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2月,經報請國務院領導同志批準,國家發展改革委確定了青島市為國家廢舊家電回收處理體系建設試點城市。近三年來,在國家對廢舊家電回收處理市場沒有進行法律規范,對回收處理費用沒有建立專項補貼機制的情況下,青島市政府及發展改革委等相關部門,在國家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積極探索實踐,試點示范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
一、全力營造試點工作政策環境 確定試點工作目標。青島市試點工作方案確定:近期(2-3年)回收處理規模達到20萬臺/年,遠期(5年以后)回收處理規模達到60萬臺;探索一條適合我國國情的廢舊家電回收處理模式和拆解工藝技術路線;建成國內家電產品第一個循環經濟產業基地和宣傳教育基地。在此基礎上,確立了建設主體為青島新天地生態循環科技有限公司,選址位于青島萊西市姜山鎮靜脈產業園內。
摸清家電廢棄情況。2005年9月,青島市發展改革委對全市機關、企事業單位、居民家庭和舊貨市場等進行調查摸底,初步掌握了電視、冰箱、空調、洗衣機、電腦等家電產品的保有、報廢及回收情況。全市五大類家電每年有近90萬臺進入淘汰期,回收拆解僅占7%,進入二手市場的占30%,大量的廢舊家電處于閑置狀態。
出臺地方試點政策。2006年6月,在國家《廢舊家電回收處理管理條例》尚未出臺情況下,青島市發展改革委會同環保等八部門制定了《青島市廢舊家電回收處理試點暫行辦法》,要求市機關事業單位廢棄的電子產品由試點企業統一回收處理。同時還從生產者責任延伸、市場化運作、回收體系建立、處理工廠建設等方面做出了規定。
落實回收啟動資金。青島市根據對不同區域和不同渠道的實際回收情況測算,五大類廢舊家電平均回收成本185元/臺。由于企業自身無力承擔全部費用,擬從地方財政申請部分回收啟動資金。按照青島市領導批示,目前已由市發展改革委組織對回收方案進行了評審,并向市政府提出了補貼意見。
二、積極探索廢舊家電回收運行模式 啟動回收體系建設。2006年10月,青島市報送了“回收3萬臺廢舊家電實施方案”。方案提出,為測算回收和拆解處理系統運行成本等數據,在國家廢舊家電回收處理專項基金建立前,至明年6月止,擬回收3萬臺廢舊家電所需的550萬元回收費用中,國家發展改革委補貼50萬元用于建設回收信息平臺,其余由地方政府財政配套解決。
構建網絡信息系統。為及時掌握廢舊家電回收信息,正在嘗試建立覆蓋山東全省范圍回收網絡信息平臺(包括信息、財務和監管中心三個部分)。信息中心記錄和下達廢舊家電回收信息;財務中心支付和管理廢舊家電回收費用;監管中心通過信息平臺對系統運行信息進行監管。
探索回收運行模式。以網絡信息系統為平臺,嘗試“五聯單”回收并采集基本信息運行模式。即:回收人員上門對廢舊家電進行核對、稱重并填寫五聯單,客戶簽字后,留存第二聯;回收人員將廢舊家電入庫,由倉庫保管員核對并暫存第三聯;廢舊家電定期運往處理廠,第三聯隨同轉至處理廠;回收人員分別將第一聯交信息中心、第四聯交監管中心保管;第五聯交財務中心核銷預支回收費用。
三、努力拓展廢舊家電資源回收渠道 搭建海爾回收平臺。由海爾集團研發部牽頭,搭建內部報廢整機集中回收平臺,將研發、試制、生產、銷售、售后等環節所產生的報廢整機集中回收,交處理廠統一拆解。1996年,共計回收各類報廢產品1400多臺。
建立穩定回收渠道。通過宣傳,取得各方支持,處理企業與市政機關、事業單位及海信、澳柯瑪(3.13,-0.11,-3.40%)等家電生產企業和家電連鎖商場等達成回收協議,建立了穩定的回收渠道。1996年,共計回收3981臺。其中,從市政機關事業單位回收1296臺,家電商場“以舊換新”方式回收1893臺,通信公司等企業回收792臺。
設置社會回收站點。在青島市及所轄區域設置回收站點,公開社會回收服務熱線電話,委托個體業戶加盟回收,構建了政府支持的社會化回收站點。1996年,共計回收2635臺。其中,直接從居民家庭回收1467臺,委托加盟個體業戶回收1168臺。
四、大力推進廢舊家電處理工廠項目建設 示范項目分三個階段推進。項目總投資8130萬元,規劃用地100畝。分為:一是手工拆解階段,建成廢舊家電手工拆解線,年處理達到5萬臺;二是破碎分選階段,建成冰箱破碎分選線,年處理達到20萬臺;三是規模化拆解階段,完善各類廢舊家電拆解工藝路線,年處理達到60萬臺。
工廠建設已完成第一階段目標。2006年3月,建成了5500平方米拆解車間,自行設計的廢舊電視、冰箱、空調、洗衣機等手工拆解生產線已安裝并運行,標志著第一階段目標的完成。第二階段近期(2-3年)處理規模達到20萬臺/年目標所需大型破碎、分選等關鍵設備尚待從國外進口。廢舊家電拆解產生的危險廢物,由園區內新天地固體廢物綜合處置有限公司實施無害化處置。
編輯:王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