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09-26 16:09
來源:安徽省環保u廳
(七)開展勘界定標。根據全省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方案確定的生態保護紅線分布圖,搜集紅線附近原有平面控制點坐標成果、控制點網圖,以高清正射影像圖、地形圖和地籍圖等相關資料為輔助,調查生態保護紅線各類基礎信息,明確紅線區塊邊界走向和實地拐點坐標,詳細勘定紅線邊界。選定界樁位置,完成界樁埋設,測定界樁精確空間坐標,建立界樁數據庫,形成生態保護紅線勘測定界圖。
設立統一規范的標識標牌,主要內容包括生態保護紅線區塊的范圍、面積、具體拐點坐標、保護對象、主導生態功能、主要管控措施、責任人、監督管理電話等。
三、劃定任務分工
全省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統一領導下,由省環保廳、省發展改革委牽頭,省財政廳、省國土資源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農委、省水利廳、省林業廳等相關部門和各市黨委、政府共同完成。
省環保廳負責開展生態功能重要性評估和生態環境敏感性評估,形成全省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方案(征求意見稿);完成主管的省級及以上自然保護區、縣級及以上城鎮飲用水水源一級保護區的邊界落圖;根據遙感影像和生態評估結果,校驗生態保護紅線。成立全省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技術組,負責全省生態保護紅線劃定的相關技術工作。
省發展改革委負責提供主體功能區規劃相關圖件矢量數據及文件等資料,審核全省生態保護紅線與《安徽省主體功能區規劃》的協調性。
省財政廳負責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工作資金保障,落實國家加大生態保護紅線支持力度的有關要求,推動生態保護紅線所在地區和受益地區健全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共同分擔生態保護任務。
省國土資源廳(省測繪局)負責提供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包括最新1:10000全省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及2米分辨率遙感影像、地理國情普查信息數據、最新土地調查及變更數據、土地利用規劃圖等基礎資料;完成全省省級及以上地質公園邊界與功能分區的落圖工作;提供全省礦產資源規劃開采區塊的矢量數據;提供已有采礦權、探礦權的空間邊界;提供縣級及以上城市允許建設區、有條件建設區矢量數據;提供全省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區矢量數據;審核全省生態保護紅線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礦產資源總體規劃的協調性。
省住房城鄉建設廳負責提供世界自然遺產地、全省省級及以上自然類風景名勝區邊界與功能分區的用地范圍圖;提供城市(縣城)總體規劃確定的建設用地范圍圖;提供全省縣城及以上城市開發邊界矢量數據;審核全省生態保護紅線與省域城鎮體系規劃、城市總體規劃的協調性。
省農委負責完成省級及以上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邊界與功能分區的落圖工作。
省水利廳負責提供全省土壤侵蝕遙感監測成果及相關圖件;完成蓄滯(行)洪區的邊界落圖工作;結合專業資料確認全省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技術組初步劃定的水源涵養、洪水調蓄重要紅線,國家、省水土流失重點預防區和重點治理區成果表。
省林業廳負責提供全省森林資源分布數據庫、極小種群物種分布棲息地和野生植物集中分布地的邊界矢量數據;完成主管的省級及以上自然保護區,全省省級及以上森林公園、濕地公園、重要濕地、公益林地邊界及功能分區的落圖工作。
各市黨委、政府要高度重視,切實負起責任,建立相應的工作機制,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相關工作的統籌協調,認真研究、核實全省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技術組提出的涉及本行政區域紅線劃定各階段成果,提出修改完善建議,以正式文件反饋省環保廳;要會同省直相關單位共同做好生態保護紅線邊界落地核查和勘界定標工作。
四、劃定工作進度安排
省環保廳要科學安排工作進度,及時形成全省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方案(征求意見稿),廣泛征求省直有關單位、各市人民政府意見和建議,并開展專家論證,形成全省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方案(送審稿),報省委、省政府審議。9月底前,省政府將全省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方案(送審稿)報環保部、國家發展改革委進行技術審核;根據環保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技術審核意見,修改形成全省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方案(報批稿),報國務院批準后由省政府發布實施。
五、嚴守生態保護紅線
認真落實各級黨委和政府主體責任,強化生態保護紅線剛性約束,建立健全生態保護紅線管控和激勵措施。
(一)明確屬地管理責任。各級黨委和政府是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的責任主體,要將生態保護紅線作為相關綜合決策的重要依據和前提條件,切實履行好保護責任。各有關單位要按照職責分工,加強監督管理,做好指導協調、日常巡護和執法監督,共守生態保護紅線。
(二)確立生態保護紅線優先地位。全省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后,相關規劃要符合生態保護紅線空間管控要求,不符合的要及時進行調整。空間規劃編制要將生態保護紅線作為重要基礎,發揮生態保護紅線對于全省國土空間開發的底線作用。
(三)實行嚴格管控。全省生態保護紅線原則上按禁止開發區域要求進行管理,嚴禁不符合主體功能定位的各類開發活動,嚴禁任意改變用途。全省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后,只能增加、不能減少,因國家重大基礎設施、重大民生保障項目建設等需要調整的,由省政府組織論證,提出調整方案,經環保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提出審核意見后,報國務院批準。
(四)加強生態保護與修復。各地各有關單位要將實施生態保護紅線保護與修復,作為山水林田湖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的重要內容。要以縣級行政區為基本單元建立生態保護紅線臺賬系統,制定實施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方案。分區分類開展受損生態系統修復,采取以封禁為主的自然恢復措施,輔以人工修復,改善和提升生態功能。切實強化生態保護紅線及周邊區域污染聯防聯治,重點加強生態保護紅線內河湖綜合整治。
(五)開展網絡監測監管。依托國家生態保護紅線監管平臺,加強生態保護紅線網絡監測監管能力建設,建立全省生態保護紅線監管體系,實施分層級監管,及時接收和反饋信息,核查和處理破壞生態保護紅線的違法行為。
編輯:劉影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