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3-06-29 09:23
來源:中國水網
作者:李曉佳
“ 環境綜合服務商應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在6月28日“2013(第七屆)環境技術論壇”上,論壇協辦贊助單位北京曉清環保集團總裁韓小清圍繞這一話題,同與會人員分享了相關經驗。
韓小清“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
曉清環保一直致力于“為城鄉、為工業園區提供全方位的環保服務”,開創了我國環保行業的先河。經過20多年的發展,公司形成了極具競爭力的業務板塊,目前擁有九大業務。從核心技術到領先的產品、專業的服務;從科研開發到工程設計、咨詢服務;從環保設施的投融資到設備制造、運行管理形成了一系列環保體系。在污水處理、中水回用、給水處理、廢氣處理、固體廢棄物處理、噪聲處理、環境影響評價等領域貢獻頗多。曉清環保三年前開始成功轉型,涉足投資領域。
三大要素 決勝環保產業
韓小清指出,技術、市場、資金是決勝環保產業的三大要素。技術需要市場的支持,好的技術得不到市場推廣,也將阻礙產業的發展。而公司發展到一定程度就需要資金,如何解決好資金的問題,成為公司不可逃避的話題。
“‘技術曉清’是曉清人永恒的追求”韓小清如是說。“技術曉清”指的是研發、創新和大量的工程實踐,本著對用戶負責的精神,建立完整的質量保證體系,發揮獨特的技術優勢。韓小清認為傳統技術有它的優勢,像A/O、A2O、SBR、氧化溝等有很多的優點。環保產業要在掌握傳統技術的基礎之上發揚其優點,克服其缺點。目前曉清環保自有的專利技術包括物化、生化、厭氧、耗氧、垃圾資源化等。
韓小清提出,市場拓展問題其實就是市場定位問題。曉晴環保的定位是:為城鄉,為工業園區提供全方位的環保服務。公司主要關注水和固廢的綜合服務,從投資到運行,管理,服務保障和品牌建設采用差異化營銷手段。
對環保產業市場的發展,韓小清認為,今后十年產業基金和并購基金將獨領風騷。經濟轉型、產業結構調整的大背景下,企業之間的并購、重組成為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之一。產業基金具有穩定性、集中性、可培育等特點。對PE本身而言,受IPO退出的狹窄、推出回報下滑的影響,手中持有大量未退出的項目,為并購基金提供了巨大的項目池。
新型城鎮化 帶來機遇和挑戰
“城鎮化給環保產業帶來了空前的好機會”韓小清如是說。他指出,新型的城鎮化給環保產業帶來了機遇和挑戰。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十二五”期間要加速城鎮化的進度。對此,韓小清認為,城鎮化給環保企業提供了從自來水到污水處理、中水回用,垃圾收運、垃圾的資源化利用等等非常廣闊的市場空間。
韓小清指出,“曉清環保”想要發展的更好,還面臨著有關技術路線和商業模式的探索。環保產業在技術路線與商業模式的選擇上,鄉鎮與城市存在較大的差異,技術模式和市場模式也具有很強的特殊性。“依托新型的城鎮化建設美麗中國是‘曉清環保’的一個非常美好的理想”,韓小清如是說。
大膽嘗試 發展循環經濟生態園
近年來,曉清環保以循環經濟理論和工業生態學原理為指導建設循環經濟產業園區。通過合理布局工業企業,共享公用工程資源,有效利用和處理廢物,建立企業共生的產業體系,開展清潔生產等多項措施,是實現園區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雙贏的必然選擇,創建循環經濟工業園區是21世紀解決環境污染的重要方法。
韓小清介紹,“曉清環保”在河北樂亭和山東金鄉都進行了環境綜合服務的大膽嘗試。在這兩個區域建立了環保的循環經濟生態園,加強污水處理廠的提標改造、管網改造以及垃圾的收運、資源化處理等。在河北樂亭,公司采用BOT模式建設縣級固體廢棄循環利用的示范項目,總投資達1.3億元。在山東金鄉建6座垃圾中轉站,升級7座垃圾中轉站,采取戶收集、村收集、鄉轉運、縣處理的模式,被山東省譽為“金鄉模式”。
“環保產業的春天就要到來”,最后韓小清感嘆,環保產業需要關注的問題是把握未來經濟的宏觀走勢,做到順勢而為。抓住大的機遇,探索BT、BOT、EPC、TOT、DBO等商業模式的創新。韓小清表示,“整個宏觀經濟低迷的情況下,環境污染的加劇,環保產業的投入將不斷增加。面對地方基礎設施建設的滯后,曉晴環保將投入到地方環保設施的建設當中,給環保設施的建設創造更好的發展空間。”
編輯:李曉佳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