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01-15 15:09
來源:“廣東生態環境”微信公號
“2019年深圳三大垃圾處理設施將全面建成,新增垃圾焚燒處理能力10300噸/天。”1月14日,深圳市六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審議的“深圳市政府關于進一步推動生活垃圾減量分類和無害化處理重點建議辦理進展情況的報告”透露了這一消息。
已有800個住宅區不設樓層垃圾桶
2018年深圳市六屆人大六次會議期間,鄭學定、肖幼美等117名人大代表提交了關于生活垃圾減量分類和無害化處理的12件建議。深圳人大常委會將這些建議合并,形成一份重點建議交由市政府重點辦理。
建議辦理一年來,深圳市城管局局長王國賓表示,2018年深圳在住宅區大力推行“集中分類投放+定時定點督導”垃圾分類模式,安排督導員每天晚上7—9點在小區的垃圾分類集中投放點進行現場督導,引導小區居民自覺參與垃圾分類,改變混合投放陋習。
“深圳現在已有800個不設樓層垃圾桶的住宅區率先實現這一垃圾分類模式。下一步,將在全市所有住宅區全面推廣這一模式,并重點推動深圳機關企事業單位和公共場所全面實行垃圾分類。”王國賓說,深圳正建立分類分流收運處理體系,促進垃圾資源化利用。目前深圳大分類細分流收運處理體系不斷完善,日均生活垃圾分流分類回收量約2200噸,將進一步推進,加快實現深圳廚余垃圾分類全覆蓋。
擬建生活垃圾分類科普教育基地
在垃圾焚燒處理設施建設上,王國賓說,東部環保電廠、老虎坑垃圾焚燒發電廠三期、媽灣城市能源生態園三個項目全面進入主體工程施工和主設備安裝階段,媽灣城市能源生態園項目也在2018年底建成調試。2019年,三大垃圾處理設施將全面建成,將新增垃圾焚燒處理能力10300噸/日。接下來將加快推進跨區域的分類處理設施建設。
此外,深圳還將打造集分類垃圾收運預約、前端投放數據采集、中段分類收運監控和末端處理去向監管于一體的智能化信息管理系統,并推進全市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自然教育中心、自然學校開設“微課堂”,推動深圳各區生活垃圾分類科普教育基地建設。
“近年來,深圳做了大量的垃圾分類宣傳,但還存在居民參與度和配合度不高等問題。居民從理念的轉變,到行動的配合,再到習慣的養成,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垃圾分類宣傳還需要下大氣力。”深圳市人大常委會城建環資工委認為,生活垃圾分類減量和無害化處理是一項長期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
該委建議,深圳市政府應綜合考慮發展水平、生活習慣、垃圾成分等方面的實際情況,針對垃圾分類政策推行中遇到的難點問題,加強調研論證,細化舉措,加強垃圾分類前端收集、中端運轉、末端處理全流程的銜接,形成統一高效的運行系統。
編輯:劉影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