元左右的規劃投資額,預計2020-2035年垃圾焚燒新增投資和建設市場空間 約為800億元。未來將有大批量的垃圾焚燒發電廠投產后轉入運營階段,垃圾焚燒發電運營市場廣闊,項目質量和運營能力成為核心競爭力。
看好垃圾焚燒發電的四大理由
理由一:行業仍處于快速成長期
預計“十三五”期間,垃圾焚燒總市場規模達3120億。《“十三五”全國城鎮生 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規劃》提出,到2020年全國垃圾焚燒處理能力達到59.14萬噸/日,占無害化處理能力的比例達到54%。1)根據國家“十三五規劃”,假設2016-2020年每年新增7.1萬噸/日焚燒處理能力,項目產能利用率80%、噸垃圾處置費65元/噸、噸垃圾發電量280度、上網電價0.65元/ 度、上網比例85%,則垃圾焚燒發電運營市場規模將達到1450億。2)假設噸垃圾投資額40 萬/(噸/日),則對應2016-2020年每年垃圾焚燒總投資約285億。假設焚燒發電項目投資中,土建、安裝、設備及其它分別占總投資的比例為25%、13%、38%、24%,則2016-2020年垃圾發電工程市場規模為108億,設備市場規模為109億,十三五期間垃圾焚燒發電總工程就設備市場規模分別為542億、546億。綜合考慮工程、設備及運營市場,“十三五”期間垃圾焚燒總市場規模達到3120億。
理由二:商業模式清晰
收入端:垃圾焚燒項目從建設到運營會產生建設收入、設備銷售收入及運營收入。對于垃圾焚燒發電公司來說,建設部分通常會選擇外包,也有可能部分自建;設備銷售部分,具備設備生產能力的企業通常自己供應,不具備設備生產能力的企業通常對外采購。而所有垃圾焚燒發電的收入構成中,運營部分占比最高。項目運營水平的高低直接決定了垃圾焚燒發電企業的盈利水平。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