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12-18 10:03
來源:中國固廢網
作者:程云
12月15日,鐘情于危險廢物,為危廢行業健康發展奔走相告的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原固體廢物污染控制技術研究所所長王琪出席2017(第十一屆)固廢戰略論壇。與以往所談危廢填埋存在的問題、發展趨勢等主題不同,王琪所長從老子所述的《周而不怠,天地之母》的角度出發,重新定義“資源化”。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原固體廢物污染控制技術研究所所長王琪
我國固體廢物產生量和堆存量
據官方保守統計,2015年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 32.70億噸,危險廢物產生量3976萬噸、城市(包括縣城)生活垃圾清掃量2.64億噸。在王琪看來,我國固體廢物實際產生量遠超官方數據。此外還有一些農作物秸稈、禽畜糞便、建筑廢物、電子廢棄物等廢棄物產生量并未納入統計范圍。若這些數據都統計上,我國每年固體廢棄物產生量大概100億噸,人均產生的固廢約10噸。
堆存量有多少?引用發改委自然綜合利用報告中統計數據,煤矸石45億噸、金屬礦廢石438億噸、尾礦146億噸,僅僅這3種廢物堆存量就超過600億噸,還未包括冶煉廢物、粉煤灰等數量,若這些數據都統計上,估算我國每年固廢堆存量超過1000億噸。
“資源化”再定義
每年我國產生固廢量100億噸,堆存量超過1000億噸,如此大量固體廢物,無法借鑒和效仿任何一個國家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措施。
王琪強調,廢物有兩種屬性 :一個是廢物屬性,另一個是資源屬性 ,任何一種廢物都具備這兩種屬性,但屬性的比重有時間特征和空間特征。我比較認可“固廢是放錯位置的資源”這句表述。固廢首先是資源,但它的特征是放錯位置了,我們要做的工作是把位置放對。
這么大量的廢物,又具備廢物和資源兩種特征,如何管理它們?我國固體廢物污染法提到“三化”原則: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其中的“一化”是減化、減少,減少固體廢物的產生量和危害性,充分合理利用固體廢物和無害化處置固體廢物的原則,促進清潔生產和循環經濟發展。
什么叫“處置”?根據《固廢法》的定義可以簡化為焚燒和填埋。“利用”是指從固廢中提取物質作為原材料或者燃料的活動。總而言之,我國固體廢棄物處理處置措施有兩種手段:一種是利用,另一種是處置,處置包括焚燒和填埋。
在這里,需要探討兩個概念:利用價值是否等于經濟價值,資源循環是否等于社會循環,值得同行的思考。王琪補充,“資源化”的本意是“循環”,“合理的循環”是固體廢物管理乃至環境保護的有效途徑和目標,“無害化”是達到這一目標的手段。
以處置為目的利用 — 水泥窯協同技術
在王琪看來,水泥窯處置之所以非常火,是因為它能夠處理生活垃圾和危險廢物,能夠獲得更大利潤和減少生產成本。
水泥窯在生產過程中,大多數原料都可以用廢物替代。但這些替代的原料經濟價值相對都不是很高,因為水泥生產最主要的原料是粘土和石灰石,石灰石的價值有多高?但如果強調它的價格,這些東西不可能進入到水泥生產循環當中,若用經濟價值考核它,這個技術并不是一個好的技術,從生態環境角度來講,可以減少石灰石開采和黏土的使用,但它卻是值得提倡的一個技術。
王琪繼續補充,仍有一些我們并不認為是資源再生或資源循環的技術,比如發展受困的堆肥技術,主要由于我們把它當成肥料了,并非當作土壤。此外還包括礦山的回填、充填、復墾等其他生態循環的技術。如果把這些技術納入資源化角度,就能解決目前無法解決的問題。
以循環為目標的填埋處置
怎樣將填埋場納入循環?如上述所示,這是德國地下鹽礦危險廢物處置場。王琪說,這個處置場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任何廢物幾乎都存放著樣本,當你需要時可以把樣本拿走做實驗、做研究,而且這些廢物在處置時不需要做任何預處理,防止預處理后性質發生變化造成利用率低,此處置場為了將來重新進入循環利用。
上圖是日本遮斷型填埋場,典型特征是個小池子,每個小池子里裝一種廢物,為了方便將來某一天取出來將其利用。
引入日本“遮斷型填埋標準”作為我國剛性填埋標準,剛性填埋場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
a)鋼筋混凝土結構應內襯人工合成材料襯層。剛性填埋結構的設計應符合GB 50010的相關規定,防水等級應符合GB 50108一級防水標準;
b)混凝土抗壓強度不低于25 N/mm2,抗滲等級不應低于P8,厚度不小于35 cm;
c)應設計成若干獨立對稱的填埋單元,每個填埋單元面積不得超過50 m2或容積不得超過250 m3;
d)填埋結構應設置雨棚,杜絕雨水進入;
e)在人工目視條件下能觀察到填埋單元的破損和滲漏情況,并能及時進行修補。
危險廢物處理后判定規則
什么是危險廢物?滿足哪些標準就不是危廢了?什么的物質經過處理不作為固體廢物?論壇現場,王琪繼續澄清幾個問題:
編輯:程彩云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