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2024-02-26 10:15
來源: 中國環境
作者: 中環報記者劉良偉
近年來,地下式污水處理廠在我國水污染防治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多。北京、上海、深圳、廣州、成都、海南、昆明、合肥等多個城市均建有地下式污水處理廠。目前,我國在這方面的建設規模遠超世界其他國家之和。
我國各地為何對建設地下式污水處理廠較為熱衷?結合我國的具體情況看,如何衡量地下式污水處理廠的利弊?記者圍繞相關問題采訪了有關專家。
近年來,地下式污水處理廠在我國水污染防治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多。北京、上海、深圳、廣州、成都、海南、昆明、合肥等多個城市均建有地下式污水處理廠。目前,我國在這方面的建設規模遠超世界其他國家之和。據相關統計,目前,全球共運行著200余座地下式污水處理廠。除我國外,還有荷蘭、瑞典、挪威、法國、日本、芬蘭等國建設了少量地下式污水處理廠。我國在這方面可謂起步晚、發展快,目前建成/在建地下式污水處理廠已近200座,從數量上看,可謂“一枝獨秀”。
對于一些城區特別是人口密度大、用地緊缺、征拆難度大的中心城區而言,因地制宜建設地下式污水處理廠,在節約土地資源、形成更合理的污水處理廠布局等方面可以發揮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是,專家告訴記者,將污水處理廠建在地下也存在明顯弊端,須從經濟、技術等方面進行綜合衡量和必選,不應盲目跟風。
那么,我國各地為何對建設地下式污水處理廠較為熱衷?結合我國的具體情況看,如何衡量地下式污水處理廠的利弊?記者圍繞相關問題采訪了有關專家。
01建地下式污水處理廠不應盲目跟風
不久前,國家發改委、住建部、生態環境部聯合印發的《關于推進污水處理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提出,“土地資源緊缺的城市可建設全地下/半地下式污水處理廠,鼓勵通過建設公園綠化活動廠地等方式合理利用地上空間,提升區域環境品質和城市生態系統碳匯能力。”
一位業內專家告訴記者:“一個地方如果因為土地資源緊張確實找不到合適的地方建設污水處理廠,是可以考慮建設地下式的。但問題是:我國建成/在建的這近200多座地下式污水處理廠是不是都是因為沒有地方了,才建成地下式/半地下式的?可以說,我國很多地下式污水處理廠的建設對當地來說,都不是剛需。”
他認為,將龐大的設施埋在地下,弊端之一就是占據了較大的地下空間,和水、氣、電、熱相關的城市“生命線”的鋪設都不能從這些空間通過。其次,這增加了投資建設、運行和檢修成本。一般情況下,地下式污水處理廠的投資成本(4000~6000元/立方米)是同等規模地上式污水處理廠的2~3倍。而且地下要通風、照明,需要消耗更多的電能。再者,這也帶來了更大的不確定性。比如,地震可能導致污水處理廠的建筑物、構筑物等出現裂縫、變形,并進一步導致機械設備、管道等出現損壞,從而引起污水泄漏,對環境造成污染。如果是地上式污水處理廠,能夠更好地應對這種情況發生。但如果建在地下,污水泄漏后更容易下滲到更深層的環境中。因此,污水處理廠是否應該建在地下,應從經濟、技術等方面進行綜合衡量。實際上,一些地方并沒有進行綜合比選。甚至有些鎮上都建了地下式污水處理廠,不排除有一定的攀比心態。
“此次三部委的文件對建設全地下/半地下式污水處理廠的態度是比較務實的。言下之意,確實缺地的,可以考慮建設地下/半地下污水處理廠,但也不是必須建設地下廠,只是可以把地下污水處理廠這種形式作為一種方案。對于不缺地的那些城市,個人理解,原則上就是不鼓勵的。”專家介紹。
02地下式污水處理廠耗能多、碳排大
北京建筑大學中-荷未來污水處理研發中心的郝曉地、于文波等對國內一家全地下式污水處理廠進行研究發現,其全生命周期總碳排放量約87.1萬t CO2-eq,較地上污水處理廠高36.5%。其中,運行階段需要額外通風、照明等電力消耗,碳排放量可達總量的95%以上。地下式污水處理廠運行階段(20年),額外通風產生的碳排放量約18.4萬t CO2-eq,占總排放量的22%。此外,地下式污水處理廠在建設與拆除階段,需要額外的施工量與建材消耗。可見,地下式污水處理廠全生命周期中會產生大量碳排放,不符合碳減排、碳中和的社會發展方向。
