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09-25 14:55
來源:河南省國土資源廳
中國固廢網獲悉,日前,河南省發布了河南省露天礦山綜合整治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實施方案,具體內容如下: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中發﹝2018﹞17號)和《國務院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國發﹝2018﹞22號)精神,落實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關于露天礦山綜合整治工作的部署,統籌露天礦山環保安全開發,有效供給保障礦產資源合理需求,促進全省礦業經濟全面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根據河南省污染防治攻堅戰有關部署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發展理念,遵循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按照“規劃布局科學合理、生態環境保護優先、開發利用節約集約、安全生產責任落實、保障發展有效供給、結構調整切實優化”的原則,以“停產整治、關閉取締、優化重組、生態修復、督查驗收”為主要手段,對全省范圍內所有露天礦山開展綜合整治工作,實現全省露天礦山開采秩序明顯規范,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安全生產明顯加強,產業結構明顯優化,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與集約節約水平顯著提高,充分保障民生工程和重點工程對礦產資源的需求,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和社會經濟發展需要。
(二)主要目標。利用三年時間,到2020年底,露天礦山問題全部整改到位,全面達到綠色礦山建設標準,開采回采率、選礦回收率、綜合利用率“三率”指標和廢水、廢氣、廢渣“三廢”排放達到或超過國家規定標準,礦山大氣揚塵得到有效抑制。在采和閉坑露天礦山嚴格按照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環境影響評價報告及批復進行治理與修復,“三區兩線”范圍內責任主體滅失露天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率達到75%以上。建筑石料類礦產資源開采與市場需求基本平衡,形成一批相對集中、規模較大、技術先進、綠色環保、安全規范、效益突出的開采、加工優勢企業。通過露天礦山綜合整治,促進全省礦業綠色發展,為加快建設美麗河南,讓中原更加出彩做出更大貢獻。
(三)重點區域范圍。包括三個部分,一是我省劃定的生態保護紅線范圍;二是《國務院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國發﹝2018﹞22號)確定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的鄭州(含鞏義市)、開封(含蘭考縣)、洛陽、安陽(含滑縣)、鶴壁、新鄉(含長垣縣)、焦作、濮陽、三門峽、濟源市等10個省轄市;三是《河南省發展改革委員會關于印發盧氏縣等8個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產業準入負面清單(試行)的通知》(豫發改規劃﹝2018﹞436號)確定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的盧氏縣、西峽縣、內鄉縣、淅川縣、桐柏縣、信陽市浉河區、羅山縣、光山縣等8個縣(區)。
對于生態保護紅線內區域,禁止新建露天礦山項目,已設露天礦山全面退出;對于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原則上禁止新建露天礦山項目;對于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內,新建、擴建及已設露天礦山處理嚴格按照豫發改規劃﹝2018﹞436號文件規定的負面清單執行。
二、主要任務
(一)查清現狀。全面查清我省露天礦山開發利用、環境保護、安全生產現狀及責任主體滅失露天礦山和采礦廢石廢渣情況,逐礦逐項統計分析匯總,按照“一礦一策”的要求制定整治方案,實行清查整治臺賬管理。
1.對持有合法采礦許可證的礦山、非法開采的礦山及責任主體滅失的礦山進行統一排查,重點查清證載開采方式為露天開采的礦山數量與現狀,證載地下開采而實際采用露天方式開采等違法非法礦山數量與現狀。
2.對持有合法采礦許可證的露天礦山,要查清是否按照開發利用方案進行資源開采,是否按照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進行治理,是否存在浪費和破壞礦產資源的情況。
3.對持有合法采礦許可證的露天礦山,要查清是否有環境影響評價報告及批復,是否取得排污許可證,是否完成竣工環境保護驗收,污染治理是否規范,排放是否達標等情況。
4.對持有合法采礦許可證的露天礦山,要查清是否有水土保持方案并完成水土保持設施驗收;是否進行安全評價,并按照安全設施設計進行施工并取得安全生產許可證,相鄰礦山是否保持300米以上的安全距離等情況。
5.對持有合法采礦許可證的露天礦山,要查清礦區范圍是否與依法劃定的生態保護紅線、各類保護地和永久基本農田重疊,是否在地方政府確定的“三區兩線”及特定生態保護區范圍內。
6.對非法開采的露天礦山和露天采礦點,是否采取了有力的制止措施,是否對礦產資源的破壞和生態環境的損害行為進行了責任追究。
7.對責任主體滅失的露天礦山,地方政府是否已按照“宜林則林、宜耕則耕、宜草則草、宜景則景”的原則,進行了生態修復綠化。
8.對廢石廢碴等固體廢棄物,特別是矸石山,要查清具體堆放位置、實際高度、占地面積、堆存時間及周邊環境,是否具有自燃傾向性,是否有相應的處置方案或措施。
責任單位:省轄市、省直管縣(市)人民政府
完成時限:2018年年底前。
(二)優化布局。各地要按照生態文明建設總體要求,積極協調發改、國土、環保、住建、交通、水利、農業、林業、安監等部門,按照“綠色發展、清潔生產、減量投放、規模開發”的目標,對第三輪礦產資源規劃中露天礦山開采區劃布局進行再優化、再調整。原則上結合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和各地政府確定的“三區兩線”及特定生態保護區范圍,對禁止露天開采礦山的范圍進一步優化,對國家、部、省已經明確禁止新建、擴建礦山的區域進一步調整。
責任單位:省轄市、省直管縣(市)人民政府
完成時限:2018年年底前。
編輯:劉影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