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下午,“2013(第七屆)環境技術論壇”--固廢處理處置技術深度論壇上,住建部環境衛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劉晶昊在分析了國內外垃圾焚燒狀況的基礎上,提出了自己對垃圾焚燒的幾點認識,他指出,“未來十年仍是我國垃圾焚燒設施建設的重要時期,但填埋是必不可少的基礎性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焚燒廠不能完全替代衛生填埋場”。

圖為住建部環境衛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劉晶昊
近年來,政策利好,我國垃圾焚燒發展迅速。劉晶昊認為,未來十年,仍是我國垃圾焚燒設施建設的重要時期。
關于垃圾焚燒處理技術,劉晶昊認為,從純技術角度考慮,機械爐排爐焚燒處理技術成熟可靠,應用廣泛,若規范建設和運行,能夠保障環境質量。水泥窯協同處理處置技術技術還不夠成熟,目前還不適于大面積推廣應用。
焚燒和填埋是目前最主要的生活垃圾處理方式,那么隨著垃圾焚燒的興起和快速發展,是否可以逐漸替代垃圾衛生填埋呢?對此,劉晶昊表示,答案是否定的。填埋是必不可少的基礎性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焚燒廠不能完全替代衛生填埋場,只能是延長填埋場的使用壽命。
他指出,從長遠來看衡量一個城市或一個地區的垃圾處理水平的指標將從“無害化處理率”轉變為“垃圾無害化處理的可持續能力”。垃圾無害化處理的可持續能力體現在二個層次上,一是是否有垃圾衛生填埋場,二是垃圾衛生填埋場能使用多久?全國的垃圾處理管理將以延長衛生填埋場的使用年限為核心,采取各種方法去減少填埋量,屆時將會體現垃圾焚燒處理設施的優越性。
“對于我國這樣一個人口聚集度高,生活垃圾產生量大的國度,垃圾焚燒處理設施將是城市垃圾處理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之一”,劉晶昊總結道。
編輯:劉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