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04-10 09:21
來源:E20環境產業俱樂部
以前做事總是以效率為先,凡事講個“快”字。當想把內心對財經的一腔抱負寫出來時,頗有“一句三年得,一吟淚雙流”之感。感恩朋友們對剛轉型還沒搞清套路的我們的寬容,沒有對上篇文章以任何苛責,我們深感要以質量為重。因此這篇文章磨了又磨,千呼萬喚才出來。不過大家請放心,我們相信寫多了會開竅,目前八竅已通了七竅,諸君且等我。
我們在《回首燈火闌珊》里提到,財經管理的本質是對企業之業務至小、至真、至實的“數據洞察”,從而實現“價值尋優”。
那么,基于商業思維進行數據洞察,就是財經管理工作的主要內涵。
先說幾個例子。
A制造企業對陳年貨款進行清收,在與客戶的交涉過程中發現,一些客戶已經付款,但被經辦人員收取挪用了,很多款項因產品質量、交付手續等原因未回款,而管理層未予關注。后期通過逐項清理,按月查看,現金周轉速度得以改善。
B制造企業對客戶產品保有量、使用情況等進行分析,發現前期根據經驗制定的生命周期服務銷售目標存在很大的差異,于是重新設定目標核算模型,并采取對應的營銷策略,服務收入得以翻番。
C項目施工企業業務成長性較好,但未重視財務核算,在分析項目毛利時,發現毛利空間比預想的低了10幾個點,只能勉強覆蓋銷售和管理費用。于是針對報價、供應鏈管理、項目設計等采取一系列措施,使毛利提升近10個點,公司盈利能力提升。
我們可以看到,前期忽略數據,后果很嚴重。后期有的放矢,效果很明顯。
商業決策需要基于數據,數據需要“至小、至真、至實”,這樣我們才能精準的找到可予優化的“關鍵局部”,帶來價值提升。我們的五步法也主要圍繞這個主旨展開。
第1步畫格式,設計財經數據報表
數據報表相當于財經數據架構的成品。如同做產品要先做產品設計,我們做報表也先要把報表的式樣“畫”出來。
京瓷的稻盛和夫覺得會計部提供的報表看起來很費事:搞那么復雜干嗎?不就是“銷售最大化,費用最小化,兩者的差額就是附加價值最大化”嗎?然后自己畫了個格式讓大家照著做。的確,事物的底層原理就是這么簡單粗暴,每個人都可以精確理解和高段數的運用。
那么我們的財經數據報表體系有簡單粗暴的方法嗎?應基本可以歸結為三式。
第一式,拆小。即將財務報表上的每個數拆分明細,拆到我們可以看清楚,找到“銷售最大化,費用最小化”的方法為止。
比如:
我們按地區拆分,找到某個地區的銷售可以增加。
按業務員分,找個某個業務員的銷售可以增加。
接產品分,找到某個產品的銷售可以增加。
……
大數據時代,我們可深入的利用客戶大數據進行分形分析,洞察細微處的商業機會,創造客戶和留住客戶。
例如,D銀行通過對客戶數據分形分析,發現有一組客戶,月平均賬戶余額均在5萬元以下,但每個月從該賬戶扣的物業費均在2000多元以上。于是判斷此類客戶多為高檔別墅區住戶,很可能將其主要資產配置在了其他銀行。于是制定策略,派人逐個登門拜訪,提升服務,精準配置產品,3個月后,這批客戶群在該行的資產余額提升了數十億級。
第二式,比對。即比預算,比目標,比同行,比歷史等各種比,以查看數據是否符合預期或具有比較優勢。
搜索專家吳軍在談搜索引擎原理時提到:做好搜索,最基本的要求是每天分析10-20個不好的搜索(沒有預期搜索效果的“例外”),累積一段時間才會有感覺。普利策獎獲得者悉達多·穆克吉在《醫學的真相》中提到:每一種疾病治療中碰到的例外(沒有治療效果的“例外”)都代表我們有了一次去改進對疾病的理解的機會。
最近學到一招,知名90后商業戰略家、百度前副總裁李叫獸說:有洞見的方法之一是用“1個知識解釋多個事情,至少5個”!于是勤練此招乃至入魔,比如,學了控制論就想用控制論解釋財經數據反饋與控制。聽到這個“例外”之說,就覺得各行各業精進的方法都比較一致,就是找到不符合我們預期的“例外”,理解它,改善它。
“拆小”和“比對”都是讓我們找到“例外”的方法,甚至,衡量財經數據架構效率就是:能否快速有效的區別“符合預期”和“例外”,并找到最值得優化的“例外”。
比如:
為什么這個客戶群跟其他客戶群的表現不一樣?
為什么這個團隊的業績波動很大?
為什么這個費用超預算這么多?
為什么這個產品表現不如同行?
……
有的說,我們是創業公司,首要問題是要有業務,做大規模,不是算賬。
但現實證明,不算好賬,就賺不好錢。
有的公司沒有財務概念,拿到的訂單毛利空間極低,多年只能勉強維持。有的公司毛利嚴重倒掛,導致做得越多虧得越多,已陷入財務困境的F咖啡就是一個例子。
據網絡公開的F咖啡融資計劃書的數據計算,其每杯咖啡平均售價4.4元,單杯總成本27.27元,1杯要虧損近23元,年虧損8.57億元,公司表示將繼續補貼3-5年。
一看到這個,我們又想拿“投入產業”這個知識來解釋一下,每年投入近10億(虧損),會帶來什么樣的產出?技術能力的提升或是客戶價值的積累?并且,繼續補貼3-5年的后續財務投入也是挻可觀的,準備的錢是否足夠?
