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02-28 11:14
來源:臺州市人民政府
中國水網從 臺州市人民政府了解到,目前《臺州市環境保護“十三五”規劃》已正式印發。臺州市計劃通過五年努力,全市環境質量明顯改善,“治水”“治氣”和 “治土”工作有新突破,主要污染物和重金屬排放大幅下降,生態建設有新進展,環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防污治污能力和環保自身能力穩步提升,全市生態環境質量公眾滿意度每年均有提高。
臺州市環境保護“十三五”規劃
“十三五”期間(2015 年—2020 年),臺州市社會經濟發展處于“四個全面”戰略落實期、產業升級轉型突破期、市域統籌聯動提升期、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嬗變期。這一時期,我國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臺州市將提前實現全面小康社會,并高標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生態文明建設納入國家“五位一體”建設總體布局,黨中央、國務院出臺《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和《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新環保法深入實施,必將對生態環境保護建設帶來深遠的影響。同時,綠色發展的理念被納入《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生態文明建設將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和全過程,并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協同推進人民富裕、國家富強、中國美麗,這一時期,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必將發生深刻的變化。
科學編制和實施好臺州市環境保護“十三五”規劃,對于總體把握和統籌安排“十三五”時期環境保護重要工作,推動解決臺州重大生態環保問題、切實改善人民工作生活環境、切實保護好臺州綠水青山、切實推動臺州“山海水城”“和合圣地”“制造之都”戰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臺州市環境保護“十三五”規劃以 2015 年為基準年,以 2020 年為規劃目標年,統籌“十三五”期間環境保護各項工作的目標和任務。
一、工作回顧
“十二五”期間,在市委、市政府和省環保廳的領導下,我市堅持以科學發展觀和生態文明理念指導環境保護工作,五年來我市各項環境保護工作取得了積極進展,區域環境質量逐步改善,環境保護主要指標目標完成情況良好。
(一)“十二五”環境保護工作總結。
“十二五”期間,我市全面開展“治水”、“治氣”、“治土”、污染減排、生態市建設、執法監管和環境宣教等工作,各項環境保護工作扎實推進,卓有成效。
1. “治水”工作有新亮點。
深入開展“治污水”工作,先后實施鐵腕治水大會戰、截污大會戰和“五水共治”,建立實施河道“河長制”和“警長制”;深入開展黑臭河整治,全面實施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大力推進劣 Ⅴ類水質消除工作;深入開展六大重點行業污染整治提升工作。臺州市榮獲首批“五水共治”工作優秀市大禹鼎。積極加強飲用水源保護,完成縣級以上飲用水源一級保護區隔離工程建設,佛嶺水庫等備用水源地建設進展順利。
2. “治氣”工作有新突破。
深入開展“治氣治霾”工作,主城區基本告別惡臭,推進重點行業揮發性有機物整治,推進火電、熱電脫硫脫硝及除塵設施改造,完成玉環華能電廠 2 號、3 號機組超低排放清潔化改造,實施黃標車限行,基本完成黃標車淘汰,實施燃煤小鍋爐淘汰和 煤改氣,深入開展建筑、道路、堆場及礦山揚塵治理,大力推進 “森林臺州”建設。
3. “治土”工作有新進展。
深入推進固廢和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臺州金屬資源再生產業基地通過國家“圈區”驗收,臺州市德長環保有限公司二期工程通過驗收,污水廠污泥處置逐步規范;臺州土壤污染綜合防治示范區項目列入國家試點,疑似污染場地排查有序開展,初步建立污染場地環境風險控制清單;完成路橋、溫嶺兩地固廢拆解業土壤污染場地示范區修復工作,重點工業區土壤污染監測監控體系和市級土壤環境狀況數據庫初步建立。
4. 污染減排有新舉措。
主要污染物減排和重金屬減排工作不斷加強,成立污染物總量控制處,工程減排、結構減排和管理減排三大減排措施協同推進;刷卡排污、初始排污權有償使用、“三三制”等總量控制創新措施開始實施,可交易排污權轉讓交易制度逐步完善;積極推進排污許可證改革,椒江試點推行排污許可“一證式”管理制度;統計、監測、考核三大減排體系逐步完善,建立實施企業監督性監測和自行監測制度。
5. 生態創建上新臺階。
扎實推進生態系列和綠色系列創建,天臺縣和仙居縣創建國家生態縣,臺州市成功創建省級生態市,省級生態縣(市、區)創建實現全覆蓋,創建國家級生態鄉鎮(街道)63 個。加強城市環境保護,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創建通過考核驗收。加強農村環境保護,村莊人居環境逐步提升。開展“四邊區域”“三化”問題大排查、大清理,全面完成“四邊三化”整治項目,四邊區域環境面貌逐步改善。
6. 執法監管有新思路。
創新環境執法,建立環保公安聯動執法機制。轉變監管模式,建立網格化監管機制,實行紅、黃、橙、藍四類動態監管。嚴格落實新環保法,實施“按日計罰”“限產停產”“查封扣押”“行政拘留”等措施懲治環境違法行為。轉變執法模式,實施“告知執法”“隨機抽查”等新模式。充分發揮媒體公眾力量,加強執法監督,邀請紀檢、人大、政協代表及記者等媒體與公眾的力量參與環境信訪調處,并開通公眾微博、微信,通過媒體或公眾進行全程跟蹤。加強污染源監控,重點污染源自動監測監控體系全面建立。
7. 環境宣教有新拓展。
加強宣教窗口建設,建成市環保局綜合信息平臺,開通環保官方微博、微信平臺,開通《環保動車組》論壇。深化媒體合作,依托電視、電臺、報紙等主流媒體,開設了《問水說法》《環保在行動》等欄目。組建生態文明宣講團,深入機關、社區、農村、學校、圖書館等地開展宣講。加強社會環保志愿隊伍建設,開展環保公益宣傳活動,提高公眾參與程度,舉辦環境保護臺州論壇。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