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6-12-15 17:30
來源:中國固廢網
作者:李曉佳
何亮:正在醞釀垃圾處理革命
作為一家國企,北京環衛抵住了多元化的沖動,抵住了投資的誘惑,很不容易。多年來,集團堅持了環衛的主業,執著于道路清掃、固廢收用、固廢處理和再生資源利用。
何亮介紹,2007年,北京環衛成立了行業內在北京的專門研發機構,現在具備垃圾處理、固廢處理以及清掃保潔所有的設計能力。此外,北京環衛還有掃塵車、灑水車、垃圾收運車等裝備板塊,該板塊有五大系列,250個品種,基本上能夠滿足環衛的裝備需求。
北京環衛雖然不是資本型的企業,但近幾年也在不斷強化投融資的能力,在國內外也做了BOT投資建設和運營,是專業的產業鏈完整的集團。
北京環衛與共和國同齡,伴隨著共和國的成長而發展起來,有 60多年的歷史,也在不斷的創新,去年集團把環境綜合服務、再生資源利用等兩個主要的業務拿出來,組成了北京環境,準備做一個重組融資的平臺。把裝備制造也拿出來,將生產掃塵車、垃圾車的板塊也作為一個平臺公司,同樣做一個重組融資的平臺。集團也曾經在2006年引導了我國的“清掃革命”,把掃馬路上變成了洗馬路。同時北京環衛也是我國幾次公廁革命的引領者。這幾年,集團一直在醞釀垃圾處理革命。
未來產業格局:開放胸懷,合作共贏
王元珞:搭建平臺,共同唱戲
在四部委的政策鼓動下,已經不是二、三線城市競爭的問題,而是一線城市要重新思考垃圾的更安全焚燒處理的問題。現在面臨的一大難題就是鄰避效應,如何從鄰避到鄰利,需要企業與政府共同努力。更關鍵的一點是加強監管以及高效的企業自律。
王元珞指出,不論是1998年的金融危機還是現在的經濟下滑,固廢行業企業的財務報表始終是非常好的。不僅很多基金、很多投資者都看重固廢行業。還有很多企業,會做的、不會做的,專業的、不專業的,大型央企、小企業都想進入環保產業,說明了大家都在關注產業,更關鍵的是中央領導的高度重視。
“作為一個企業來講必須要有足夠的胸懷。”王元珞認為,在這樣的背景下,絕對不能什么技術都自己去創新,而是應該去整合。各個領域實際上隔行如隔山,并不是一個企業什么都能做好。這就給行業內的細分領域企業,帶來一個非常好的合作機遇。所以錦江要做一個合作的平臺,要與行業包容合作。
錦江是一家民營企業,實際上更多是市場經濟的驅動,王元珞強調,在合作中,對很多細分領域的小企業,錦江并不要求控股,而是希望原有的團隊能夠發揮作用,錦江只是搭建平臺,讓更多企業共同在這個平臺上唱戲。
柯儉:未來的詩和遠方,需要產業共同書寫
競爭對行業來講是好事,但競爭應該是在有規則的前提下競爭,這樣才能使行業良性發展。
對于企業來講,首先是做好自己的事情,達標生產、達標排放。再往前推進一步就是把工廠建成花園,將功能性的要求變成審美的要求,超越歐洲的思想。
“未來還有詩和遠方,” 柯儉指出,整個行業的寬度是存在的,可以向行業寬度上轉移。新生的企業將是產業未來的強大推動力,有非常大的闖勁和非常大的熱情,有一顆勇敢的心。北京控股也期待通過E20環境平臺與產業內更多的優秀企業展開合作,大家都是行業中的合作者。
肖蘭: 多方合作,才能做大、做強
在生態文明進入大國策的背景下,確實密集出臺了很多的相關政策,但最終要想解決鄰避問題,應該通過綜合補償機制。不能只靠企業的自我宣傳。應該是政府的一些補償和企業的一些行為綜合達到一種補償機制。我們政策出臺很多,但是真正落地是滯后的,一些實施細則都是要亟待出臺的。
“機遇跟挑戰并存,做大與做強并舉。”肖蘭指出, “十二五”還有欠帳,“十三五”的規劃又來了,有大量的任務等待企業來完成 ,所以企業不能坐等,只能是大干快上,找準定位大力拓展市場,同時一定要做強、做精、做細。
首先,大的國企要建立大的平臺,在縱向精細化上與更多細分領域企業合作,這樣才能真正的將做大、做強并舉。
第二,在精耕細作上做文章,投資、建設還有運營等要提高管理水平,才能持久。
第三、企業自律,要接受社會的監督。
另外還有商業模式的探討。現在細分領域戰線拉的越來越長,以前都是在城市大規模的焚燒,未來更大的市場可能在城鎮和農村。農村的規模很小,也很散,應該探討更適合的處理模式,中國環境保護也在探索通過建立固廢產業園區達到規模效益,但這需要與更多細分領域企業的合作完成。
何亮:合作研發,找到中國模式
環保的技術沒有更先進,只有更適合。中國的垃圾還需要中國的模式來處理,要研發和創造中國的模式。針對我國垃圾含水率高、有機質含量高等特點,選擇適合的處理方式。北京環衛集團從2006年開始就在研究探索適合中國的垃圾處理方式,叫做京環模式。
而中國模式還需要探索,但一定要合作,要自主研發。沒有其他任何國家的垃圾處理技術是為適合中國垃圾成分而研發的,中國模式只能靠中國人自主研發,自主研發不等于不合作,要有開放的胸懷,在全球范圍內合作研發。
編輯:李曉佳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