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久久网|特污兔影院|中文字幕日本一区久久|天堂岛最新版在线bt天堂|草草影院ccyy国产日本欧美

首頁 > 新聞 > 正文

圖文實錄:生態環境部2019年新年首場例行新聞發布會

時間:2019-01-22 09:44

來源:生態環境部微博

1.jpg

進一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行政手段會逐漸弱化,經濟手段會更加增強

21世紀經濟報道:國家統計局今天發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生態環境保護投資數據非??上?,增長43%。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也提到要發揮好經濟手段的作用改善生態環境。請問在這方面開展了哪些工作?

劉炳江:先說大氣方面,這幾年中央財政資金支持大氣污染力度都很大,逐年增加,去年達到200億,是這幾年來最多的一年。如果沒有大氣專項資金,農村清潔能源替代工作撬動不了,北方地區清潔取暖試點范圍從原來12個市增加到35個市,支持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和汾渭平原的清潔能源替代。

今后,行政手段會逐漸弱化,經濟手段會更加增強。據我所知,財政資金、債券、基金現在都在運作,企業投入、政府資助比較到位,這些方面我覺得你的判斷是對的。

1.jpg

更新發布31個省級環境部門發言人名單:歡迎媒體朋友們聯系他們

新京報記者:我有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問一下賀克斌院士,2018年空氣質量改善幅度中,天幫忙因素占了多少比例?2019年氣象條件預估情況怎么樣?第二個問題問一下劉友賓司長,去年發生的福建泉港碳九事件、河北曲陽事件等,暴露出環保輿情應對還存在一些問題,請問今年在這方面有沒有一些考慮和安排?

賀克斌:我們講空氣質量改善兩大因素,人為減排和氣象條件影響。大家可能也聽到過內因是排放,外因是氣象的提法。2017和2018年這兩年,整體上氣象條件在空氣質量改善中是處于一個助推作用的。大家可能還記得2017年的1月份有一個連續的重污染過程,那個時候氣象條件比較差的,2018年的頭三個月相對來說氣象條件是有利的。剛才劉司長講到了,2018年10月以來與2017年同期相比,氣象條件是變差的,特別是11月。

去年我曾經講過2017年跟2016年比,改善幅度里面人占了70%,天占了30%。按照2018年跟2017年來比略好一些,通過空氣質量模型和氣象綜合指數分析,初步的結果,濃度下降人的努力占了三分之二左右,天的幫忙占了三分之一左右。謝謝。

劉友賓:我們高度重視新聞發布工作,把信息公開和新聞發布作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布置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各項工作的時候把信息公開和新聞發布一并安排,一并要求。2017年,我部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環境信息發布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加大信息公開力度,明確要求省級環保部門建立例行新聞發布制度,及時向媒體和公眾提供環境信息,解讀環保政策,回應社會關切。在去年5月份召開的全國生態環境宣傳工作會議上,李干杰部長明確要求,要加強新聞發言人隊伍建設,不斷提高現代媒介素養和輿論傳播引導專業化能力。對于涉及地方生態環境部門的政務輿情,要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快速反應,主動回應,決不能讓謠言跑在真相前面。在剛剛閉幕的2019年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上,干杰部長再次強調,要不斷健全新聞發布制度。

2018年1月,我部首次向社會公布31個省級環保部門新聞發言人和新聞發布機構名單。2018年,全國生態環境系統積極建立健全新聞發布制度,31個省級環保部門全年組織開展新聞發布活動286場,各地新聞發言人和有關部門負責同志走上發布臺,向社會公眾傳遞生態環境保護政策措施、工作進展,回應公眾對生態環境工作的關切。此外,一些地方不斷豐富新聞發布形式,如開設“環保曝光臺”、組織媒體“伴隨式”采訪、組織環保廳長與網友“面對面”座談等,還有一些地方通過培訓、評選、考核等方式,進一步加強新聞發布工作。

但是,我們清楚認識到,生態環境系統新聞發布工作起步晚、基礎差,一些地方新聞發布工作還存在不規范、不及時、不主動等問題,新聞發布工作機制還沒有完全理順,不愿說、不善說、不敢說等問題還存在。一些輿論熱點還沒有能夠及時、有效回應,個別省份至今還沒有按照要求建立例行新聞發布制度。

下一步,我部將進一步督促各級生態環保部門繼續完善例行新聞發布制度。2019年要求省級生態環保部門至少每兩個月召開一次例行新聞發布會,有條件的地方召開月度例行新聞發布會。同時,要及時回應公眾關注的熱點問題。今天,我們將發布更新后的31個省級生態環境部門新聞發言人名單,歡迎媒體朋友們及時和他們聯系。謝謝。

006C3CYZly1fze5yvoz4yj30hs0q5k13.jpg

1.jpg

進一步加大力度控制VOCs 推動改善PM2.5濃度同時把臭氧濃度降下來

新加坡海峽時報記者:近期美國哈佛大學和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發布了一個聯合報告,提出臭氧上升跟PM2.5治理是有關聯的,請問您對此怎么看?

劉炳江:謝謝你的提問,我也注意到這個問題,哈佛大學和南京工程學院聯合發表一篇論文,主要觀點是中國的PM2.5濃度下降40%以上,由此導致臭氧濃度上升。我也問過國內專家,大家基本上贊同這個觀點,因為是兩方面的原因:臭氧的前體物主要是VOCs和氮氧化物,這兩種物質在強光照、高輻射,以及強氧化性的情況下容易生成臭氧,如果PM2.5濃度過高,光照和輻射就會減弱,不利于臭氧形成,反之,會導致臭氧濃度上升。第二,PM2.5濃度降低,使得反應活性物質的吸附量減少了,導致大氣氧化性增加,有利于VOC和氮氧化物轉化成臭氧。

這個問題提醒我們在重視PM2.5的同時,還要協同治理臭氧。關于VOCs的排放標準、產品質量標準、末端控制標準都會陸續出臺。因為VOCs既可能轉化成PM2.5,又是形成臭氧的前體物,控制它是一箭雙雕。我們會加大工作力度,推動改善PM2.5濃度的同時把臭氧濃度降下來,謝謝你的提問。

1...345678910

編輯:李丹

  • 微信
  • QQ
  • 騰訊微博
  • 新浪微博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 人參與 | 條評論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www.xjxbtd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固廢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