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09-26 09:41
來源:環保部
在9月21日召開的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現場推進會上,環境保護部命名浙江省安吉縣等13個地區為第一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以下簡稱“兩山”理論實踐創新基地)。
“兩山”理論實踐創新基地是探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路徑典型做法和經驗的重要載體,豐富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重要思想內涵,為全國其他地區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樹立了標桿樣板,具有重要的示范引領作用。
哪些地方入選首批實踐創新基地?
2016年,環境保護部將浙江省安吉縣列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論實踐試點縣。安吉縣積極踐行,扎實推進試點工作,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發揮了示范引領作用。在總結試點經驗的基礎上,環境保護部命名了第一批“兩山”理論實踐創新基地。
除安吉縣外,獲得命名的地區還包括河北省塞罕壩機械林場,山西省右玉縣,江蘇省泗洪縣,浙江省湖州市、衢州市,安徽省旌德縣,福建省長汀縣,江西省靖安縣,廣東省東源縣,四川省九寨溝縣,貴州省貴陽市烏當區和陜西省留壩縣等。
下一步,環境保護部將扎實推進第一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工作,會同相關省份加強對“兩山”理論實踐創新基地的政策指導,適時組織開展工作進展情況跟蹤評估,及時總結典型作法與經驗并在全國推廣,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工作持續推向深入,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模式,為全國其他地區提供經驗借鑒。
為什么這13個地方能夠入選?
這一批“兩山”理論實踐創新基地在依托生態資源發展生態經濟、推動綠色發展方面具有良好基礎,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互促共進成效明顯,具有開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試點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一些地區積極發展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探索生態經濟化 、經濟綠色化的有效路徑,打造生態和經濟良性互動的綠色發展方式。例如,浙江省安吉縣長期堅持“生態立縣”戰略,打造三產融合生態經濟新形態,走出了一條“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之路;江蘇省泗洪縣積極探索“生態+”模式,推進農業、工業、服務業轉型升級;江西省靖安縣實施“一產助推旅游、二產服從生態、三產激活全局”的模式,發展全域綠色有機農業、推進農業“接二連三”;陜西省留壩縣大力促進生態旅游和生態農業發展,帶動一產調結構、二產出產品、三產優服務。
一些地區針對主要生態環境問題不斷推進自然生態修復工程,明顯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營造綠水青山,為社會經濟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夯實基礎,以綠水青山保障金山銀山。例如,河北省塞罕壩機械林場以保障京津生態安全為導向長期開展植樹造林,從荒原沙地成為森林覆蓋率80%的林海;山西省右玉縣營造防風固沙等多功能的森林生態穩定系統,20任縣委書記開展綠色接力,從荒蕪的塞上高原變成綠色海洋;福建省長汀縣分類開展水土流失治理,統籌推進森林和濕地生態系統保護,實現從荒山到綠水青山的轉變。
一些地區圍繞生態資產保值增值,使群眾共享綠水青山保護成果,增強群眾實踐“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獲得感。例如,浙江省衢州市以維護錢塘江上游生態系統整體功能為重點,嚴守森林、濕地、物種3條林業生態保護紅線,建設美麗浙江重要生態屏障;廣東省東源縣嚴格控制自然資源開發規模和強度,錯位發展對空氣和水環境質量要求較高的新型生態經濟,切實保障廣東和香港飲用水安全;四川省九寨溝縣大力保護景觀多樣性,夯實發展全域旅游的生態環境基礎。
還有一些地區以制度創新引領生態文明建設,建立體制機制保障,培育拓展依托綠水青山實現生態價值的路徑機制。例如,浙江省湖州市構建生態文明建設法規體系、示范標準體系、“綠色GDP”核算體系;安徽省旌德縣創新試點林長制、河長制“雙長制”,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與GDP綜合考核的“一張表”和“一本賬”等體制;貴州省貴陽市烏當區將大數據理念引入生態文明建設,形成“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文明建設“4G”模式。
編輯:劉影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