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2024-04-03 09:41
來源: 中國工業報
作者: 曹雅麗
“某些傳感技術的運用應更加加強。我們的管網、泵站和井用的建設材料材質較差,也是亟需提高的方面。”薛濤說。
2022年12月23日發布的《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生態環境部應急管理部<關于進一步加強環保設備設施安全生產工作的通知>》(安委辦明電〔2022〕17號)文件指出,“要緊盯具有脫硫脫硝、揮發性有機物回收、粉塵治理、蓄熱式焚燒爐、污水處理5類重點環保設備設施的企業......將環保設備設施安全作為行業領域安全工作的重要內容。”
對此,董興震表示,當前,在排水與污水處理有限空間作業,已經有良好的配備安排防護裝備。包括氣體檢測設備,呼吸防護裝備,防墜落工具,安全器具和其他諸如安全帽、防護服、防護手套、防護眼鏡等防護用品。各地排水與污水處理設施主管部門對于有限空間作業安全防護一直很重視,均制訂了相關作業手冊和定期演練及保養安全防護裝備流程。
“但目前污水排放標準在提高,同時,早期一批設備已經到了需要大量檢修淘汰期,如何更好地進行不停產更新已經成為全國污水處理行業必須共同面對的大事。”張鑫珩告訴記者。
“一個十萬噸的污水處理廠,停產一天導致的經濟損失就高達10多萬元。現有的諸如污水泵站這樣的有限空間中泵類設備的耦合底座全都是安裝固定在池底的,一旦需要維修或更新設備時,操作人員必須下池作業,這必然給操作人員的安全帶來了極大的隱患,由于安全因素,沒有施工隊敢于在不停水的情況下,到數米水下盲區施工,潛水裝備不能運行卻無法修理。”張鑫珩說。
因此,張鑫珩提出了干濕安全安裝無泄漏自耦泵站的方案,旨在從根本上消除操作人員的安全隱患。據介紹,該方案經幾家污水廠的應用,完全取得了預期效果,事實證明,該方案與傳統的池底固定安裝方案相比,是泵類設備安裝技術的重大轉折。
“應用型技術研究不同于基礎理論研究,不能轉化成產品并經實踐應用驗證能提高效率、提高安全性能、且能推動生產力發展的專利技術,都屬于不務正業的旁門走道。”在張鑫珩看來,未來,實干和創新將是中國水處理裝備行業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
03科技創新助力行業迎來破局變革
“日前,國務院印發《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行動方案》指出要推進污水、管網、垃圾處理設施等相關領域基礎設施的更新和改造,意味著多個利好環境產業的基礎設施更新改造市場即將釋放。”董興震表示。
《行動方案》對于污水處理企業更新裝備有何助力?對此,董興震表示,水處理設備本身使用一段時期以后,必須進行保養、小修、中修、或大修,有些設備制造廠明確規定了它的小修、大修期限。尤其在工業行業應用的水處理設備本身更新改造周期就存在。本次《行動方案》的出臺,也更好的保障了水處理設施高效與安全的運行。
“在排水管網方面,排水管道檢測裝備、修復材料和裝備、管道材料和施工裝備均會帶來重大的發展機遇。”董興震表示。《行動方案》強調了設備的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在推動水處理設備硬件升級改造的同時,也有望推動感知層的建設。水處理儀器儀表(尤其精準傳感器)與AI賦能水處理設備有大的市場爆發。
此外,《行動方案》還強調了標準的引領作用,無論是高質量的產品和技術、還是高水平的服務都需要高質量標準引領,水處理設備與技術的標準化步伐將會加快。
對于污水處理裝備行業如何高質量發展?“我個人覺得要提升產品質量和技術,用‘產業鏈’思維去看待,產品質量的好首先取決于自己生產力,同時在上游的材料、配件的選型要有好的把關,當然我們在下游用戶方要去吸取應用經驗,更好的對自己產品與技術進行更新提升。”董興震表示。
董興震表示,工信部聯合科技部、生態環境部發布的《環保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5年)》對于水處理設備制造業就有綱領性指導,需要行業政策引導和鼓勵(兼容水處理裝備與技術規范標準化體系建立)。需要水處理裝備制造企業的工匠精神與創新融合。作為協會要積極加強行業資源整合,做好水處理設備與技術成果評估鑒定,搭建產業鏈供需對接平臺。
薛濤表示,政府端首先要摒棄唯低價論的采購方法,重視綜合性價比和長期使用成本的比較,可通過組織測試比拼來驗證一些同類型設備裝備的真正性能。應該重視標準尤其是領跑者標準在采購中發揮的作用。應該進一步鼓勵和加強智能化在系統中發揮的作用,并由此展示已采購裝備的實際水平,以帶動市場的良幣驅逐劣幣的態勢。
“企業端應重視產品質量和品牌,更重視新技術、標準化和智能化在裝備升級中的作用。”薛濤表示。
“總之,市場是提高配置效率的最佳通道,但是如何使得市場競爭良性健康,政企雙方均有著重要的責任。”薛濤表示。
編輯: 李丹
目前在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攻讀博士學位,此前分別在武漢大學和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獲得理學學士和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現任E20環境平臺執行合伙人和E20研究院執行院長,北京易二零環境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湖南大學兼職教授,華北水利水電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院客座教授,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碩士生校外導師,天津大學特聘講師,國家發改委和財政部PPP雙庫的定向邀請專家,世界銀行和亞洲開發銀行注冊專家(基礎設施與PPP方向)、國家綠色發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專家咨詢委員會專家庫專家、巴塞爾公約亞太區域中心化學品和廢物環境管理智庫專家、中國環保產業研究院特聘專家、中國環保產業協會環保產業政策與集聚區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城市環境衛生協會垃圾焚燒專家委員會委員。住建部指導《城鄉建設》雜志編委、《環境衛生工程》雜志編委、財政部指導《政府采購與PPP評論》雜志編委,并擔任上海城投、天津創業環保、中建環能等上市公司獨立董事。
在PPP專業領域,薛濤現任清華PPP研究中心投融資專業委員會專家委員、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PPP專委會秘書長、中國PPP咨詢機構論壇第一屆理事會副秘書長、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PPP中心專家委員會委員、國家發改委國合中心PPP專家庫成員、中國青年創業導師、中央財經大學政信研究院智庫成員、中國城投網特聘專家等。
20世紀90年代初期,薛濤在中國通用技術集團負責世界銀行在中國的市政環境基礎設施項目管理,其后在該領域積累了十二年的環境領域PPP咨詢及五年市場戰略咨詢經驗,曾為美國通用電氣等多家國內外上市公司提供咨詢服務,對環境領域的投融資、產業發展和市場競合格局有著深刻理解;2014年初加入E20研究院并兼任清華大學環保產業研究中心副主任,著力于環境產業與政策研究、PPP以及企業市場戰略指導等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