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01-24 11:18
來源:中國水網
加強就業創業和社會保障工作。落實和完善就業援助措施,幫助失業和就業困難人員就業,確保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深入推進“創業江淮”行動計劃,建設創業服務云平臺,實施大學生就業創業促進計劃。構建和諧勞動關系,保障農民工工資按時足額支付。實施社會保障全覆蓋工程,深入推進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推進工傷保險省級統籌,完善以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和特困人員供養為重點的社會救助制度。大力發展醫養結合,推進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建設,加快構建多層次高質量養老服務體系。新增保障性安居工程33.2萬套,基本建成19.8萬套,完成10萬戶農村危房改造。
深入推進健康安徽建設。深化醫藥衛生體制綜合改革,全面推進縣域醫共體建設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促進分級診療,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能力建設,開展公立醫院薪酬績效考核,提高醫保籌資標準和保障水平,完善藥品集中采購和分類采購,加強藥品供應保障。實施中醫藥名醫、名科、名院、名藥工程。倡導健康生活方式,開展健康社區、村鎮、單位、家庭創建活動。改革完善計劃生育服務管理,加強婦產科、兒科建設。落實全民健身國家戰略,完善全民健身設施網絡。
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建設,深入推進精神文明創建。加快推進社會誠信建設。加強文化惠民,推進廣播電視村村通向戶戶通升級,推進縣域公共圖書服務一體化,深化“書香安徽”閱讀活動,加快省文化館、省科技館建設,培育一批文化小鎮、街區。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完成可移動文物普查,舉辦第三屆中國非遺傳統技藝大展。推動文化產業創新發展,實施傳統工藝振興計劃、新聞出版廣播影視精品工程、文學原創和舞臺藝術創作工程,推進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加強參事文史、地方志和檔案工作。
鞏固提升民生工程。投入940.2億元,繼續實施33項民生工程,其中新增健康脫貧兜底“351”及建檔立卡貧困患者慢性病費用補充醫療保障“180”、貧困地區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醫療衛生人才能力提升、技工大省技能培訓等重點民生工程。民生工程涉及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我們要堅持建管并重,健全長效機制,讓全省人民有更多獲得感。
(十)深入推進平安安徽建設,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推進公共安全體系建設。持續開展“守護平安”系列行動,完善立體化、信息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推進公共安全視頻監控系統建設,依法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行為,深入開展防范打擊非法集資、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專項行動。加強互聯網安全管理,構建和諧文明網絡空間。深入實施食品藥品風險分級監督管理,深化食品藥品安全示范城市和食品安全示范縣創建。加強氣象、水文、地質、地震等事業,健全綜合防災減災體系,提高應急處置能力。
筑牢安全生產防線。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以中小企業和高危行業企業為重點,推動各類企業建立健全安全管理體系。深化“鑄安”行動,加強重點行業領域安全專項治理,全面排查和整治各類事故隱患。完成安慶油氣管廊遷建工程。加強安全監管執法,依法嚴懲非法違法企業和行為。強化安全生產基礎,建立運行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機制,構建互聯互通的安全生產信息化平臺。
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深化社區管理體制改革,探索實行縣(市、區)直接服務和管理社區。推進社會服務管理網格化、信息化,創新流動人口和特殊人群服務管理。建立直接登記和雙重管理相結合的社會組織登記管理制度。落實“七五”普法規劃,加強法治教育,擴大法律援助。深化信訪工作制度改革,實施化解信訪積案專項工程。推動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創新發展,依法加強宗教事務管理。做好援藏援疆工作。切實維護婦女、兒童權益,加強對農村留守兒童、老人的關愛服務。加強殘疾人民生和權益保障,大力發展社會福利和公益慈善事業。
推動軍民深度融合發展,健全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機構,完善需求對接和管理機制,在軍民融合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共建共用、科技協同創新、聯合應急救援等方面拓展融合廣度和深度。積極配合完成跨軍地的國防和軍隊改革任務,加強新形勢下全民國防教育、人民防空和雙擁優撫安置工作,進一步鞏固和促進軍政軍民團結。
四、努力提升政府工作效能和水平
實施五大發展行動計劃,落實今年目標任務,是對政府工作的一場嚴考。我們要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堅定不移向習近平總書記看齊,惟行惟勤、實干興皖,努力向全省人民交上一份合格答卷。
強化法治思維,切實做到依法行政。嚴格依照法定權限和程序履行職責,自覺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動工作。在縣級以上黨政機關普遍設立法律顧問、公職律師。完善政府立法機制,推進重大事項合法性審查機制全覆蓋。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健全行政處罰裁量基準動態調整機制,推進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試點、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和綜合執法。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廣泛聽取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意見,充分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重要作用,主動接受社會和輿論監督,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強化使命擔當,切實做到奮發有為。安徽要發展,安徽必須發展,安徽也一定能夠發展。我們要牢記使命,擔當重責,把全部精力凝聚到建設五大發展美好安徽的宏偉事業。堅持與時俱進,積極適應把握經濟發展新常態,加強新理論、新知識學習,打造高素質公務員隊伍,增強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信心和能力。堅持攻堅克難,強化問題意識和底線思維,直面解決改革發展穩定中的深層次矛盾,妥善應對各種風險和挑戰。堅持凝心聚力,建立健全正向激勵和容錯糾錯機制,完善政績考核評價體系,嚴格落實“三個區分開來”,為敢闖敢試者撐腰,為創新創業者鼓勁,讓廣大干部愿干事、敢干事、能干事、干成事。
強化廉政建設,切實做到風清氣正。嚴格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鞏固“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成果,持續提升政府系統從嚴管黨治黨水平。認真履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馳而不息糾正“四風”,嚴查侵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大力倡儉治奢,壓縮一般性支出,做到“三公”經費只減不增。全面加強反腐倡廉制度建設,健全廉政風險防控機制,推進審計監督全覆蓋,嚴防權力失控、決策失誤、行為失范,著力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和良好氛圍。
編輯:程彩云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