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久久网|特污兔影院|中文字幕日本一区久久|天堂岛最新版在线bt天堂|草草影院ccyy国产日本欧美

首頁 > 新聞 > 正文

【系列五】垃圾分類的根本出路在市場化改革

時間:2018-09-11 13:32

來源:中國固廢網

作者:蘭亞軍

  第一,組建垃圾分類PPP項目公司(SPV公司)。公司由當地政府、環衛、保潔、回收公司等相關方組成,由資源、資金、技術等按一定比例入股,組建垃圾分類處理ppp公司,簡稱SPV公司。

  第二,“四位一體”的模式。將二手交易、廢品回收、垃圾分類、環衛保潔(包括路面保潔、垃圾清運、公廁管理及園林綠化等)等“打包”,特許經營給這家SPV公司。

  第三,增加“垃圾分類費”的科目。與混合生活收集處理相比,生活垃圾由原來的一種變成了分類后的三種或四種,一方面增加了分類收集、運輸及處理的成本;另一方面 ,又需要宣傳動員以及對居民的獎勵。成本比混合垃圾要高,因此,應當增加“垃圾分類費”這個科目,政府聘請專業的機構,根據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后端處理設施的距離等因素,核定“垃圾分類費”用給項目公司。

  第四,政府優先采購或指定采購用再生產品。在垃圾分類工作中,廚余垃圾的分類、收集、處理是一個很大的難點,特別是廚余垃圾生產出的產品的“去處”問題更是痛點。目前,我國廚余垃圾處理的方向主要有三個:一是能源化(厭氧產沼,發電)、二是肥料化(有機肥、土壤改良劑等)、飼料化(黑水虻、蚯蚓)及酵素等。從全國來看,這些方面技術是成熟或相對成熟的,難點在于,前端廚余垃圾分類的質量、收集運理的成本及處理后的產品的銷售問題。

  一方面 ,企業需要要積極提質升效、技術創新,因地制宜,生產出適銷對路的產品。另一方面 ,需要政府出臺相應的法律法規和政策配套,比如政府優先采購或指定采購用用廚余垃圾生產出的合格的再生產品。

  第五,最重要的是實行“費用包干制” 目前,我國垃圾處理企業是按照垃圾處理的噸數獲得政府補貼的,無論是填埋還焚燒發電,都是采取這種機制,這種補貼機制在原來的處理路徑中是合理的。但這與現在要實行的垃圾分類是相矛盾的,因為垃圾分類工作做得越好,進入填埋或焚燒的垃圾量就越少,這樣,企業獲得的補貼就越少,因而,企業缺乏垃圾分類的動力。這是過去十數年,我國垃圾分類推廣不理想的根本原因之一。應采取“費用包干制”,即根據每天垃圾實際產生量乘以單價乘以總天數(365天),進行費用包干,“多余自負,節省自得”。這樣,企業就有分類的動力了。

  以后每年,可按一定的增長比例(測算最近3—5年實際增長比例),如8-10%左右,每年遞增。這樣,一方面并沒有增加當地財政額外的負擔;另一方面 ,又可以看出因垃圾分類而產生的經濟效益,也會有“受益人群”,從面調動政府、企業的動力和積極性。

  (三)垃圾分類資金來源

  垃圾分類資金來源有五個方面:

  一是政府付費。因垃圾分類處理是基本民生公益事業,政府財政應出一部分資金,可以將分散在城管、科技、環保、農業、教育等部門的資金加以整合和統籌,盡量不新增財政資金的支出。

  二是產生者付費。因垃圾是污染物,應該“產生者付費”?,F在很多地方垃圾處理沒有收或收得不夠,致使財政不堪重負;同時,因居民的垃圾產生量沒有與經濟“掛鉤”,致使垃圾產生越來越多。按國務院《價格機制改革》,環保產業將全成本付費。先期可讓機關、事業單位等公共機構全成本付費,居民先期按全成本的30%或40%的比例付費,然后逐年增加,最后達到全成本付費。

  三是成立垃圾分類回收基金。成立垃圾分類回收基金,一方面 ,用于垃圾分類宣傳、動員、研究等費用,另一方面用于補貼回收低價值物品的費用,如玻璃、泡沫、廚余垃圾等,以彌補市場失靈而造成這些產品無人回收的問題。基金來源一是政府撥款,二是單位或個人捐助,三是實行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或押金制度。

  四是在因就地資源化和源頭減量而節省的費用中按一定比例劃入該基金。

  五是增值服務收入,企業進行商業模式的創新,通過垃圾分類切入到社區服務之中,可獲得一部分增值服務。

  (四)市場化改革中政府、企業、社會的任務

  1、政府:主要任務是進行制度設計和制定垃圾分類相關法律法規,確定各個利益主體在垃圾分類工作中的責任和義務,制定垃圾處理費的標準及收取。

  2、企業:對運營模式、商業模式及技術進行創新,對分類投放、收集、運輸、處理等環節有機結合、高效配合,從面使整個“產業鏈”盈利。

  3、社會:高校、科研機構、媒體、NGO等社會組織,對垃圾分類的理論、制度設計進行專業研究,宣傳、動員和教育。

  主要參考文章:

  1、   習近平:《“看不見的手”和“看得見的手”都要用好》(新華網   2014年05月27日  )

  2、新華社:《改革就得“逢山開路”——品讀習近平主席2018年新年賀詞》(新華網:2018年01月04日 )

  3、杜歡政:《如何收編 “破爛王”》(第一財經日報,2007年8月6日)

  4、宋國君:《垃圾分類現階段有必要搞嗎》(經濟參考報,2011年06月27 日)

  5、熊孟清:《垃圾處理應該產業化》(金羊網,2007年12月18日)

  6、張農科:《中國垃圾分類存四大病灶,模式亟待再造》(瞭望    2017年第10期)

  7、曲睿晶:《不忘初習,垃圾精準分類確保全產業鏈條資源化》((PPT  中國垃圾分類減量深圳高峰論壇,2016年11月4日)

  8、毛達:《我們的垃圾為何解決不好》(生命時報  2016年3月11日)

  9、王義偉:《垃圾處理“強制”應用PPP模式能否引發垃圾革命?》(2016-11-01 11:05  中華工商時報 )

  10、童玫:《PPP模式的核心:績效激勵設計》(金準咨詢  2015年9月19日  )

  11、薛濤:《環保領域機遇與風險并存》(全景網    2016-01-11 07:31:00 )http://www.h2o-china.com/column/304.html

編輯:劉影

  • 微信
  • QQ
  • 騰訊微博
  • 新浪微博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 人參與 | 條評論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www.xjxbtd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固廢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