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6-08-23 13:46
來源:中國固廢網
作者:成苗苗整理
近年來,垃圾焚燒廠建設一度遭到民眾反對,甚至一年內就有近十起反建事件發生。老百姓為什么反對?因為他們始終不知道這個廠對我的健康到底有沒有影響。“這么簡單的一個事情,我們不能直面嗎?”浙江旺能環保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江曉華在“2016(第四屆)上海垃圾焚燒熱點論壇”現場拋出了這樣一個問題。隨后,他從環境健康角度分享了自己對“藍色焚燒3.0”的理解。
浙江旺能環保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江曉華在論壇現場發言
以下內容根據現場發言整理,未經發言人審閱。
今天為大家報告一下,我對藍色焚燒3.0的想法。其實藍色焚燒1.0的時候,我們就提出提高標準,甚至我們提出排放盡可能的少,這是一個想法。2.0的時候,我們提到要把垃圾的上游,下游,把垃圾系統,都要做得最好,3.0要提高品牌,其實我看來看去,都是圍繞做好自己的事。
我今年上半年,基本上每周只在辦公室兩天,其他的時間都在出差,都是在處理我們內部的事情,要把這樣的事情做好。但是,就這樣做的話,我還是覺得不滿意,我們政府總擔心會出一些什么事,總擔心民眾不理解。當然了,我為什么提出這個角度,因為關心的角度不一樣。
老百姓最關心什么?我們說的很多,這個指標排放多少,那個排放多少,說了這么多,其實我們的百姓很簡單,我不知道這些是什么,這些指標對我信息量也不大,你就告訴我這個電廠建成以后,對我健康有沒有影響,就這么一個簡單的事情,我們就不能直面嗎?這就是我們行業當中最困難的一件事。
我為什么會這樣說?我們要從環境健康的角度來理解,來詮釋我們的藍色焚燒3.0。藍色焚燒清潔生產,符合民眾的期待,民眾期待什么?期待健康。我是搞技術出身的,我們有一個資料,在2015年的時候,在美國有一個資料,紐約的垃圾電廠,一個填埋廠對周圍環境的影響、對周圍民眾健康的影響有一份報告。這份報告,不是簡簡單單做出來,做了十年的時間。我現在關心在我們國家,拿不出報告,拿國外的報告,我們的老百姓不一定相信,不一定能夠打動。
第二,我想講一下我有幸參加了這次教育部組織的環境認證委員會,對我們的環境工程專業進行認證。這個認證過后,我發現有一個很重要的點,就是要求我們環境類的,環境工程系的學生或者老師,要跟企業多聯系,還要做一定的環境調查。這種調查不可能每年調查一下,從90級到00級,都是20個學生去做,做十年數據不就出來了嗎?
第三,有幸參加環境科學學會的年會,參加過兩次,其實我每一次都看到,有一些醫學專家參加,他們目的是什么?就是一個健康的問題。他們也關心環境,和我們進行溝通,如果醫學能夠進入我們健康的范圍內,我們是不是也和其他領域的一些專家,適當地做一些評價,看看我們這個到底是行還是不行。
第四,上個月,我參加了E20的會議,提到了飛灰問題,其實很多人沒有搞清楚,我們一年產生這么大量的飛灰,我們環保部門已經有一點力不從心了,怎么辦?就讓我們的住建部來管。也就是說我們這個行業在解決飛灰問題的時候,當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時候,也可以試著讓其他部門參與。
第五點,仙桃出了事情,我們當時擔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不過還好。當時發生了事情以后,我們立刻趕到湖北。其實民眾不完全對我們垃圾建廠擔心,他是為健康擔心,他有健康的知情權,我把這個想法,跟大家溝通一下,匯報一下。
還有一點,我們的工作,光靠我們在做的,垃圾焚燒行業很不容易。我們應該團結,不僅讓做礦業的同志來做,我們還要請學醫的,甚至可以說是搞檢測的這些行業多來關心,在了解的基礎上,在支持我們的基礎上,只有通過跨界,才可以做到讓老百姓更理解、更支持垃圾焚燒。
還有一個事情我再補充一點,我們有一個同行,他也很關心環保產業,他介紹的時候,好多人覺得是不是有什么想法,他是不是要反對這個事情。其實他們對于我們整個工藝,對我們整個發展,包括排放情況不是很理解。他在不是很了解的情況下提出質疑,我們認為很正常。一些反對垃圾焚燒的人同樣是環境方面的一些同仁,我們應該對他做一些合適的解釋,讓他們參觀我們的工廠,看看我們的情況。
這是我的觀點,僅供大家思考,總體,我認為健康,是我們這個行業要給老百姓的,或者我們要聯合跟我們相近的行業,可以請高校,請醫學家,請健康學家,請一些企業去做這樣的事情。我的報告完了,謝謝大家。
編輯:成苗苗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