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01-24 11:05
來源:中國水網
城市副中心建設進展順利。完成副中心總體城市設計和6個重點地區詳細城市設計。行政辦公區抓緊建設。統籌實施基礎設施、生態環境等5大領域350項重點工程,已開工106項。環球主題公園項目開工建設。
重點領域率先突破取得新成果。京張鐵路、京沈客專北京段按計劃推進,京唐城際北京段實現開工,京臺高速北京段建成通車。實施京津冀大氣污染防治強化措施,牽頭建立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水污染防治協作機制。支持張承生態功能區建設,京冀生態水源保護林新增10萬畝,京津風沙源治理二期工程完成林業建設任務19.7萬畝。曹妃甸示范區北京項目開工35個,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起步區開工建設,保定·中關村創新中心入駐的北京企業和機構達到45家,落戶滄州的北京生物醫藥企業達到53家,北京現代四工廠竣工投產。新機場主體工程和配套設施建設全面開工,臨空經濟區規劃獲得批復。
協同創新共同體積極構建。落實京津冀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方案,出臺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建設行動計劃。推動建設張北云計算基地等創新載體,打造了一批跨區域的創新創業服務平臺。
冬奧會、冬殘奧會籌辦工作扎實開展。組建籌辦工作機構,編制完成總體計劃及任務分工方案,啟動場館規劃設計工作,國家速滑館設計方案征集進展順利。廣泛開展系列冬奧文化體育活動,群眾參與冰雪運動的熱情持續升溫。
世園會園區建設全面啟動,交通、市政等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有序推進,園區招展工作取得積極進展。
扎實做好對口支援和幫扶協作,投入資金42.65億元,實施援助項目661個。建立結對幫扶機制,深化京冀對口幫扶合作。
(二)改革開放深入推進。全面落實深化改革各項任務,一些重點領域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取消77項行政審批事項,終結非行政許可審批,取消調整74項基層開具的各類證明。全面推行“五證合一”,企業登記注冊時間縮短至2到4個工作日。公共服務類建設項目投資審批改革試點效果明顯。市政務服務中心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上線運行。公布市政府部門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
積極推進重點領域改革,出臺促進民間投資的政策措施,持續推進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示范項目。實施新一版政府定價目錄,形成水電氣熱非居民區域差別化價格體系。出臺國資國企改革實施方案,推進15項改革試點,退出“僵尸企業”55戶,市屬企業利潤保持穩定增長。
深入開展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完成試點任務的80%,形成可復制推廣的8項體制機制創新,催生了10種新業態。服務貿易總額增長10%以上,“雙自主”企業出口占比進一步提高。實際利用外資130億美元,境外直接投資155億美元。成功舉辦第四屆京交會。
(三)經濟發展新動能持續培育。制定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方案,“三去一降一補”任務全面落實。提前完成國家下達化解煤炭產能180萬噸的年度任務。“營改增”改革試點全面推開,新增減稅175.7億元。降低社會保險費率,減輕企業負擔50億元。
實施加強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總體方案,制定科研項目和經費管理28條改革措施,落實外籍人才出入境管理20條政策,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持續活躍,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新設科技型企業增長22.4%。中關村示范區總收入增長12%以上,全市技術合同成交額增長14.1%,科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60%。
高端產業發展態勢良好,金融、信息、科技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支撐作用明顯,服務業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超過80%。文化創意產業活力不斷增強,企業總收入增長8%以上。實施《中國制造2025》北京行動綱要,現代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0%以上。
(四)城市治理邁出堅實步伐。出臺全面深化改革提升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水平的意見,調整組建市規劃國土委、市城市管理委。開展城市總體規劃編制工作,實現城市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規劃兩圖合一。
強化城市治理工作,拆除違法建筑超過3000萬平方米,清理地下空間1400多處,整治違法群租房1.56萬間,清理無證無照經營3.3萬戶。開展背街小巷環境整治和區域環境提升,完成城六區100公里架空線入地。制定戶籍制度改革實施意見,實行居住證制度,出臺積分落戶辦法。全市常住人口增量、增速繼續保持“雙下降”,城六區常住人口實現了由增到減的“拐點”。持續抓好大氣污染防治,完成8480蒸噸燃煤鍋爐改造、663個村煤改清潔能源,壓減燃煤200萬噸、總量降至1000萬噸以下,淘汰老舊機動車44萬輛,清理整治“散亂污”企業4470家。加強環境污染治理,新增生活垃圾日處理能力5350噸,垃圾資源化率達到56%;污水處理率達到90%,再生水利用量10億立方米。建成南水北調通州支線及配套水廠,中線工程全年調水超過11億立方米,密云水庫蓄水量突破16億立方米。實現平原地區生態林管護全覆蓋,完善山區生態林補償政策。新增城市綠地408公頃,完成造林19萬畝,全市林木綠化率達到59.3%。
扎實推進交通緩堵工作,廣渠路二期等重點道路建成通車,地鐵16號線北段順利開通,軌道交通新增運營里程20公里,總里程達到574公里,新增公交專用道100公里,治理自行車道300公里,中心城區綠色出行比例達到71%。
(五)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進一步提高。積極推進大興區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改革試點,首宗地塊入市交易。制定深化農村改革綜合性實施方案,基本完成村級集體經濟產權制度改革,國有林場改革全面開展。北京長城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實施方案獲得批復。制定實施通州、房山、大興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方案,統籌推進42個重點小城鎮建設。“一綠”地區城市化建設第一批試點鄉完成90%騰退任務,農民全部整建制轉居。
落實調結構轉方式發展高效節水農業的意見,全市糧田面積調減到110萬畝。實施農村基礎設施“六網”改造提升工程,完成農民住宅抗震節能改造7.6萬戶。對低收入村和低收入農戶實施精準幫扶措施,低收入農戶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市農民。
(六)社會民生不斷改善。28件重要民生實事全部落實。積極做好就業創業工作,城鎮新增就業42.8萬人。有序推進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整合,門診、住院最高支付數額和大病保險待遇實現統一。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基本完成。開展因病致貧家庭醫療救助,實施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深入落實居家養老服務條例,出臺支持居家養老服務發展十條政策,建設街鄉鎮養老照料中心53個、社區養老服務驛站150家。建設提升便民商業網點1700個。出臺房地產調控8條措施,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保障性住房新開工5.6萬套、竣工6.4萬套,完成3.9萬戶棚戶區改造任務。利用疏解、拆違騰退空間,建設一批公園綠地、文體中心和停車場等公共服務設施,改善了人居環境。
編輯:程彩云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