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09-28 10:01
來源:中國固廢網
作者:李少甫
對蘇州市垃圾分類工作有實踐經驗的蘇州市環境衛生管理處何晟副處長對這一問題表示了自己的擔憂,根據過去的收費情況來看,計量收費的成本過高,難以實施,但計量收費更公平,各地政府應因地制宜,研究適用于當地的收費機制。寧波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中心何錫明副主任也指出計量收費方面,實施起來確實有難度,需要一套健全的配套監管體系,避免偷排偷放。張仕杰副處長認為應進行分類計價以促進居民垃圾減量。
此外,對行為心理學有豐富研究經驗的香港城市大學公共政策系張曉玲副教授從另一個角度為項目的研究提出了新思路:她指出不同心理特征的人群適合不同的垃圾分類方式,可以承受不同的垃圾收費制度,在未來的研究中,可以以寧波為試點城市,通過行為心理學的實驗方法對不同人群的行為模式進行分析,以制定差異化的收費機制,使項目更好地落地實施。
6. 收繳方式:“怎么收”
目前,我國仍有過半的城市采用的是上門征收或物業代收的方式收繳垃圾費。專家們一致認為這種征收方式過于落后,且征收成本較高、收繳率低,急需改革方案,收繳方式應在本項目中作為重點之一進行研究。
劉晶昊主任建議可借鑒國外經典案例采取附征于垃圾袋等的方式進行征收。鐘麗錦博士指出不同的征收方式消耗的成本差異巨大,應建立模型尋找適合寧波的征收方式以降低征收成本。
何晟副處長結合蘇州生活垃圾處理收費工作的經驗認為,附征于水費最容易操作,其次可以考慮物業代收,我國數個城市都有成功先例。胡柳副主任表示,寧波市在工作中發現,物業是很好的抓手,可以發動社會的力量進行推廣,認為委托物業代收可作為參考方案。
7. 調價機制
除了核心收費機制本身的設計方案引起了諸多專家的熱切討論之外,多位專家也指出,價費機制研究中調價機制也是不可忽視的重要一環,收費不合理或實施時發現效果不好都有必要對價費機制進行調整。
劉建國教授指出政府層面需有合理、穩定、足夠的資金保障收費機制開展進行,必要的時候需出面調節。王強認為,在什么樣的條件下觸發調價,由哪個部門哪種模式進行調價都將成為后續研究的重點內容之一。建議要定期與其他相當規模的城市進行橫向價格比較,結合實施績效進行調整以消除壟斷因素。李煒指出要通過分析和評價來完善、調整整體價費制度以達到最佳效果。
8. 實施績效評價
收費機制的設計只是初步的研究成果,實施績效如何,還需要經過完整科學的績效評價體系來驗證。眾專家一致認為績效考核是評價收費機制成效的最直接有效辦法,但垃圾分類和垃圾減量實施績效考核存在一定難度。常紀文副所長、劉建國教授、劉晶昊主任、許玲副處長、何晟副處長等專家表示垃圾分類的績效考察可以從垃圾分類效果以及垃圾減量效果兩方面進行統計。胡柳副主任指出目前垃圾分類效果好壞很難界定,通常只由督導員主觀判斷,效果有待提高。周傳斌博士指出目前國內評價垃圾分類、減量的唯一剛性指標是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要圍繞這一指標,建立成套評審、考核制度。常紀文副所長、徐成彬副主任、鐘麗錦博士、張曉玲副教授等專家還指出收費機制的實施績效考核還要考慮心理學和社會學因素,要考察收費機制所帶來的社會收益,以及收費機制實施后對民眾的心理影響等。徐成彬副主任還建議績效評估指標可通過世界上較先進的“合理性(rational)、效益(efficiency)、效果(effect)、影響(influence)和可持續性(sustainability)”體系進行分析。
9. 獎懲機制
眾領導、專家一致認為垃圾分類要有經濟效益的驅動,意識到位才能形成自發分類的良好發展。分類的垃圾可以少收費或不收費,民眾養成習慣后獎勵機制適量減小。何錫明副主任強調任何沒有合理監管的體系都是無用功,居民個人的垃圾分類行為是要靠政府立法控制的,建議參考其他國家、城市的成功案例,采取獎勵的方式促進分類穩步發展,實施垃圾收費后,對偷排偷放的要處罰。李兵副教授表示立足于垃圾分類的前提下,以經濟激勵帶來的杠桿效應撬動全民素質提高以及社會的發展。何晟副處長認為,應以罰為主,獎為輔。要將垃圾分類、減量提升至法律高度,使居民切實接受垃圾分類和減量是應盡的義務和責任。周蘭萍律師從法律角度指出我國目前垃圾收費的執法權不夠強,要秉承“有法可依、有法必依、違法必究、執法必嚴”的法律精神進行執法,宣傳和培訓要系統化、形象化。
E20國際發展部負責人潘功博士發言
隨后項目執行團隊E20環境平臺國際發展部負責人潘功博士在總結中表示,在輔助落實成本核算之余,團隊也將對成本覆蓋率進行研究,即對政府、居民全成本分攤比例的研究。以寧波市的成本核算為模板,對其他城市進行橫向比對,驗證其合理性、可行性。另外在推行垃圾分類的初期,成本將有所提高,團隊也將重點關注垃圾分類所產生的額外成本的核算工作。在未來的工作內容中,結合專家團隊的指導意見,咨詢團隊將深入研究垃圾分類所產生的額外成本是否應該計入或應該如何計入垃圾處理全成本,以免給民眾帶來“分類后反而要多交費”的誤解。多位專家關注的調價機制也將列入團隊工作內容,在方案設計初期確定調價機制。潘功博士同時表示寧波市目前已經有良好的基礎進行垃圾分類和開展垃圾處理收費工作,新的收費機制旨在引導市民形成良好的垃圾分類、減量的意識和習慣,引導過程中財政壓力會增加,成熟后市民的積極性和分類效果的提升都將成為社會和產業發展的有效推動力。
最后E20環境平臺執行合伙人、E20研究院執行院長薛濤對與會領導、專家和企業家們所關注的熱點問題進行了匯總并對項目接下來的工作做出了整體規劃。總結稱準確的成本調查是收費機制中定價工作的基礎,邊界的制定則是重中之重。同時數據也要與行業數據進行比對,做合理性分析。要以寧波的成本核算為模板,與其他城市進行橫向比對,驗證可行性。垃圾收費的難點在于環衛部門沒有收費能力,傳統的上門收費方式效率過低,要多對收費方式進行情景分析,嘗試半模糊的方式以小區、中轉站等為單位征收等方案。在確保征收率的同時有效增強績效考核效果,根據區、片分類效果進行減免鼓勵,在準確激勵和社會成本之間尋找平衡點。
項目啟動會結束之后,寧波市生活垃圾分類處理收費機制的研究才剛剛開始。E20環境平臺將利用多年的行業研究基礎,結合專家團隊的寶貴意見繼續深入開展下一步研究工作。相信在寧波市垃圾分類工作的逐步推進和研究團隊的不斷探索之下,寧波市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進程將會進一步發展,“垃圾分類 ”和“污染者付費”將不再僅僅是一個口號,未來,全國領先的生活垃圾收費“寧波模式”將引領環衛新變革。
編輯:劉影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