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01-24 11:05
來源:中國水網
基本公共服務水平穩步提升。出臺深化中高考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實施方案,推進中小學校長教師交流輪崗,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比例進一步提高。實施第二期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新增學前教育學位1.5萬個。出臺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實施方案,推進藥品陽光采購,市屬醫院實行非急診全面預約掛號。健全分級診療制度,建立基層醫療機構4類慢病雙向轉診基本標準,新增10個區域醫聯體。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落實全民健身實施計劃,群眾文化體育事業繁榮發展。
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有序推進“三網融合”示范點建設。完成村委會換屆選舉工作。積極促進婦女兒童事業發展,加強民族、宗教、對臺、僑務工作。深化國防動員和雙擁共建,軍民融合發展取得新成效。扎實做好安全生產工作,實施食品藥品安全三年行動計劃,安全生產和食品藥品安全形勢總體穩定。深入排查化解矛盾糾紛,積極推進社會治安防控體系轉型升級,強化反恐防恐能力建設,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行為,保持了首都和諧穩定的良好局面。過去一年,政府自身建設取得了新的進展。全面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切實增強“四個意識”特別是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認真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全面執行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議和決定,自覺接受人大工作監督、法律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認真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人民團體意見,共辦理市人大代表議案4件、建議1049件,辦理市政協提案938件。認真做好政府立法工作,提請市人大常委會審議地方性法規4項,制定、修改、廢止政府規章11項。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加大“四風”問題監督檢查力度,開展“為官不為”、“為官亂為”問題專項治理。加強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強化績效管理,開展行政問責。落實“一崗雙責”,推進政府系統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著力解決發生在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嚴肅查處了一批違紀違法案件。
各位代表,過去一年取得的成績,是黨中央、國務院堅強領導的結果,是中共北京市委帶領全市人民團結奮斗的結果。在此,我謹代表北京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全體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和各界人士,向中央和國家機關各部門各單位、各兄弟省區市,向駐京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官兵,向所有關心支持首都建設的港澳臺同胞、海外僑胞和國際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謝!
與此同時,我們清醒地認識到,我市經濟社會發展還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政府工作也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主要是:人口資源環境矛盾依然突出,空氣污染、交通擁堵、垃圾污水治理任務艱巨,治理“大城市病”還要下很大功夫;穩增長壓力依然較大,科技創新資源優勢尚未充分發揮,新興產業支撐不足;社會民生事業仍有許多群眾不滿意的地方,優質公共服務供給總量不足與配置不均衡并存;城市管理體制機制還需要不斷完善,精細化水平亟待提高;政府職能轉變還不到位,監管方式相對滯后,有些部門的服務意識不強、服務效率不高;一些政府工作人員不作為、亂作為,頂風違紀違法行為時有發生,等等。對此,我們將本著對黨和人民高度負責的態度,直面問題,勇于擔當,在今后工作中認真加以解決。
二、2017年主要任務
2017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的關鍵一年,也是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的重要一年。首都發展面臨著難得的歷史機遇,也存在著諸多挑戰。中共北京市委十一屆十二次全會已經對今年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最重要的是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北京重要講話精神,這是做好各項工作的根本遵循;“四個中心”是首都城市戰略定位,要牢固確立,切實履行好“四個服務”職責;首善標準是一貫追求,要始終堅持,力爭各項工作做得更好。就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而言,要緊緊圍繞以疏解非首都功能為重點的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來發力。疏解非首都功能,實際上就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調結構、轉方式,就是騰籠換鳥,就是提升城市發展質量,就是改善人居環境,就是緩解人口資源環境的突出矛盾,就是更好地履行作為國家首都的職責。必須堅持以疏解非首都功能為工作導向,以提升首都核心功能、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為目標方向,把疏解與提升有機結合起來,在疏解功能中謀發展。我們堅信,有黨中央、國務院的親切關懷,有中共北京市委的堅強領導,有全市人民的團結奮斗,就一定能夠在已有工作基礎上堅韌不拔、攻堅克難,乘勢而上、不辱使命。
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北京重要講話精神為根本遵循,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堅持以提高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堅持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加快疏功能、轉方式、治環境、補短板、促協同,全面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促進首都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5%左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6.5%;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5%左右;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內;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同步;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分別下降3.5%、4%,萬元地區生產總值水耗下降3%左右,細顆粒物年均濃度力爭控制在每立方米60微克左右。
(一)落實首都城市戰略定位,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必須堅定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全力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
堅持疏存量、控增量。嚴格落實新編制的城市總體規劃,嚴格管控生態紅線和城市開發邊界。修訂并落實污染行業淘汰退出目錄,關停退出500家以上一般制造業和污染企業。全面清理整治鎮村產業小區和工業大院。加大疏解批發市場力度,完成動物園地區、大紅門地區、天意、永外城等批發市場的撤并升級和外遷,基本完成官園、萬通、雅寶路地區等批發市場的調整疏解和升級改造。加快部分市屬高校、醫院疏解步伐,全面推進既定項目的落實,抓好中國人民大學、北京電影學院等高校新校區建設,加快建設友誼醫院順義院區,實現天壇醫院新院試運行。嚴格執行新增產業禁止和限制目錄,嚴控城六區人口規模和開發強度。落實騰退空間管理和使用意見,建立新增建設用地與疏解騰退土地掛鉤機制。
編輯:程彩云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