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11-01 10:59
來源:山東省濟寧市政府
推動傳統產業綠色化改造,提升發展空間和發展層次。
實施循環發展引領計劃,大力發展循環經濟。
大力發展環保產業,推動新業態、新動能發展。以節能減排、清潔能源、污染治理、垃圾處理、環境監測等領域為重點,推廣節能環保新工藝、新技術,提升核心技術工程化和產業化能力,規劃建設濟寧經濟技術開發區環保產業園、魚臺節能環保產業園,打造山東省節能環保產業強市。
2. 推動生活方式綠色化
增加綠色產品有效供給。
倡導低碳文明生活。
(六)推進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1. 落實黨委政府及其相關部門的生態環境保護責任
建立健全職責明晰、分工合理的環境保護責任體系。
按照省委、省政府統一部署,落實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濟寧市環保局實行以省環保廳為主的雙重管理體制,仍為市級政府工作部門,各縣級環保局調整為市級環保局的派出分局,由濟寧市環保局直接管理。
落實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制。
2. 強化企業監管和自律
按照省工作部署,落實覆蓋所有固定污染源的企業排放許可制度。
工業污染源全面開展自行監測和信息公開,工業企業要建立環境管理臺帳制度,重點排污單位依法履行信息公開義務,推動企業自行監測、自行申報、自行公開、自證清白。守法承諾履行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強化工業污染源監督檢查。推進守信激勵與失信懲戒機制建設落實。實施企業環境信用等級評價和違法排污黑名單制度,將企業環境信用信息納入山東省公共信用平臺和山東省金融統一征信服務平臺,企業環境違法信息將記入社會誠信檔案,向社會公開。實施上市公司環保信息強制性披露機制,對未盡披露義務的上市公司予以懲戒。
實施生態環境損害評估和賠償制度。
3. 推動社會共治
強化信息公開。
推動公眾參與。
保障公眾權益。
健全公眾投訴、信訪、輿情和環保執法聯動機制。
推動司法機關強化公民環境訴權的保障,完善環境公益訴訟制度,對環境污染、破壞生態行為,有關組織依法提起公益訴訟。
4. 加強環境監管能力建設
提高環境監管隊伍職業化水平。
提升各級環境監管能力水平。
五、重點項目
“十三五”期間,全市實施6大類重點工程項目,并建立重大項目庫,強化項目環境績效管理。
(一)大氣污染防治項目。主要包括燃煤污染控制、工業污染綜合治理、揚塵污染綜合整治、環境監管能力建設、其他(氣化工程、集中供熱替代、VOCs減排)等項目19項,計劃投入資金共計7.49億元。
(二)流域綜合治理項目。主要包括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地下水環境保護及污染修復、水質較好生態湖泊生態環境保護等項目32項,計劃投入資金共計11.81億元。
(三)重金屬及危險廢物污染防治工程項目。主要包括危險廢物處置設施、抗生素菌渣綜合整治等項目6項,計劃投入資金共計8億元。
(四)農村環境保護項目。主要包括農村飲用水水源保護、農村生活污水收集處理、非規模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等項目72項,計劃投入資金共計2.37億元。
(五)生態保護與修復項目。主要包括國土綠化、自然保護區建設、濕地等生態系統修復、生物多樣性保護等項目12項,計劃投入資金共計8.53億元。
(六)環境監管能力建設項目。主要包括核與輻射安全監管、環保監管業務用房建設、環境監測、環境監察、環境科技、環境信息、環境宣教、環境應急等項目56項,計劃投入資金共計2.57億元。
編輯:劉影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