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02-26 10:14
來源:住建部
5.3.2 防滲層設計應對防滲系統工程材料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以及抗老化性質加以要求,具體指標要求應符合產品標準要求,并且保證防滲層在防滲區域覆蓋完整。同時,HDPE膜的搭接和焊接對防滲系統工程質量非常重要。施工過程中,監理必須全程監督HDPE膜的焊接和檢驗工作。焊接質量測試應該在現場環境下模擬進行,并且對所有焊縫均需要進行氣密性檢測?,F場焊接質量的穩定性對于防滲系統的性能非常關鍵。在施工中,應該監測和控制可能影響焊接質量的各種條件。為了符合施工質量保證計劃,應對施工過程進行檢查,并完整的記錄現場焊接情況。影響焊接過程的主要因素包括以下內容:
1 焊接面的清潔程度;
2 焊接處周圍的溫度;
3 焊接處周圍的濕度;
4 焊縫處的基礎層條件,如含水率;
5 天氣情況,如風力影響。
5.4 地下水與地表水導排系統
5.4.1 本條明確了地下水收集導排系統的設置條件。在地下水水位較低、降雨少的地區,地下水對防滲系統不造成危害時,可不設地下水收集導排系統。
5.4.2 本條是關于填埋場防洪系統設計應符合相關標準及防洪水位標準的基本規定。
5.4.3 本條是關于填埋場防洪系統主要設施的規定。
填埋場防洪系統要求根據填埋場的降雨量、匯水面積、地形條件等因素選擇適合的防洪設施,以有效地達到填埋場防洪目的。
不同類型填埋場截洪壩的設置原則為:
(1) 平原型填埋場根據地形、地質條件可在四周設置截洪壩;
(2) 山谷型填埋場依據地形、地質條件可在庫區上游和沿山坡設置截洪壩;
(3) 坡地型填埋場根據地形、地質條件可在地表徑流匯集處設置截洪壩。
條文中的“集水池”是指在雨水匯集處設置的用于收集雨水的構筑物。
條文中的“洪水提升泵”是指將庫區雨水抽排至截洪溝或其他防洪系統構筑物的排水設施,其選用要求滿足現行國家標準《泵站設計規范》GB/T 50265的相關要求。
條文中的“涵管”是指上游雨水不能直接導排時設置的位于庫底并穿過下游壩的設施,穿壩涵管設計流速的規定要求不大于10m/s。
5.5 滲瀝液導排與處理系統
5.5.1 防滲和滲瀝液導排的有效性是減少和避免垃圾填埋場二次污染的關鍵,也是填埋場最基本的功能要求。場底和邊坡整體和局部穩定性和平整性是保證防滲材料不被損壞的重要條件。(填埋場進行防滲處理可以有效阻斷滲瀝液進人到環境中,避免地表水與地下水的污染。此外,應防止地下水進入填埋場,地下水進入填埋場后一方面會大大增加滲瀝液的產量,增大滲瀝液處理量和工程投資;另一方面,地下水的頂托作用會破壞填埋場底部防滲系統。因此,填埋場必須進行防滲處理,并且在地下水位較高的場區應設置地下水導排系統。)垃圾滲瀝液處理設施是滲瀝液集中貯存和處理的構筑物,一旦發生滲漏,對環境的污染會十分嚴重,應進行防滲處理。
5.5.2 條文中的“有效的滲瀝液收集系統”是指垃圾滲瀝液產生后會在填埋庫區聚集,如果不能及時有效地導排,滲瀝液水位升高會對堆體中的填埋物形成浸泡,影響垃圾堆體的穩定性與堆體穩定化進程,甚至會形成滲瀝液外滲造成污染事故。滲瀝液收集系統必須能夠有效地收集堆體產生的滲瀝液并將其導出庫區。為了檢査滲瀝液收集系統是否有效,應監測堆體中滲瀝液水位是否正常;為了檢查滲瀝液處理系統是否有效,應由環保部門或填埋場運行主管單位監測系統出水是否達標。
5.5.3 本條是關于滲瀝液收集導排系統要求的規定。
5.6 封場覆蓋及生態修復系統
5.6.1 本條是關于填埋場運行后垃圾堆體主水位控制的規定?;谔盥駡鲆延械氖Х€教訓和理論分析成果,控制好填埋場滲瀝液水位能有效防止填埋場的失穩事故。一旦垃圾堆體主水位超過警戒水位,垃圾堆體失穩概率顯著增大,因此規定各填埋階段的垃圾堆體主水位必須進行監測,并控制在警戒水位之下。
5.6.2 作為公共綠地或公園,是填埋場常用的場地利用方式,若對外開放,則會有大量人員進出,在垃圾堆體完全穩定之前,需要有滲瀝液導排處理、填埋氣體導排處理或利用等設施。這些設施需要有專業入員進行管理維護,外人接觸存在安全隱患,因此這些設施應該與開放區域隔離,防止社會人員靠近這些設施。
5.7 填埋氣體導排與利用系統
5.7.1 填埋氣體含有可燃氣體,若不及時導排,對填埋場的安全運行不利。因此本條的要求是處于填埋場的安全運行而設立的,也是填埋場必須具備的功能和能力。(填埋氣體中是含有甲烷等成分的易燃易爆氣體,如不采取有效導排設施,大量填埋氣體會在垃圾堆體中聚集并隨意遷移。填埋作業過程中,局部高濃度的填埋氣體可能造成作業人員窒息;如遇明火或悶燒垃圾,則更會有爆炸危險。填埋氣體也可能自然遷移至填埋場周邊建筑,引發火災或爆炸。因此填埋場必須設置有效的填埋氣體導排設施,將填埋氣體集中導排,降低填埋場火災和爆炸風險;有條件則可加以利用或集中燃燒,亦可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5.7.2 由于主動導排是將氣體抽出,集中排放,如果不用火炬燃燒,則大量可燃氣體排放會有安全隱患。燃氣在點火和熄火時比較容易產生爆炸性混合氣體,因此填埋氣體火炬應具有此類的安全保護措施,而阻火裝置是防止回火的安全保護設備。
5.7.3 填埋氣導排設施設置的目的是及時將填埋堆體內的氣體導出,避免因積聚造成安全隱患,因此需要覆蓋全部填埋垃圾,并保證設施的有效。
1 由于導氣井內充滿甲烷氣體,難以避免有空氣進入,如果使用電動抽水設備,存在電火花引爆井內甲烷氣體的隱患;
2 條文中“填埋場上方甲烷氣體含量必須小于5%”,該值參考了美國環保署的指標,其認定空氣中甲烷濃度5%為爆炸低限,當濃度為5%?15%時就可能發生爆炸。由于填埋庫區各區域填埋氣的產氣量、產氣濃度都存在差異,為確保場區安全,要求根據現行國家標準《生活垃圾填埋場污染控制標準》GB 16889等相關標準的要求,對填埋庫區、填埋庫區內構筑物、填埋氣體排放口的甲烷濃度每天進行一次檢測。對甲烷的每日檢測可采用符合現行國家標準《便攜式熱催化甲烷檢測報警儀》GB 13486要求的儀器或具有相同效果的便攜式甲烷測定器進行測定,對甲烷的監督性檢測要求按照現行行業標準《固定污染源排氣中非甲烷總烴的測定氣相色譜法》HJ/T 3 8中甲烷的測定方法進行測定;
編輯:程彩云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