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10-17 09:38
來源:中國水網
作者:徐冰冰整理
邯鄲是歷史名都,農耕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邯鄲是經濟大市,也是農業大市,正在實施轉型升級,建設現代農業強市。
近年來,邯鄲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綠色發展,全市上下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兩山論”及中央、省有關決策部署,將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綠色發展為導向,以鄉村振興戰略為抓手,凝聚各方力量,致力走出一條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農業現代化道路,建設美好家園、農業強市。
10月12日,2018首屆邯鄲綠色發展論壇在邯鄲召開,論壇圍繞相關綠色制造、生態農業、現代文旅等主題行業開展了廣泛、深入研討。河北省委省政府決策咨詢委員會副主任王慧軍在2018首屆邯鄲綠色發展論壇上針對河北農業農村綠色發展問題展開分析。
王慧軍 河北省委省政府決策咨詢委員會副主任
王慧軍指出,國家《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鄉村振興規劃》的發布,雄安新區的設立,給河北省農業農村綠色發展帶來新的機遇。在這樣的背景下,河北省農業農村發展綠色發展需要重新科學設計,進行結構性改革和新舊動能的轉換。
河北農業農村發展現狀
王慧軍首先對河北農業農村發展現狀進行了分析。京津冀22萬k㎡,京津不到3萬k㎡ ,京津要生態,河北省要經濟落差明顯。河北南北跨6個緯度,有高山、丘陵、盆地、湖泊、高原、平原、城郊、沿海和灘涂多種地貌,多類型為主要特征。京津冀只有一體規劃,才能真正實現綠色發展。
長期以來,河北是我國糧棉油、肉蛋奶、瓜果菜生產大省。為此,河北省付出沉重代價。河北省糧食單產2007年到2016年年均增長1.92%。河北省糧食總產由2007年的2780.6萬噸增加到2017年的3508萬噸,年均增長2.14%。五種糧食總成本一直在上升,利潤2015年和2016年出現暴跌,2016年每畝利潤僅有17.99元。
綠色發展對河北農業農村發展提出要求
王慧軍表示,綠色發展對河北農業農村發展提出了要求。首先,生態文明理念貫穿現代農業農村發展全過程,要求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第二,以治理大氣污染為重點,整體化修復生態,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第三,提高食品安全生產標準,加強從產地到餐桌全程監管,打造食品安全生產基地;第四,解決民生問題,打贏扶貧攻堅戰,消滅環京津貧困帶;第五,建立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基地,提高現代物質裝備水平,為京津農業發展拓展新空間;第六,解決城市人口的休閑觀光旅游問題,成為假日理想去處,為回歸自然、洗心洗肺、體驗農業提供場所。
河北農業農村綠色發展路徑選擇
基于以上要求,河北農業農村綠色發展的路徑該如何選擇呢?王慧軍提出了以下看法。
一、拓展農業農村發展功能,實施生產、生活、生態一體化經營
河北歷史、人文資源豐富,地貌類型多樣,是我國北方生物多樣性中心,具備環京津地理優勢和現代農業裝備和食品工業發展基礎。
改善農民生活質量。實現雙重方向上的城鄉統籌,既有農民的城鎮化,又有現代城鎮元素、特別是知識、科技、信息、資本及其生活方式的下鄉,實現農民人的現代化。
大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打造環境美、生態美、精神美、產業美的美麗鄉村,使看得見山水,記得住鄉愁。
實施山區綜合開發策略。堅持生態保護優先,科學耕山,不搞過度開發,國土、林業、水利、農業、交通、旅游一體規劃,生態統領。
大力發展現代休閑觀光旅游農業。將生態資本化,把城市人短缺的新鮮空氣、寧靜環境、鄉愁記憶、農耕文化、特殊地貌、大地景觀經營起來。搶抓北京攜手張家口舉辦冬奧會的有利契機,率先在環京津貧困帶設立特區,建設旅游扶貧的先行區。
建設基于農業綜合體的特色小鎮。王慧軍提到,中國“三農”問題主要有六大方面:政府要糧、農民要錢、市民要命、環境要綠、競爭要強、農村要美,解決以上問題的“組合拳”是建設基于農業綜合體的特色小鎮。
打造“五生一體”的田園。打造科技生產、可持續生計、舒適生活、蓬勃生機、和諧生態于一體的田園。
王慧軍強調,在城鎮化過程中還要考慮逆城鎮化,如今城市壓力大、節奏快、交通擁堵、污染嚴重,如何讓城鎮人口夠呼吸不霧不霾的空氣,品嘗不土不洋的佳肴,體驗不輕不重的勞動,享受不快不慢的生活?這就需要在路徑上翻轉,僅僅單純的城鎮化是不行的,也要有逆城鎮化。
編輯:徐冰冰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