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11-06 14:24
來源:財政部
為落實“十三五”規劃《綱要》和《國務院關于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若干意見》,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加快資源循環利用基地建設,推進城市公共基礎設施一體化,促進垃圾分類和資源循環利用,推動新型城市發展,提出如下意見。
一、建設資源循環利用基地的重要意義
資源循環利用基地是對廢鋼鐵、廢有色金屬、廢舊輪胎、建筑垃圾、餐廚廢棄物、園林廢棄物、廢舊紡織品、廢塑料、廢潤滑油、廢紙、快遞包裝物、廢玻璃、生活垃圾、城市污泥等城市廢棄物進行分類利用和集中處置的場所。基地與城市垃圾清運和再生資源回收系統對接,將再生資源以原料或半成品形式在無害化前提下加工利用,將末端廢物進行協同處置,實現城市發展與生態環境和諧共生。
資源循環利用基地是新型城市建設的功能區。《國務院關于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若干意見》(國發〔2016〕8號)指出,要全面提升城市功能,推動新型城市建設,基本建立城市廢棄物回收和再生利用體系。提升城市廢棄物精細管理水平,通過資源高效利用支撐城市綠色發展,是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必然要求。資源循環利用基地為安全、集中、高效處置城市廢棄物提供了可行方案,是大中型城市建設不可或缺的重要功能區。
資源循環利用基地是破解垃圾處置“鄰避效應”的主要途徑之一。資源循環利用基地通過與城市規劃相結合,實現科學選址,妥善處理與居住區的分布關系,合理設計處置規模,為城市發展提供有效保障;通過園區物質流管理、設備實時監管、信息公開透明的方式建設運營,改善垃圾處置設施環境,獲得周邊居民認可,變“鄰避”為“鄰利”。
資源循環利用基地是明顯提高城市資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方式?;匾钥茖W設置、集中布局廢棄物處置設施為切入點,提高多種廢棄物的循環利用水平,既可推進城市廢棄物回收體系的有效融合,提高回收效率,也可實現分類利用、協同處置,構建不同廢棄物處置項目間的產業鏈條,打造能源、水資源的集中供應體系,打通項目間的能源流、物質流,推動污染防治設施的統一建設、統一運營、統一監管,實現廢棄物高水平利用。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按照生態文明建設的總體要求,堅持政府引導和市場推動相結合、分類回收與終端處置相結合、統籌規劃與分步建設相結合,著力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推動建設一批高環保標準、高技術水準的廢棄物綜合處置示范基地,彌補城市綠色發展“短板”,助力新型城鎮化建設。
(二)基本原則
——堅持統籌規劃,推進分步實施。堅持城鄉統籌,把基地建設納入城市規劃,加強與各專項規劃的協調統一,實現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水平運營。
——堅持突出重點,加強協同處理。準確把握城市廢棄物產排特點,明確基地功能定位和資源化利用重點,加強基礎設施共建、項目有效銜接、物質循環利用。
——堅持政府引導,強化市場主導。注重發揮政府和市場的協同作用,鼓勵采用PPP等多元投融資模式,引入第三方專業化服務,強化政府環境監管責任。
——堅持技術創新,提高管理水平。依靠科技進步,推進廢棄物綜合處置關鍵技術突破,建立健全各級管理網絡、監督監測網絡,提高信息化管理和服務水平。
——堅持生態優先,確保環境安全。嚴格落實相關環境標準,降低污染物排放,防控環境風險,實現基地與周邊生態環境和諧共贏。
(三)總體目標
到2020年,在全國范圍內布局建設50個左右資源循環利用基地,基地服務區域的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率提高30%以上,探索形成一批與城市綠色發展相適應的廢棄物處理模式,切實為城市綠色循環發展提供保障。
編輯:程彩云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