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級以上命名的美麗鄉村1個、特色民居村莊2個、宜居村莊94個,垃圾治理經驗在全省得到肯定和推廣……近年來,襄陽市城建委圍繞縣域農村生活垃圾城鄉統籌治理工作,探索出了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六大鏈條”,有力促進了農村人居環境改善。
上下聯動,夯實市縣一盤棋的責任鏈條。襄陽市在全省率先成立了城鄉垃圾處理領導小組,出臺了《襄陽市城鄉垃圾處理實施細則(試行)》,制定了四年行動計劃。截至目前,全市11個縣(市、區)、78個鄉鎮、2432個村實現了村級垃圾清運全覆蓋,縣域城鄉垃圾集中處理率達到80%。
統籌協調,形成多方投入的資金鏈條。近兩年來,市級和各地財政多方籌措資金支持垃圾處理,全市垃圾治理經費總投入近2億元。各地按照“誰產生、誰付費”的原則,推行城鄉生活垃圾處理收費制度。谷城縣廟灘鎮、老河口市仙人渡鎮采用PPP運作模式,解決了農村生活垃圾收運、保潔服務資金瓶頸問題,實現了投資主體多元化、運營主體企業化、運行管理市場化。
創新辦法,打造收、運、處無縫銜接的流程鏈條。各縣(市、區)迅速推進縣域生活垃圾治理規劃編制工作,因地制宜選擇垃圾清運、集中處理方式,綜合布局垃圾處理設施。目前,大部分縣(市)已形成了“戶分類、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的四段式流程鏈條。
硬件先行,構建縣、鎮、村一體化的設備鏈條。全市共建設了50座鄉鎮壓縮式垃圾中轉站,目前投入運轉34座,覆蓋了近一半的鄉鎮,剩余鄉鎮壓縮式垃圾中轉站可在年底前建成并投入使用。目前,各地還添置壓縮式(勾臂式)中轉車、人力車等,修建1.5萬個垃圾池,購置各類垃圾桶12萬個。
強化管理,積極完善全覆蓋的機制鏈條。以加強薄弱環節建設為重點,積極探索市場化運營機制,實行由政府監管、PPP公司運營“管干分離”、“一竿子到底”的管理模式。
獎懲并重,筑牢績效掛鉤的考核鏈條。通過建立考核倒逼機制,市、縣、鎮、村已建立定期督察制度,全市每季度開展一次綜合考評,年底硬賬硬結,確保垃圾治理工作落實到位。
編輯:成苗苗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