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07-12-06 15:02
來源:中國固廢網
2007年,在中國的歷史上,“節能減排”無疑是貫穿各行業、各領域的主題詞。12月3日,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國務院節能減排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解振華表示,《單位GDP能耗考核體系實施方案》《單位GDP能耗監測體系實施方案》和《單位GDP能耗監測體系實施方案》等節能減排三體系實施方案和辦法被國務院同意并正式批轉。這表明,節能減排目標責任制進入真正落實階段。在中國的環保領域,被形容為“全民運動”的節能減排行動的影響力或許已經超越了一次次掀起的環保風暴。在由中國固廢網和清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聯合主辦的“2007中國固廢高級論壇”上,節能減排也成為了固體廢物領域的專家學者們關注的熱點。
近年我國垃圾產生量大幅度的增加,與1980年相比,2005年垃圾的產生量增加了5倍。目前我國每年各類固體廢物的產生總量達到54億噸,這些固體廢物會以各種形式和途徑污染環境,大量的露天堆放的固體廢物會對水體帶來很大的影響。清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教授王偉指出,固體廢物是目前我國最重要的污染之一,應給予高度的重視。另外,我國垃圾中可降解有機物的比例不斷增大,垃圾中60%以上是可降解的有機物,而我們國家大部分的城市垃圾處理方式還是以混合收集和混合處理的模式為主,用傳統的填埋、堆肥和焚燒去處理時會帶來滲濾液、二惡英等一系列的污染問題。需要通過管理模式、處理處置技術模式的轉變,進一步提高垃圾處理系統的整體效率。
挑戰背后的蘊藏著巨大的機遇
在節能減排的大趨勢下,處理技術在成為垃圾處理產業發展的瓶頸的同時,也蘊藏著巨大的市場機遇。在固廢處理過程中,需要根據固廢本身的具體特性準確識別問題所在,并選擇適宜的關鍵技術,這就為垃圾處理技術的發展提供了很大的市場需求空間。例如,業內普遍關注的生態垃圾焚燒技術,這種技術認為焚燒不僅僅是垃圾處理的手段,而且能源的充分利用是循環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生態循環社會”的一個重要環節。通過這種生態的垃圾焚燒技術,可進一步改善焚燒爐的燃燒狀況,提高垃圾和煙氣中有機物的燃燒效率,顯著減少有害廢物的排放量;同時提高能源回收效率,減小對鍋爐的腐蝕;另外,通過機械生物處理作為預處理,還可以改善焚燒處理燃燒狀況,提高熱利用效率,減少環境污染。在節能方面,采用燃氣聯合循環的方式,用天燃氣加熱鍋爐過熱器,達到高溫和高壓狀態,在提高發電效率的同時,避免了過熱器的快速腐蝕,從而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在節能減排的大趨勢下,成本也是一個不可回避的問題。“應該在污染控制全成本分析基礎上選擇垃圾處理技術”,張進鋒強調。從污染控制全成本角度分析,如果一項技術能夠節約土地、減少長期的維護費用、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盡管眼下的成本看起來高,最終成本可能還會低,而如果只看到部分成本,沒有充分分析污染控制和環境保護的全部成本,往往會在項目執行以后帶來額外的成本,在全成本比較基礎上才能真正反映一種技術或工藝的競爭能力和適應性。
最后,張進鋒指出,節能減排的思想應貫徹垃圾管理的全過程,而不單是處理過程。張進鋒建議,研究和推行適合中國國情的全成本核算機制和方法,建立技術發展公平的平臺,建立在全成本核算基礎上確定的環境技術標準體系,從重建設輕運營轉變,重視污染治理的過程管理,同時發展生態的垃圾處理技術,減少污染排放和溫室氣體排放。(中國固廢網 王彩霞)
編輯:王彩霞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