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1-04-13 16:24
來源:中國固廢網
作者:劉永麗
編者按:去年4月,北京開始在600個居住小區、30%的黨政機關實施垃圾分類試點,今年4月1日,《廣州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暫行規定》正式施行,此外,國內多個城市都紛紛開展垃圾分類。然而,城市垃圾在分類過程還面臨著許多難題,分類效果不盡如人意,被指“作秀”。徐海云近日參加“微訪談”,與網友暢談垃圾分類,他指出垃圾分類需要的是實實在在的付出,不是口號,更不是道德的標簽。
生活垃圾分類是一個籠統的提法,要談垃圾分類首先要要明確分什么,其次明確分多少,最后要清楚為之付出多少、能付出多少。垃圾分類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并不是分什么就把什么全部分出來,這里有一個度的問題。有人說,我國的垃圾還有很多可回收的材料,但這只是一種感覺,打個比方說,農村里的花生地或者紅薯地,在收獲以后還有遺漏的花生或者紅薯,所以我們不能絕對地看問題。
垃圾分類也要講成本的可行性,不可能為了分類而分類。比如玻璃等低價值廢物不回收是因為沒有經濟收益,沒有收益就沒有人做。垃圾回收也必須從經濟上理順關系,不能把它看成是一個“志愿”的活動。
垃圾分類需要的是實實在在的付出,不是口號,更不是道德的標簽。實際上我國很多城市都有大量的人員在收購廢品,他們是優秀的垃圾分類專家,如果我們要從“可回收”分類著手,實際上就是為他們創造更好的工作環境和更多的收益。
對于當前生活垃圾分類,我認為首先的是建立家庭有害垃圾分類收集體系,如含有重金屬的燈管、電池等,這一類垃圾不是每天都產生的,但對后續的環境影響是顯著的。
其次,家庭廚余垃圾的分類收集需要冷靜客觀分析研究。其在成本、監管、肥料接收市場空間等方面還有明顯的制約因素,這些因素不解決,家庭廚余垃圾的單獨收集(特別是在大城市)難以推行。
第三,實踐推行“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拿出更多的資金用于垃圾中材料的回收利用,特別是包裝的回收利用。
編輯:劉永麗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