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11月26日),中國固廢網和清華大學環境系、中國城市建設研究院主辦的2010固廢戰略論壇在京開幕,中國城市建設研究院院長徐文龍在論壇上介紹了我國垃圾處理技術的新進展,他總結其特點為“低碳、環保、資源化”。
在展望 “十二五”期間我國垃圾處理的情況時,徐文龍表示,對于“十二五”總體生活垃圾的管理預測是,全國的城市生活垃圾處理要達到80%以上,各個省至少要建設一座生活垃圾分類示范城市,一半以上的地級城市要初步實現餐廚垃圾的分類收運和處理,城市生活垃圾的處理監管體系將初步建立。
徐文龍說,這期間我們要加強輿論引導,提升全民意識,對現有的處理設施,對周邊環境和居民健康的影響進行重點評估,消除公眾的疑慮,同時要建立激勵機制,推進垃圾分類減量化和資源化。另外,會在“十二五”期間國家推出以獎代補的方式推進垃圾處理設施的建設。同時,強化規劃條目,解決當前垃圾設施落地難的問題。
目前,國家發改委、建設部組織的“十二五”垃圾處理規劃正在編制當中,大概分為六個小組到全國不同的省市進行調研,通過這樣一個方式,強力推進我國垃圾處理設施的建設。
同時我們還要加大投入,保證處理設施的可持續能力,這里面有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不同的要求,同時要合理選擇技術,提高設施建設質量和運營水平,對沒有衛生填埋的城市優先建設衛生填埋場,使運行年限保證能在10到15年。對于已經建成的衛生填埋場的城市要加強滲瀝液處理設施的建設,包括一些傳統填埋場的治理,對于生活垃圾處理量超過500噸的城市,在經濟條件許可的情況下,要積極推進清潔焚燒技術,餐廚垃圾將積極的采用生物處理來保證產品的安全。健全法律標準和監管體系,提高監管能力。(全新麗)
編輯:劉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