創業公司資源有限,更不好浪費。
扯遠了,言歸正題。
前面提到,稻盛和夫所說“銷售最大化,費用最小化,兩者的差額就是附加價值最大化”,后面,他進一步琢磨:如果公司每個人都想著如何“銷售最大化,費用最小化”,那公司不就發達了?于是他把公司拆分成阿米巴,設置阿米巴長,率眾阿米巴長一起琢磨如何“銷售最大化,費用最小化”,從此獨創阿米巴經營模式。
這個就引出第三式,劃小。就是分業績單元。
業績單元,即利潤中心,可以從不同層次劃分,比如子公司,產品線,代表處,阿米巴,項目,而對于平臺公司,一個人即可成為一個利潤中心,例如滴滴司機,付費知識平臺上的授課老師。
劃分利潤中心,就像分責任田,負責人對打多少糧食負責,關鍵是每塊責任田打了多少糧食要算清楚,同時通過調節責任田大小、指標設置等,使各責任人盡可能在同一層面曬單比較打了多少糧食,形成你追我趕的局面。
數據報表怎么設計,需與公司的管理風格協同。
采取阿米巴模式,就要將各阿米巴的“收入、費用和附加價值”算清楚。采取責任中心,就要將各責任中心的經濟效益區分清楚。以項目為中心,就要將項目的成本、費用和盈利反映清楚。如同任正非所說“讓聽見炮火聲的人呼喚炮火,但是炮火是有成本的,誰呼喚炮火誰對成本負責”。區分不清楚,經濟責任就不能落實,團隊的貢獻差異就無法體現,組織就缺乏活力。
同時,設定了報表體系,就設定了數據出具的模式,可以拉動數據處理流程跑起來。因此,這第1步是最重要的工作。
第2步鋪管道,打造數據處理流程
鋪管道就是打通業務流程,讓數據從業務發生點開始,流經流程管道,“至真、至實”的從我們畫好的報表格式中流出來。管道錯綜復雜,如有不通或者搭錯了,流出來的數據就是錯的,達不到“價值尋優”的目的。所以,做假賬的公司,基本是沒有前途的。
數據處理流程,多數公司已經實現信息化,從業務端直接集成到財務端。如果用手工處理,從目的出發,按過程節點梳理,也能取得較好效果。
管理發展至今,企業集團都開始推行財務共享中心。值得一提的是,第三方的管理會計共享中心也開始出現。基于共享平臺,企業端輸入數據,平臺進行業務審核、數據統計和賬務處理,將完善合規的賬務和經營分析報告回輸供企業使用,提供價值挖掘服務。相當于管道鋪在云端。
我們是否會覺得,公司真實的業務數據都毫無保留的暴露在別人面前?話說,萬物互聯時代,我們越來越無法回避一個有著哲學高度且無比令人糾結的問題:連還是不連?就像如果我們想隱形,肯定做得到,把照到我們身上的光全部折射掉就行了,但是人家看不見我們,我們也看不見別人了。
第3步抓源頭,控制數據輸入質量
“至小、至真、至實”的洞察依靠數據源的質量。“問渠哪得清如許,為得源頭活水來”。大數據得以發展和使用也是因為有更大量、更能反映本質的數據源。
工作中,我們常出現這樣的情況:
公司有很好的CRM(客戶關系管理系統),但因客戶數據收集與結構化的工作量較大,系統形同虛設。
數據錄入錯誤導致業務執行差錯。
業務較緊,攢著數據后期錄入,數據流的速度慢過業務流的速度。
有一定供應商準入管理,但供應商資料是一張張的紙,業務執行的時候不能隨時到紙里去翻,因此,也就基本等于沒有管理。
工業化時代講究大量投資、大量生產和大量營銷,數據時代卻講究個性化、快速、精準營銷和精準管理,這就很依賴企業的數據處理和運營能力。每個企業都需要著力于自身數據維護,以及實現有效連接,挖掘新的商業機會,創造價值。
第4步設關卡,完善內部控制體系
人們喜歡把財比作水,說財行如水,總是動態的,卻也特別容易漏掉。有一個比較有意思的故事, 問公司只要有四個人怎么選?老板痛定思痛說就1個會計、1個出納、1個倉管,加一個老板。
比漏掉更嚴重的,是如果公司跑快了,像高鐵,每一個細節都需嚴密控制,否則很容易翻車。如最近網絡爆文《咳血的獨角獸|互聯網的幕后攻防》所說,XX咖啡等互聯網公司存在風控漏洞導致平臺刷單套現嚴重,本來就是燒錢的營銷模式,直接變成“血崩”,公司進入抵押咖啡機的境地。
設關卡就是完善內控,讓公司能走的業務快點走,不能走的業務堅決不能走。
互聯網時代,我們都渴望以最短的時間煉成獨角獸,企業的決策點也不斷往業務端前移,區分“快點走”與“不能走”就更為重要。
第5步講故事,用數據挖掘價值
數據流出來,如果我們不去追究數據背后的原因,不用來挖掘和實施新的商業機會,就做不到“價值尋優”。例如,有的公司花大力氣搜集和處理了數據形成報表,最后只變成了擱在管理層桌上吃灰的報告。
講故事,可以分幾個目標段位。
第一個目標段位,對內講,挖潛增效。
即把財報經營數據拆細分析,找出問題所在和優化方案。這是我們一般的做法。
第二個目標段位,對外講,用數據進行價值營銷。
財務報表數據相當于公司對外公布的數據畫像。外部投資者,比如股神巴菲特,多通過閱讀公司資料進行財務數據分析做價值投資。一般來說,財務指標表現良好的公司在資本市場上估值就高。
編輯:王媛媛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