目前,支持建設地下式污水處理廠的主要理由是可以節約土地資源,充分利用空間。對此,郝曉地告訴記者:“地下式污水處理廠節地建設及其地面的園林景觀是以較大的建設及運營成本為代價的。以國內某全地下式污水處理廠為例,其在環境影響、基建投資、生態效益三方面的綜合負面影響較地上式要高出約20%。即使地下式污水處理廠的地面部分用于打造綠地園林景觀,所產生的生態效益也無法抵消其對環境產生的總的負面影響。其實,地下污水處理廠的地面景觀罕有向公眾開放,很多時候,其真實功能也就相當于一小塊綠地的價值。”
還有專家認為,有些地方政府積極興建地下污水處理廠的最大誘因在于使百姓“眼不見為凈”,或者提升周邊房地產的價值,甚至在地下污水處理廠上興建商業樓盤以獲得利潤。這只不過是將污染與碳排放轉嫁到了其他地方。
03地下污水處理廠怎么建更經濟環保?
土地資源緊缺的城市如果確實需要建設地下式污水處理廠,需要盡量“趨利避害”,減少其建設、運營管理成本及對環境的負面影響。
地下式污水處理廠建在哪?郝曉地告訴記者:“在人口密度更高、城市用地更為緊張、社會經濟更加發達的一些歐美、日本等國家,地下式污水處理廠并非遍地開花,幾乎是鳳毛麟角。而且在國外少有的一些地下式污水處理廠的案例中,其建設選址、緣由也非盲目跟風。比如,芬蘭赫爾辛基利用天然巖洞、挪威奧斯陸利用天然山洞、荷蘭鹿特丹利用廢棄船塢碼頭、法國馬賽利用廢棄采石場、瑞典斯德哥爾摩利用天然山洞、日本神奈川結合地勢開挖隧道等建設了地下式污水處理廠,因而大大減少了工程量。可見,地下式污水處理廠的建設應因地制宜,不應盲目跟風。”
編輯: 李丹
目前在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攻讀博士學位,此前分別在武漢大學和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獲得理學學士和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現任E20環境平臺執行合伙人和E20研究院執行院長,北京易二零環境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湖南大學兼職教授,華北水利水電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院客座教授,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碩士生校外導師,天津大學特聘講師,國家發改委和財政部PPP雙庫的定向邀請專家,世界銀行和亞洲開發銀行注冊專家(基礎設施與PPP方向)、國家綠色發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專家咨詢委員會專家庫專家、巴塞爾公約亞太區域中心化學品和廢物環境管理智庫專家、中國環保產業研究院特聘專家、中國環保產業協會環保產業政策與集聚區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城市環境衛生協會垃圾焚燒專家委員會委員。住建部指導《城鄉建設》雜志編委、《環境衛生工程》雜志編委、財政部指導《政府采購與PPP評論》雜志編委,并擔任上海城投、天津創業環保、中建環能等上市公司獨立董事。
在PPP專業領域,薛濤現任清華PPP研究中心投融資專業委員會專家委員、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PPP專委會秘書長、中國PPP咨詢機構論壇第一屆理事會副秘書長、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PPP中心專家委員會委員、國家發改委國合中心PPP專家庫成員、中國青年創業導師、中央財經大學政信研究院智庫成員、中國城投網特聘專家等。
20世紀90年代初期,薛濤在中國通用技術集團負責世界銀行在中國的市政環境基礎設施項目管理,其后在該領域積累了十二年的環境領域PPP咨詢及五年市場戰略咨詢經驗,曾為美國通用電氣等多家國內外上市公司提供咨詢服務,對環境領域的投融資、產業發展和市場競合格局有著深刻理解;2014年初加入E20研究院并兼任清華大學環保產業研究中心副主任,著力于環境產業與政策研究、PPP以及企業市場戰略指導等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