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資金來源是制約固廢行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政策性資金的穩定性和優惠的貸款條件受到了業內人士的極大關注。但是其申請周期長,程序相對復雜使得人們對其無從下手。12月6~7日在在由中國固廢網和清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聯合主辦的“2007中國固廢高級論壇”上,通用技術咨詢顧問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劉昆女士為業內人士講解了政策性資金在固廢市場的運用。
劉昆首先指出,我國固廢行業投資主體實際上并未發生本質的變化,目前對市場化的理解有片面化的傾向。以前我國市政行業的投資主體是市本級財政,現在不管采取何種市場化形式,仍然還是市本級財政投資。很多人片面認為市場化就是BOT,或者BOO,這就把投資的責任全部變成了投資主體的責任。其中的主要原因是政府比起來投資人的融資能力相對較弱。
劉昆將目前市政項目資金的來源分為:財政資金、政策性資金和社會資本三種。財政性資金主要是地方的財政局配合市政管理部門或者建設部門來申請的資金。其支持的方向包括:純公益性項目和國家政策導向性項目,其中固廢綜合治理項目是國家政策性導向項目的一個重點。
“我國的外資政策有三個不,不宣傳,不鼓勵,不發展”,所以行業對政策性資金的了解不夠多。劉昆指出,政策性資金實際上包括:外國政府貸款、國際金融組織貸款、國債資金以及出口優惠貸款四個部分。國際經濟合作組織(OECD)規定,發達國家每年拿出自己GDP的3%作為對發展中國家的支持,這種支持主要用于支持發展中國家經濟體制的改革,如支持中國從計劃經濟變成市場化經濟,支持相應的私有化項目。外國政府貸款有兩個特點:無息和長期。這種貸款不收取借貸人任何利息,而且期限長,在十年以上。
劉昆特別分析了日本貸款的優惠條件。除無息和長期外,日本貸款的應用范圍非常廣泛,可以100%用于資金采購從土建服務到設備,到技術,到后期監理,以及整個的市場化運作。
劉昆還介紹了我國兩個新的資金來源及走向,一是財政部、國家發改委和環保總局新成立的中國清潔能源發展基金,另外一個就是新成立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同時,她還介紹了國債資金項目、出口信貸。(中國固廢網 武紅霞)
編輯:王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