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01-22 09:44
來源:生態環境部微博
1月21日生態環境部2019年新年首場例行新聞發布會召開。生態環境部大氣環境司劉炳江司長,國家大氣污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副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賀克斌先生,介紹藍天保衛戰工作進展情況,并回答大家的提問。新聞發布會由劉友賓主持。
過去一年 污染防治攻堅戰扎實推進
劉友賓:各位記者朋友,大家好!
歡迎參加生態環境部2019年新年首場例行新聞發布會。
藍天保衛戰是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標志性戰役,全社會廣泛關注。今天的新聞發布會,我們邀請到生態環境部大氣環境司劉炳江司長,國家大氣污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副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賀克斌先生,介紹藍天保衛戰工作進展情況,并回答大家的提問。
下面,我先通報幾項重點工作情況。
一、扎實推進污染防治攻堅戰
剛剛過去的一年,全國生態環境系統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推動污染防治攻堅戰取得積極進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藍天保衛戰情況一會炳江司長會作詳細的介紹,我這里重點通報一下碧水保衛戰和凈土保衛戰的情況。
在碧水保衛戰方面,推進全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環境整治,1586個水源地6251個問題整改率達99.9%。聯合住房城鄉建設部推進黑臭水體整治,36個重點城市1062個黑臭水體中,1009個消除或基本消除黑臭,消除比例達95%。全國97.8%的省級及以上工業集聚區建成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并安裝自動在線監控裝置。加油站地下油罐防滲改造已完成78%。11個沿海省份編制實施省級近岸海域污染防治方案。完成2.5萬個建制村環境綜合整治。浙江“千村示范、萬村整治”榮獲2018年聯合國地球衛士獎。
2018年,全國地表水優良(I-Ⅲ類)水質斷面比例上升3.1個百分點,劣Ⅴ類斷面比例下降1.6個百分點。近岸海域水質總體穩中向好。
在凈土保衛戰方面,出臺《工礦用地土壤環境管理辦法(試行)》,以及農用地和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完成農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詳查。聯合有關部門部署開展涉鎘等重金屬行業污染耕地風險排查整治、耕地土壤環境質量類別劃分試點。建成全國土壤環境信息管理平臺。制定《“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工作方案》。堅定不移推進禁止洋垃圾入境,全國固體廢物進口總量2263萬噸,同比減少46.5%,其中限制進口類固體廢物進口量同比減少51.5%。推進垃圾焚燒發電行業達標排放,存在問題的垃圾焚燒發電廠全部完成整改。嚴厲打擊固體廢物及危險廢物非法轉移和傾倒行為,“清廢行動2018”掛牌督辦的1308個突出問題中1304個完成整改,整改率達99.7%。
“以案為鑒,營造良好政治生態”專項治理取得實效
劉友賓:
二、“以案為鑒,營造良好政治生態”專項治理取得實效
2018年4月,中國環科院原院長、原中國工程院院士、第十二屆全國人大環資委原副主任委員孟偉因嚴重違紀違法,受到開除黨籍、開除公職處分。為深刻汲取孟偉嚴重違紀違法案件教訓,2018年7月至12月,生態環境部黨組和駐部紀檢監察組在全國生態環境系統開展“以案為鑒,營造良好政治生態”專項治理,大力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
一是把政治建設貫穿始終,堅決做到“兩個維護”。部黨組把專項治理與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中央和國家機關推進黨的政治建設的重要指示結合起來,引導黨員干部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
二是發揮黨組織引領作用,牢固樹立黨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鮮明導向。部黨組從自身做起,每名黨組成員認真參加所在支部專題組織生活會,各級黨員領導干部認真落實雙重組織生活制度,推動黨內政治生活嚴起來、實起來。
三是把自己擺進去,確保重“案”更重“鑒”。教育引導黨員干部,把自身存在的問題、應該承擔的責任“擺進去”,由“局外人”變成“局中人”。
四是注重教育引導,真正做到觸及思想直擊靈魂。突出教育內容的真實性、警示性,又突出可讀性、針對性,做到入腦入心,提升教育效果。
五是建立健全長效機制,不斷鞏固專項治理成果。部黨組與駐部紀檢監察組建立通報日常監督中發現的普遍性問題或突出問題等“四項協調機制”,推動形成管黨治黨合力。
專項治理以來,部系統及全國生態環境系統各級黨組織組織力、凝聚力、戰斗力明顯增強,廣大黨員干部規矩意識、工作熱情、精神品質明顯改觀。
下一步,生態環境部將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以及十九屆中央紀委三次全會精神,鞏固拓展“以案為鑒,營造良好政治生態”專項治理成果,加快推進生態環境保護鐵軍建設,推動生態環境系統全面從嚴治黨水平不斷提高。
啟動“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工作
劉友賓:
三、啟動“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工作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部署開展“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工作。
2018年初,“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工作列為中央深改委2018年工作要點。生態環境部黨組高度重視,組織力量深入學習國內外先進經驗,多次征求相關部門意見,研究制定《方案》。《方案》經中央深改委審定后,由國務院辦公廳印發。
《方案》提出,要在全國范圍內選擇10個左右有條件、有基礎、規模適當的城市,在全市域范圍開展“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到2020年,系統構建“無廢城市”建設指標體系,探索建立綜合管理制度和技術體系,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示范模式,為建設“無廢社會”奠定基礎。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