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11-07 17:20
來源:中國固廢網
作者:王馨整理
“當前我國垃圾分類領域還沒有一個放到每個城市都適用的技術和模式。哪一種技術是真正有價值的?哪個模式是政府和企業雙贏的路線?這些挑戰就像篩子一樣考驗著優秀的管理者、優秀的企業。” 山東省泰安市城市管理局環衛處處長姚文濤在“2019(第二屆)環衛一體化高峰論壇”上表示。
姚文濤在泰安市從事一線環衛工作十余年,論壇上,他以“泰安市環衛發展布局與垃圾分類推進”為題,分享了當前垃圾分類工作所面臨的問題,以及政府需求、企業著力點等諸多方面的思考。
姚文濤
垃圾分類60年,從“原地踏步”到嶄新機遇
姚文濤首先回顧了我國垃圾分類歷史。1957年,北京首次提出“垃圾分類”。2000年以后,垃圾分類被政府層面推動,北京、上海等8個城市被確定為全國首批垃圾分類收集試點城市。但由于后端處理設施缺位等問題,分類垃圾桶大多成了“擺設”,垃圾分類工作在多年處于“原地踏步”階段。
重要的時間節點在2016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14次會議上對垃圾分類工作做出重要指示,我國垃圾分類產業迎來了一系列的發展機遇。“總書記列出了垃圾分類工作的時間點和路線圖,點出了垃圾分類對環衛發展重新布局的四個重要環節,即‘投放、收集、運輸、處理’,這四個環節也正是基層垃圾分類工作的著力點。”
垃圾分類推動環衛產業跨越式發展
姚文濤表示,我國實行垃圾分類后,“投放”、“收集”等環節數量大大增加,政府對于技術設備等方面需求劇增。
環衛市場的增量不僅局限于項目數量上的,從內容上看,包含了智慧互聯網、第三方監管、設備方面和意識形態等多方面。“環衛產業發展到現在,已經成為了一個綜合門類的產業,垃圾分類恰恰助推了這個產業更多的門類。”
垃圾分類這棵大樹生長出“新裝備、新技術、新模式、新空間”的分枝。姚文濤表示,新裝備上,新型環衛機械裝備不斷涌現,餐廚垃圾的擠壓設備能夠做到和汽車發動機一樣的精細。新技術涵蓋了工業垃圾、裝修垃圾、廚余垃圾等諸多領域。政府購買、企業改制等新模式應運而生,同時產生了廚余垃圾、餐廚垃圾處理等市場新空間。
對于垃圾分類給環衛產業帶來的新格局,姚文濤總結了三點:市場的發育推動環衛發展布局提檔升級;環衛事業發展進入新的時代;垃圾分類的推進推動環衛事業實現跨越式發展。“這個市場擺在每個人面前,”姚文濤表示,“最尖端的技術、最先進的管理經驗都可以在環衛市場找到落腳之地。”
當前垃圾分類仍面臨的四大問題
姚文濤指出,當前垃圾分類面臨四個具體問題:
1、前端收集設施缺乏;
2、收運車輛標準不高、數量不夠;
3、分類垃圾處理能力欠缺;
4、四體系建設不合理、群眾難參與。
姚文濤認為,對于垃圾分類藍海中的機遇與挑戰,關鍵是政府和企業如何把握。“當前我國垃圾分類領域還沒有一個放到每個城市都適用的技術和模式。僅僅在泰安市,每個區、每個小區甚至每個單位都不一樣。政府要從當地實際出發,選擇適合自身的技術和模式。”
另一方面,企業要思考哪一種技術是真正有價值的,哪個模式是政府和企業雙贏的路線。姚文濤表示,環衛部門必須要干的事,離不開這四個問題:即前端投放設施、收集運輸設備、終端的處理能力。“如何讓先進的設備、技術能夠讓市民接受,方便市民,這是政府最關心的問題。”
泰安垃圾分類實踐
姚文濤介紹,目前泰安垃圾分類工作提出了五個目標體系建設:
1、健全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政策法規體系;
2、健全生活垃圾分類標準和領導考核體系;
3、健全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收運長效運行體系;
4、健全生活垃圾分類資源化利用處置體系;
5、健全生活垃圾分類廣泛參與的群眾教育引導體系。
同時,泰安市按照“群眾認可、簡便易行、科學合理、注重實效”的原則,將居民生活垃圾分為有害垃圾、餐廚垃圾、可回收垃圾和其它垃圾四分類運行。
泰安市垃圾分類工作成果
泰安市垃圾分類工作成果
“形成以法治為基礎、政府推動、全民參與、城鄉統籌、因地制宜的垃圾分類制度,同時,把垃圾分類知識納入國民教育體系,這幾點缺一不可。”姚文濤表示:“只有把這些工作路線做好,先進的技術裝備才能落地,這是我作為一個在垃圾分類示范城市中,一線環衛工作者的一些認識。”
編輯:王媛媛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