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09-28 09:24
來源:環保部
通過環境質量底線的劃定,對一個區域的經濟發展規模,一個區域的發展強度進行約束。舉個例子,火電行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煙粉塵的排放,它跟國際同類相比,我們排放標準是非常嚴的,就單個項目來說排放是非常低的,但是若干個項目匯集到一起以后,一個區域的環境質量就可能要超,單個項目排放都是優秀的,但是多個項目累積以后區域環境質量可能會超出這個區域所能夠承受的容量。通過環境底線的劃定,對于一個區域的發展規模和強度可以做出限定。
資源利用上線,我們知道資源具有雙重屬性,有經濟的屬性,還有環境的屬性。各種環境要素的載體就是資源,水、土、森林、草原等等。資源的過度開發是導致環境惡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對資源利用上線的劃定,我們初步是這么想的,資源是生態有價的,這個資源的開發要保證資源,特別是具有環境承載力的資源,它的資源價值能夠增值,能夠保值。另外資源具有經濟屬性,肯定要開發利用,我們通過資源開發利用率,加上資源保值增值這兩方面的考慮以后,綜合確定一個區域的資源利用上線,就為資源開發強度制訂了天花板。
根據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和資源利用上線,我們綜合衡量一個區域開發的空間布局,開發的強度和開發的規模,制訂產業環境準入的條件。就是我們說的負面清單,哪些不滿足環境準入條件的項目不能在這個區域布局。從根本上優化區域空間布局,解決資源開發利用強度過大,開發規模過高等導致的區域環境問題。
關于“三線一單”的編制,我們在四個城市進行了試點。目前形成了初步的技術方案,正在征求各地的意見和專家意見。近期,將根據專家的意見和各地意見加上試點的情況,形成“三線一單”技術規范,指導各地開展這項工作。
應該說“三線一單”的編制是環境管理的重要改革內容,也是環評改革當中重中之重的內容,對我們國家環境保護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二個問題,關于環評發揮了哪些作用,我這個地方有一些數據。應該說環評在控制和優化開發強度,空間布局和開發規模上面發揮的作用是非常大的。比如說我們嚴格環境準入,“十二五”期間我們部省兩級環保部門對1800多個不符合環境準入條件的項目做出了不予審批的決定。通過西部四個水電規劃環評,我們減少了25個梯級布設,多保留1170多公里天然河段,天然河段保留率從37.4%提高到71.3%。比如說在金沙江上游,原先規劃13級,之后通過規劃環評優化掉5級,環境條件允許情況下開發8級,大大減少開發強度。通過沿海港口規劃環評,避讓自然保護區34處,取消規劃岸線173公里,減少圍填海面積224平方公里。這方面例子很多。我們通過項目環評大大削減了一個區域的污染物排放的量,我們在京津冀周邊煤電資源開發過程當中,通過規劃環評會商減少2900多萬噸煤炭開發量,通過這些將有力地推進區域環境質量的改善。
界面新聞:日前有媒體報道稱,天津某家環保組織申請環評公開 ,29家鋼企僅有兩家提供。針對公眾或環保組織向企業和政府部門申請環評信息受阻的問題,請問貴部會采取什么解決措施?
崔書紅:感謝你的提問,應該說信息公開是確保公眾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的前提和條件。環保部對信息公開高度重視,堅持“以公開為常態,不公開為例外”,大力推進環境信息公開,先后發布了《環境信息公開辦法(試行)》《環境保護部信息公開指南》《環境保護部信息公開目錄(第一批)》《企業事業單位環境信息公開辦法》。從環境影響評價這個角度,我們還發布了《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暫行辦法》,目前正在修訂;印發了《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政府信息公開指南》。應該說在規章制度方面,信息公開的要求是比較全面的,大家看到新修訂的環保法對此也做出了明確的規定。2016年環保部主動公開了各類政府信息16432篇,我部政府網站總訪問達到7.1億次,總訪問人數達到了9100萬人次,月均訪問人數近760萬人次,這些在促進信息公開方面發揮了非常好的作用。
編輯:程彩云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