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1-12-06 09:35
來源:中國固廢網
作者:劉永麗 谷林
作為“十二五”開局之年,2011年固廢行業迎來不少驚喜:不少政策陸續出臺,不僅涵蓋了國務院、地方政府等管理部門,涉及到生活垃圾、餐廚垃圾、電子廢棄物、重金屬污染等熱點話題,同時突破了垃圾分類、垃圾費收費等核心話題。歷經民意困擾,垃圾焚燒設施建設在2011年取得實質性進展。市場發展一片蓬蓬勃景象。
根據上市公司年報等數據統計及預測,“十二五”期間,固廢處理投資將以30%復合增速領銜環保行業發展。
究竟2011年,有哪些政策和市場現象值得重點關注?他們對于未來固廢市場發展有什么意義,將產生什么影響?經過研究和梳理,并結合中國城市建設研究院等專家意見,12月2日,“2011固廢行業十大政策與市場新聞”在“2011(第五屆)固廢戰略論壇”上最終揭曉。
附:2011固廢十大政策與市場新聞
1.國務院批轉加強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工作意見
為切實加大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工作力度,提高城市生活垃圾處理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水平,改善城市人居環境,今年4月,國務院批轉了16部委聯合發布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工作的意見》。相比去年6月發改、住建、環保三部委的征求意見稿,由國務院批轉,體現了宏觀決策的綜合性和均衡性,有助于多部門配合共同推動生活垃圾處理發展。該《意見》同時對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推動我國生活垃圾處理的發展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2.環保部出臺指導意見 鼓勵環境服務業發展
去年,在《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中,環保產業被列入戰略性新興產業名單。今年4月,環保部科技標準司發布《關于環保系統進一步推動環保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環發[2011]36號),明確指出:鼓勵發展提供系統解決方案的綜合環境服務業。環境服務業概念得到進一步強化和推進,在中國固廢網舉辦的固廢戰略沙龍中,也被眾多固廢領軍企業認同。
3.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建廢舊商品回收體系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9月21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建立完整、先進的廢舊商品回收體系。會議指出,我國廢舊商品回收體系很不完善,不僅影響廢物利用,而且極易造成環境污染,建立完整、先進的回收、運輸、處理、利用廢舊商品回收體系已刻不容緩。
4.首次針對重金屬污染發布國家規劃
我國重金屬污染土地已超過3億畝,占了我國耕地的1/6。土地污染給人們健康帶來重大隱患,國內多地出現“癌癥村”。中國環境保護部部長周生賢2月透露,《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十二五”規劃》已被國務院正式批復,成為中國第一個“十二五”國家規劃。《規劃》要求,到2015年,重點區域鉛、汞、鉻、鎘和類金屬砷等重金屬污染物的排放,比2007年削減15%。
5.各大水企相繼拓展固廢市場
固廢處理市場漸熱,引來各大水務企業加盟。3月28日,北京首創股份有限公司收購新環保能源控股有限公司不超過4.5億股份;3月29日,中國水務投資收購上海環保(集團)有限公司;8月5日北京碧水源固體廢物處理科技有限公司,開始進入固體廢物處理領域;曉清環保今年也開始關注固廢領域。
6.垃圾分類引發關注,各地加強生活垃圾分類管理
今年以來,各地紛紛開展垃圾分類工作。其中廣州市通過了《廣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暫行規定》,并于4月1日起正式實施,這也是國內首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規章。
7.中央財政逾3億元支持餐廚垃圾處理
今年,國家啟動了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城市試點工作,首批選出了33個試點城市。中央財政預撥3.16億元補助資金,支持33個城市(區)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試點。此舉有利于從源頭上解決餐廚廢棄物引發的食品、生態安全和環境衛生等問題,促進循環經濟發展。
8.污泥處理處置政策關注度日益提高
隨著水處理市場的快速發展,污泥處理處置開始發力。根據尚在征求意見的“十二五”規劃,國家在污泥處理處置上的投資將達600億。為進一步促進污泥處理與處置市場發展,住房與城鄉建設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組織編寫并發布《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處置技術指南》,指導各地正確、高效地開展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處置設施的建設,是解決污泥處理處置問題的重要措施。
9.垃圾費捆綁水費征收在爭議中推進
當資金問題越發成為阻礙行業發展的核心問題,垃圾處理行業也開始尋求從收費環節“突圍困境”。《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工作意見》提出,將按照“誰產生、誰付費”的原則,推行城市生活垃圾處理收費制度。雖然備受民眾爭議,但從今年起,仍有多地正式開始施行垃圾費與水費捆綁征收政策。
10.垃圾處理設施選址和建設獲得實質性推進
以國務院批復16部位意見為基礎,2011年,垃圾焚燒作為垃圾處理處置的主要發展方向得到國家肯定,垃圾焚燒處理項目建設獲得實質性發展。雖然一些地區仍然存在民意障礙,但從30大關注事件中,也可以看出,海南、江蘇蘇州、新疆石河子、安徽六安等地的垃圾焚燒項目有突破性進展。
編輯:谷林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