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10-10 10:20
來源:宇墨Umore
這篇文章希望能夠通過梳理分析數據背后的故事,呈現三大類共計11家公眾公司的具體表現,來為讀者提供一個更加直觀和感性的視角。
市場大亨的風云變幻
1)通吃大單,曲線上市的:中科鼎實
2)上市公司中的修復一把手:高能環境
3)積極引進收購+全產業鏈布局,離開舵手的永清是否還能業績翻倍增長
4)深耕湘桂市場,收購拓展油泥處置及經營業務,穩健拓展的西南王博世科
5)134倍爆炸式大發展,探索土壤修復PPP的:東方園林
6)只能用神奇來描述的:理工環科
國家隊進場的典型縮影
7)資源型企業入場的微型縮影:太湖湖泊
8)抱緊大腿,快速崛起的山西王:民基生態
市場探索面面觀:跨界、剝離、離場
9)最雷厲風行的跨界:森特股份
10)戰略剝離修復業務的:康恒環境
11)內憂外患,想說跨界不容易的:三維絲
01 市場大亨的風云變幻
故事的開端,自然是已經在修復市場呼風喚雨的大型上市公司。
通吃大單,曲線上市的:中科鼎實
從成立之初即風風火火的鼎實環境終于在2017年9月申報了IPO,成為第二家以環境修復為主營業務申請IPO的公司。也許是提前意識到業界首家以修復為主營上市的公司—建工修復的異??部繧PO之路,僅2個月后的17年底,鼎實IPO即終止審查(建工修復2018年1月初IPO被否)。
當然,所有走到資本門口的公司都是不可能就這么輕易放棄的。
體量最大的修復業務收并購交易
2018年6月,上市公司京藍科技與鼎實簽訂股份收購協議,雙方同意以現金3.03億元收購中科鼎實21%股份,鼎實估值14.43億。按照2017年公司營收3.37億,凈利潤4808萬,此輪收購PE倍數30倍,對于IPO階段的環保企業來說,應該算是常規估值吧。
超級大單的業務模式VS穩健的現金流
從2010年基于巖土工程和地基基礎工程的經驗向土壤修復轉型開始,鼎實作為國內最早一批從事修復業務的企業,通過與中石化五建組成聯合體中標了當時全國規模最大的污染場地修復項目(即著名的國貿毒地-北京化工二廠修復項目,該項目總耗資9.86億元,鼎實與中石化五建聯合承接其中一個)。憑借良好的項目管理及施工管控經驗,加之項目本身的標桿性意義,鼎實吸引了大批的參觀者,這種示范相應很快在當時國內尚不成熟的修復市場打開了口碑。
而這種一出手就是大手筆的作風竟一直貫穿了鼎實的整個發展脈絡。2014-16公司新簽約修復工程數分別僅為1個、5個、10個,對應合同金額分別達3404萬、6421萬、33515萬,包括北京焦化廠、廣州油制氣廠等。可以說真的是開張吃三年。2014-17年公司修復營收分別達到15235萬元、21988萬元、26665萬元、33766萬元。
通常而言,依賴超級大單模式,一方面可以說公司獲單能力強,但同時,過度依賴大額訂單帶來的風險也非常明顯,尤其是未來對現金流的把握。但這種挑戰卻并沒有體現在鼎實身上??v觀鼎實過去3年的整體現金流表現及經營活動現金流運營現,都常年為正,且相當平穩,可以說鼎實遇到的都是超級優質大客戶(關于修復行業的現金流詳細分析可關注我們下篇推送文章)。至于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大單模式的可持續性以及項目結算周期、付款條件及付款周期的惡化風險都是鼎實需要認真思考的一個問題。某種程度上,這應該也是推動公司積極走上資本市場的重要原因。
并不輕松的對賭承諾
此次收購,鼎實承諾在2018-20 年合并財務報表中扣非歸母凈利潤三年累計實現不低于40,000 萬元,且每年實現扣非歸母凈利潤均不低于9000萬元??紤]到17年鼎實凈利才4808萬,這基本要求鼎實18年即實現凈利潤翻倍增長。
基于當前修復行業的發展態勢及鼎實的在手訂單規模、歷史毛利率水平等,這個應該倒也不難。筆者看來,要求更高的是,盡管鼎實過去在現金流控制方面做得非常出色,但環境的變化是否還能允許鼎實在2018 -20年合并財務報表中經營性現金流量凈額三年累計實現不低于15,000 萬元,且年均為正數,鼎實是否能延續現金流管理的佳績,更是我們重點關注的方向。
勢在必得的控股收購
此外,京藍對鼎實的目標和期望遠不止與參股,現金收購中科鼎實21%的股權只是京藍科技的第一步。通過定增募資加現金方式收購中科鼎實73.89%股權,使中科鼎實將成為其控股子公司則是第二步。之所以采取現金收購和發行股份雙線收購,且二者不互為條件,主要是出于保險起見,以防證監會不批。即使增發失敗,京藍后續也將通過現金收購的方式繼續收購中科鼎實至少30%股權,實現對鼎實的相對控股。也就是說,無論后續發行股份購買資產事項是否能夠通過審核,京藍科技對中科鼎實勢在必得。
勢在必得的背后,是京藍謀求升級,期待將鼎實的環境修復業務與自身的園林綠化、節水灌溉業務有機結合,做大生態,成為領先的“生態環境領域解決方案供應商和投資運營商”。
截止目前,這項交易基本已板上釘釘,至于這樁史上體量最大的收并購交易后期是否能實現強強聯合,發揮協同效應,我們將持續關注。
上市公司中的修復一把手:高能環境
2017年高能土壤修復業務營收突破76844萬元,同比增長54%,毛利27.55%,2018 年上半年環境修復板塊實現收入 42783萬元,同比增長 64.29%,毛利27.86%??梢哉f,除了待上市的建工修復,高能坐穩了上市公司中修復業務的第一把交易。事實上,自2014年以來,高能的修復業務就一直處于高速增長態勢,完成了一系列大型項目,包括蘇州溶劑廠、桃浦科技智慧城地塊、南郊化學電鍍廠、長春市長發置業熱電一廠原址土地治理、甘肅白銀歷史遺留含鉻土壤治理等項目,可謂全國遍地開花。
編輯:劉影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