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03-01 11:21
來源:南充人民政府
2月28日,《南充市環境保護“十三五” 規劃(2016—2020年)》日前正式印發,根據規劃,南充市將實施水污染防治、大氣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和環保監管能力建設五大工程, 力爭到2020年, 全市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更加健全, 生態文明建設水平與全面小康社會相適應。
規劃提出,推進綠色發展,建設美麗南充, 綠色是現代社會文明進步的標志。堅持綠色發展建設美麗南充,是貫徹中央“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踐行“五大發展理念”,落實省委“三大發展戰略”、實現“兩個跨越”的重要舉措,是充分發揮我市生態資源優勢、 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的內在要求,是持續改善民生、增進人民福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然選擇。必須牢固樹立“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理念,堅定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積極推動全市經濟社會科學發展、轉型發展、加快發展。
南充市環境保護“十三五”規劃共包含水污染防治、大氣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和環保監管能力建設五大工程,共21個細分板塊。其中,水環境污染防治重點工程包括,以嘉陵江流域水質保障為重點,全面建成縣級以上污水處理廠和建制鎮污水處理設施,重點推進小流域綜合治理,加快現有城鎮污水處理提標改造工程建設,加大工業企業及工業園區廢水治理。全面提升飲用水監管力度,重點實施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防護工程(隔離防護、標識標牌、取水方式改變等)、水源地應急能力建設、水源地環境綜合整治工程。農村面源污染和養殖污染的治理。
第一章 “十二五”環境保護工作回顧
“十二五”以來,在市委的堅強領導和市人大的監督支持下,市政府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努力提高生態文明水平,切實解決影響科學發展和損害群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不斷加強能力建設,積極推進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努力改善環境質量,防范環境風險,各項目標任務有序推進,環境保護工作取得了重要進展。
1.1環境質量保持總體穩定
一是水環境質量保持總體穩定。嘉陵江(南充段)干流水質良好,各監測斷面達到了Ⅱ類水域水質標準,主要污染物高錳酸鹽指數濃度年均值基本穩定,并略有下降,部分指標如氨氮較“十一五”期間有明顯改善。西充河流域水質明顯改善,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下達的治理目標。主城區及各縣(市)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100%,鄉鎮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60%。升鐘水庫達到Ⅱ類水域水質標準,水質營養化狀態保持穩定,水生態系統平衡得到有效維護。二是環境空氣質量惡化趨勢得到遏制。2015年,主城區環境空氣質量同比改善率在全省排列第二。三是城市聲環境質量基本達標。近五年,南充市區域環境噪聲、城市道路交通噪聲總體相對穩定,聲環境質量等級為較好;環境功能區噪聲略有上升,但總體達到國家規定標準。四是土壤環境質量總體良好,綜合評價為“清潔”和“尚清潔”的比例為96.3%。
1.2以減存量、控增量為重點,積極推進總量減排
為加快削減存量,“十二五”期間,我市對包括南充市煉油廠在內的95家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高能耗、高污染企業實施了關停,對19家工業企業和205家規?;笄蒺B殖企業實施了掛牌治理或關閉,對3個縣城污水處理廠進行了升級改造,新建投運4個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廠、4個工業園區污水處理廠、87個鄉鎮污水處理設施。部分縣(區)對鄉鎮污水處理站采用“第三方運營機制”,解決了鄉鎮污水處理設施后期運行費用不足和管理缺失等問題。為切實控制增量,我市嚴格落實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與“三同時”制度,對入戶企業嚴格實施項目環評,凡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發展規劃、城市總體規劃以及環境保護要求的重污染項目,一律不予批準環評。目前,我市11個工業園區均嚴格落實了規劃環評,鉛鋅蓄電池、造紙、小型合成氨等5個項目先后被否決,最大限度地減少了新污染物的產生與排放。為切實推進減排工作,我市嚴格實行新上項目總量指標替代制度,加大對重點減排項目的監督檢查力度,建立了減排工作進度月報、季報和年報,對未完成減排目標的堅決實行年度考核“一票否決”,并實行項目限批。“十二五”以來,全市累計削減化學需氧量19419噸、氨氮2183噸、二氧化硫3709噸、氮氧化物1839噸。建成南充市污水處理廠二期、營山縣污水處理廠、西充縣污水處理廠二期等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廠,新增污水處理能力14.364萬噸/日。
1.3狠抓重點項目建設,推動重點規劃完成
一是重點流域規劃項目完成較好。根據國家的《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2011—2015年)》,我市“十二五”期間重點流域污染防治項目共7個,其中工業污染治理項目3個、畜禽養殖污染防治項目2個、區域水環境綜合整治項目2個。目前,已完成5個,試運行1個,在建1個,完成率為78%,排全省第四。二是納入國務院《全國危險廢物和醫療廢物處置設施建設規劃》的南充醫療廢物集中處置中心已于2013年1月投入試運行。三是納入四川省《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十二五”規劃》的南充市順慶區四川重汽王牌興城液壓件有限公司廢水處理工程已于2014年12月31日通過驗收。
1.4深入推進生態建設,積極推進農村環保
為切實整治農村環境污染,市委、市政府組織力量以畜禽養殖污染治理、農村垃圾整治和小流域治理為重點,對全市農村環境污染進行了連片推進、綜合治理。一是開展畜禽養殖污染治理。建立了全市規模化畜禽養殖企業臺賬,將未實現達標排放的養殖企業整改工作納入縣(市、區)政府年度治理目標,促進企業治理任務按時完成。對新建、改建和擴建的畜禽養殖企業建立了“企業申報、鄉鎮審核、農牧審查、環保審批”的企業準入機制和“企業主體、農牧指導、環保核查”的畜禽養殖減排工作機制。二是實施農村垃圾規范化處置。5年共投入資金約2.2億元,在全市修建了垃圾中轉站144個(其中壓縮式垃圾中轉站30個),垃圾收集池(房)約2.7萬個,購置垃圾分類桶約1.5萬個,購置農村生活垃圾轉運機動車輛512臺,非機動車輛1萬余輛,達到了“戶分類、村收集、鄉運輸、縣處理”的處置標準。三是積極開展小流域治理。重點開展西充河流域綜合治理,幾年來,全市投入約3.6億資金,建成鄉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87座、水質自動監測站4座,搬遷整改工業企業35家,拆除畜禽養殖場91家,截流排污口156個,流域內農村垃圾規范化處理實現全覆蓋,并創造性推行了西充河流域斷面水質考核扣繳機制。經過治理,西充河水質由劣Ⅴ類轉變為接近Ⅲ類,正從曾經臭氣熏天的污水溝、臭水溝變成亮麗的城市風景線、市民休閑游樂勝地。新華網、鳳凰網、《中國建設報》、《四川日報》等媒體廣泛宣傳報道西充河綜合治理的做法和經驗,評價為“中小流域污染治理的南充模式”。目前,全市21條重點小流域中,共有15條小流域編制了污染防治規劃,儀隴河、吉安河等小流域正加快治理。四是切實開展鄉鎮飲用水源保護。323個鄉鎮飲用水水源地進行了保護區劃分并報市政府批準實施,各鄉鎮飲用水水源地均按照相關要求進行了水質監測。五是生態創建不斷推進。“十二五”期間,我市成功創建省級環保模范城市,儀隴縣成功創建省級生態縣,全市創建了國家級生態鄉鎮7個、省級生態鄉鎮80個。閬中市和西充縣正積極開展生態縣創建工作。
編輯:程彩云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