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09-28 09:24
來源:環保部
現在關于信息公開也存在著一些問題,一個是不愿意公開,第二個是公開不規范,第三個是公開以后,對公眾的詢問回復不及時、不徹底等等。我想關于信息公開,還是要嚴格按照各項規章制度,認真履行各自的主體責任,嚴格依法公開。對不履行信息公開職責的,上級管理部門應該督促其進行公開。有地方環保部門信息公開不規范,我們也會發函予以糾正。
另外通過公眾的監督,也可以促進信息公開,包括企業的信息公開。關于企事業單位信息公開,最近環保部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說垃圾焚燒發電企業的環境信息公開,現在我部正在推進“裝、樹、聯”工作,要求所有的垃圾焚燒發電企業在廠子門口通過大屏幕,把環境信息、排放信息對公眾公開,另外要安裝在線監測設備,跟地方環保部門進行連接。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每日經濟新聞:貴部近日發布了《建設項目危險廢物環境影響評價指南》,能否介紹下當前我國在危廢環評方面的具體情況和不足?《指南》實施后,可以針對性地解決哪些問題?
崔書紅:危險廢物管理應該是當前環境保護管理的重點和難點,也是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和“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的重要工作要求。作為我國環境保護法律制度中一項重要制度,環境影響評價一直將固體廢物作為環評的重點內容。前面介紹的最近制訂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總綱》,對如何開展危險廢物評價提出了要求。但是我們也發現,由于我國尚未制定專門的危險廢物環境影響評價的規范性技術指南,環境影響評價文件中涉及危險廢物環評內容存在不系統和不規范、不夠明確以及環評與運營期監管的銜接不夠嚴密等情況,不能有效發揮從源頭強化危險廢物環境監管的支撐作用。
針對這些問題,最近我部印發了《建設項目危險廢物環境影響評價指南》。我們想通過這項指南能夠重點解決一些問題,一個是要解決危險廢物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的問題。《指南》里面要求對建設項目危險廢物的產生、收集、儲存、運輸、利用、處置全過程進行評價。同時,明確了評價的技術要求,過去這方面是薄弱的,沒有專門的要求,這一次指南對此提出了要求,希望從工程分析、環境影響分析、污染防治措施技術經濟論證、環境風險評價、環境管理要求、專題結論與建議等等方面對評價做出規范。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報告表要設置相應專題,提出危廢管理的要求。
總之這個指南的發布,應該說是環境管理當中規范和強化危廢管理措施、補齊短板的一項非常重要的措施,謝謝大家。
編輯:程彩云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