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久久网|特污兔影院|中文字幕日本一区久久|天堂岛最新版在线bt天堂|草草影院ccyy国产日本欧美

首頁 > 新聞 > 正文

河北省生態環境保護“十三五”規劃重點工作部門分工方案

時間:2018-03-05 10:58

來源:河北省環保廳

  積極開展地下水污染防治和修復。建立全省地下水環境管理信息平臺。適時開展覆蓋全省的地下水污染防治區劃工作。定期調查評估地下水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源地補給區及7類典型污染源的環境狀況。依據國家公布的地下水污染場地清單,開展修復試點。完成全省石油生產貯存銷售企業、工業園區、礦山開采區、垃圾填埋場等場地防滲處理。新、改、擴建加油站地下油罐要采用雙層油罐。到2017年底前,加油站地下油罐全部更新為雙層油罐或完成防滲池設置。繼續在滄州、衡水、邢臺、邯鄲市開展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試點,并將石家莊、張家口、唐山、廊坊、保定市和定州、辛集市納入試點范圍,逐步將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范圍擴展到全省地下水超采區。(省環境保護廳、省水利廳牽頭,省國土資源廳、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農業廳(農工辦)、省商務廳、各市人民政府參與)

  統籌修復海洋生態環境。編制實施近岸海域污染防治方案,排查入海污染源,規范入海排污口設置。到2017年底前,全面清理非法或設置不合理的入海排污口。在秦皇島、唐山、滄州市實施總氮排放總量控制,提高涉海項目準入門檻。到2020年,全省入海河流基本消除劣Ⅴ類水體。近岸海域劃定限制養殖區,開展生態養殖和全封閉海水養殖示范,減輕近岸海域環境壓力。治理船舶污染,提升港口碼頭污染防治能力。嚴格落實海洋生態紅線制度,執行重點海域圍填海管控,實施海洋生態修復。探索建立自然岸線和海岸線開發占用生態補償及賠償制度,將自然海岸線保護納入沿海地方政府政績考核。到2020年,典型受損海洋景觀得到基本恢復,全省自然岸線保有率不低于35%,生態紅線區面積占管轄海域面積的比例不低于25%,主要生態功能區得到治理和修復,初步實現海洋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制定實施北戴河地區近岸海域環境綜合整治與功能提升規劃,大力實施環境綜合整治工程,建立北戴河及相鄰海域排污總量控制制度。到2017年,北戴河及相鄰地區地表水達到或優于Ⅲ類比例高于70%,重要水功能區達標率達到100%。到2020年,所有入海河流達到或優于水功能區劃水質標準要求,海水優良水質面積比例達到80%。(省發展改革委、省環境保護廳、省海洋局牽頭,省財政廳、省國土資源廳、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省交通運輸廳、省水利廳、省農業廳(農工辦)、省地信局、秦皇島、唐山、滄州市人民政府參與)

  3.分類防控土壤環境污染。開展土壤污染狀況詳查。以農用地和有色金屬礦采選、有色金屬冶煉、石油開采、石油加工、化工、焦化、電鍍、制革、制藥、鉛酸蓄電池行業(以下簡稱重點行業)和生活垃圾填埋場、危險廢物處置企業用地為重點,開展全省土壤污染狀況詳查。到2018年底前,查明農業用地土壤污染的面積、分布及其對農產品質量的影響。到2020年底前,全面掌握重點行業在產企業用地和關閉搬遷企業用地土壤污染狀況及污染地塊分布,劃分環境風險等級。建立全省土壤環境質量狀況定期調查制度,每10年開展1次調查。(省環境保護廳牽頭,省財政廳、省國土資源廳、省農業廳(農工辦)、省林業廳、省衛生計生委、各市人民政府參與)

  建立土壤環境質量監測體系。統一規劃、整合優化全省土壤環境質量監測點位。到2018年底前,在產糧(油)大縣、蔬菜產業重點縣、重要飲用水水源地和交通干線兩側等重點區域,補充設置省控監測點位。到2020年,逐步完善全省土壤環境質量監測網絡,實現全省土壤環境質量監測點位所有縣(市、區)全覆蓋。結合“智慧環保”建設,推進環保、國土資源、農業、林業等相關部門土壤環境數據整合集成,建立全省土壤環境基礎數據庫,構建河北省土壤環境信息化管理平臺,形成“數字土壤”管理體系。(省環境保護廳牽頭,省國土資源廳、省農業廳(農工辦)、省林業廳參與)

  實施農用地土壤環境分類管理。按污染程度將農用地劃為優先保護類、安全利用類、嚴格管控類3個類別,以耕地為重點,分別采取相應管理措施。對本行政區域內優先保護類耕地面積減少或土壤環境質量下降的縣(市、區),進行預警提醒并依法采取環評限批等限制性措施。將符合條件的優先保護類耕地劃為永久基本農田或納入基本農田整備區,實行嚴格保護,確保面積不減少、質量不下降。根據土壤污染狀況和農產品農藥殘留超標情況,安全利用類耕地集中的縣(市、區)要結合當地主要作物品種和種植習慣,制定實施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方案,采取農藝調控、替代種植等措施,降低農產品超標風險。加強嚴格管控類耕地用途管理,禁止種植食用農產品和飼草,依法劃定農產品禁止生產區域。到2020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91%左右。(省環境保護廳、省農業廳(農工辦)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省國土資源廳、各市人民政府參與)

  加強建設用地環境風險管控。建立建設用地土壤環境質量強制調查評估制度。構建土壤環境質量狀況、污染地塊修復與土地再開發利用協同一體的管理與政策體系。自2017年起,對擬收回的有色、石油加工、制革、焦化、化工、電鍍、鉛酸電池、制藥等行業企業用地以及擬改變用途為居住和商業、學校、醫院、養老機構等公共設施的上述企業用地,由土地使用權人負責開展土壤環境狀況調查評估;已經收回的,由所在地市、縣政府負責開展調查評估。到2018年底前,制定全省污染地塊名錄及其開發利用負面清單管理辦法。加強建設用地用途管理,符合相應規劃用地土壤環境質量要求的地塊,方可進入用地程序;暫不開發利用或現階段不具備治理修復條件的污染地塊,由所在地縣級政府組織劃定管控區域,設立標識,發布公告。到2020年,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達到90%以上。(省環境保護廳、省國土資源廳、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按職責分工負責,各市人民政府參與)

  推進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試點示范。制定省、市兩級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規劃,以影響農產品質量和人居環境安全的突出土壤污染問題為重點,確定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重點任務、重點工程項目、責任單位和分年度實施計劃。各市、縣以燕山-太行山山前平原地區和黑龍港流域受污染耕地為重點,確定行政區域治理修復重點區域。結合城市環境質量提升和發展布局調整,以擬開發建設居住、商業、學校、醫療和養老機構等項目的污染地塊為重點,組織開展污染地塊治理與修復。建立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全過程監管制度,嚴格修復方案審查,加強修復過程監督和檢查,由第三方對損失狀況、修復成效進行評估。實行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終身責任制。(省環境保護廳牽頭,省國土資源廳、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省農業廳(農工辦)、各市人民政府參與)

12345678...10

編輯:劉影

  • 微信
  • QQ
  • 騰訊微博
  • 新浪微博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 人參與 | 條評論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www.xjxbtd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固廢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