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11-15 09:51
來源: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
(二)倡導推行綠色生活方式。
培育生態優先意識和理念。深入開展生態文明宣傳教育活動,把生態文明教育納入國民教育和干部教育培訓體系,從青少年抓起,從社區家庭抓起,從公共機構特別是黨政機關抓起,營造良好社會氛圍。廣泛開展節約活動。倡導勤儉節約生活習慣,在全社會開展節約水、電、紙張、糧食等行動。培養綠色低碳行為。推動全民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加快向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式轉變,實現生產系統和生活系統循環鏈接。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對奢侈浪費和不合理消費,引導消費者購買節能環保低碳產品,優先發展公共交通,推廣新能源汽車,促進城市綠道慢行系統建設,倡導綠色出行。構建全民參與行動體系。完善公眾參與、信息公開、有獎舉報等制度,支持生態文明建設領域各類社會組織健康發展,發揮民間團體和志愿者隊伍積極作用,探索以社會共治促進生態環境治理的新模式,開展創建節約型機關、綠色家庭、綠色學校、綠色社區和綠色出行等行動,調動全社會積極參與生態文明建設,初步形成綠色出行和消費的生態自覺。(責任單位:自治區發展改革委、黨委宣傳部、經濟和信息化委、財政廳、民政廳、教育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環境保護廳、住房城鄉建設廳、商務廳、交通運輸廳、政府機關事務管理局,各市、縣〈區〉,寧東管委會)
(三)加快建設綠色城鄉。
推進城鎮綠色化發展。堅持規劃引領,嚴格管控城鎮開發邊界,合理確定發展規模和開發強度。科學開展城市設計,建設城市綠帶空間、水循環廊道、清風廊道,提高城市通透性。提高城鎮供水、供電、供氣、供熱、防澇排水垃圾固危廢處理等基礎設施配套水平,完成銀川地下綜合管廊、固原海綿城市國家試點,推進吳忠可再生能源示范城市建設。推進產城融合、職住平衡,提高城鎮基礎設施配套水平和基本公共服務保障水平。發展綠色建設,全面推廣綠色建材,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新建建筑執行一星級以上綠色建筑標準。加強城市立體綠化,推進綠色生態城區建設。加快小微游園、街頭綠地、社區公園和市民休閑森林公園建設,創建文明城市、生態園林城市、森林城市、環保模范城市。到2020年,綠色建筑比例達到50%以上,城市建成區綠地率達到38.5%,城市生活污水處理率和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均達到95%以上,城市中水回用率達到25%以上。(責任單位:自治區住房城鄉建設廳、發展改革委、財政廳、水利廳、交通運輸廳、林業廳、規劃辦,寧夏氣象局,各市、縣〈區〉,寧東管委會)
加快美麗鄉村建設。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開展以“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為重點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加快培育一批特色小鎮。推動城鎮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推進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建設。實施新一輪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開展農村垃圾、污水處理和改廁、改廚,推進燃氣下鄉,完善農村生活垃圾收運體系,全面推廣“戶分類、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模式。到2020年,創建100個以上農村人居環境示范村,完成1000個以上的行政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建制鎮和中心村生活污水處理率達到70%以上,90%的村莊實現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治理,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85%以上,燃氣入戶率達到30%左右。(責任單位:自治區住房城鄉建設廳、發展改革委、財政廳、環境保護廳、水利廳、農牧廳、衛生計生委、林業廳,各市、縣〈區〉,寧東管委會)
二、實施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
按照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的要求,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針對全區水土涵養、水土保持、防風防沙、生物多樣性保護等生態類型分區、項目化推進治理,優化生態安全屏障功能,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現代化建設新格局。
(四)開展母親河保護行動。
以岸線管控和水質保護為重點,落實各級河長主體責任,強化河湖全域化、系統化、綜合化保護和治理。劃定市、縣(區)水資源消耗總量和強度管控紅線,建立水資源承載能力監測預警機制,加快建立生態流量保障制度,提高生態用水保障率。開展農業節水領跑、工業節水增效、城市節水普及、全民節水文明四大節水活動。抓好岸線水生態環境保護,加快推進生物邊坡治理、湖泊濕地生態保護和修復、污染源截治、傳輸管控,實施沿黃湖泊水系連通工程,將黃河寧夏段打造成“水安全、水環境、水生態、水文化、水經濟”五位一體的水生態廊道。深入推進國家和自治區級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試點,加強地下水監控管理,全面關停城市公共供水管網覆蓋內有關停條件的企業自備井,完成超采區治理任務,做到總量控制、采補平衡。到2020年,全區高效節水灌溉面積達到410萬畝,農業灌溉水利用系數提高至0.55以上,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達到85%以上,5個地級市、70%的縣城建成節水型城市,濕地面積不低于310萬畝,力爭實現人均半畝濕地。(責任單位:自治區水利廳、經濟和信息化委、國土資源廳、環境保護廳、住房城鄉建設廳、農牧廳,各市、縣〈區〉,寧東管委會)
(五)開展賀蘭山六盤山羅山重點保護行動。
加強賀蘭山生態保護和修復。全面完成賀蘭山自然保護區綜合整治,依法拆除清理保護區內人類活動點,一律停止礦產資源開采行為和建設項目審批,嚴厲打擊偷采盜運等違法行為;加快采煤沉陷區、破損礦山地質環境整治,推進非煤礦山生態修復;保護好賀蘭山天然林和東麓葡萄原產地長廊生態系統,帶動北部平原綠洲生態系統建設。(責任單位:自治區林業廳、財政廳、國土資源廳、環境保護廳、葡萄產業發展局,寧夏氣象局,各市、縣〈區〉)
編輯:劉影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