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2021-10-25 09:36
來源: 綠谷工作室
作者: 全新麗
減輕財政負擔:由排污企業向委托運營方支付污染治理費用,盡可能無需政府財政支付。
額外期望:因污水處理廠運行良好獲得的名譽和政績,因 IES 模式或其他方式實施獲得額外的財政收入等。
一些環保公司經常去學習很多“打法”和“模式”,并且計算每種打法和模式帶給自己的價值,但卻忽略了自己最重要客戶的最重要需求是什么,以及如何基于這些客戶需求去迭代自己。作為公司,特別想要增長,但正因如此,就會把視角全部放在自己身上,去計算自身的利弊得失,于是距離客戶越來越遠。
中持在漂印染小區提出IES模式,則建立在深刻洞察客戶的基礎上。業主方在 IES 模式實施后收益最大,通過管網改造和實施 IES 管理模式,同時獲得了減少污染和財政增收兩大收益,成本效益方面表現良好。園區企業的偷排行為受到一定程度遏制,需要為排污行為支付更多的成本。
中持自身在獲得“來水水量和水質穩定”的收益之外,由于來水水量減少,收入有所減少,且由于暫未獲得 IES 的管理費用、超標水質補償和流量差效益分成,在成本效益方面的表現并不是很好。
一廠一管
運營多年后的廠區面貌
08 印染企業關停,園區污水處理廠一步步走向終結
IES模式實施后,到2014年,對于新業主、運營商中持,以及園區印染企業都是一段難得“歲月靜好”。漂印染廢水不好處理時,就是這個產業出現困難的時候,因為大家都在研發新的配方,水就不好處理。水質比較穩定時,就是產業還不錯的時候,大家都在加快生產,沒有什么新的藥劑進來。
但漂印染畢竟是重污染行業,對于慈溪這樣的發達地區,“騰籠換鳥”是必然的,而且會非常迅速。
杭州灣新區規劃了 9 個主要產業園,于 2011 年前后劃歸至新區名下的漂印染園區與這些園區的主導行業并不相符。此外,國際汽車產業城和高端汽車零部件產業園引入的“明星項目”上海大眾汽車整車生產項目就位于漂印染園區附近,更帶來直接壓力。
漂印染園區是當時寧波最大的漂印染工業園。39家印染企業,用水量占了整個杭州灣新區的30%,能耗占了15%,產出卻僅占1%。
出于杭州灣新區整體發展的考量,新區管委會領導在花費了超過新區當年全年財政收入五分之一的成本后,啟動了漂印染園區產業升級工作。
在新區投入15億元,對漂印染園區內39家企業的相關資產進行收儲補償,并對涉及的5000多名職工進行安置補助之后,漂印染園區內所有漂印染企業在2014年底全部完成停工停產,并完成設備、設施清理。
回顧從頭,2004年,慈溪市為解決遍布各鄉鎮的印染廢水排放問題,決定將全市39家漂印染企業整體遷移到園區。2007年底漂印染園區基本建成并投入生產運營,一期3萬噸/日的污水處理工程也開始投用。中持的運營讓這個自誕生即傷病累累的污水處理廠正常運轉起來。
然而時代的腳步不會停滯,僅過了七年,污水處理又面臨新問題。與此同時,隨著杭州灣新區的快速發展和產業定位的不斷提高,園區企業污水排放量大、能源消耗高、產出少等問題日益突出。
漂印染企業關停后,園區改造為雙創園區,重新招商引資,多為咨詢、服務類公司,污水排放極少。
2015年1~10月,污水廠第二次優化改造,完成后處理杭州灣新區市政管網污水,并提升排放標準至GB18918-2002一級A,作為臨時應急污水廠投入運行。
現在,根據業主指示,漂印染污水廠2022年1月,將停止接納污水。廠內各池體全部清理,關閉污水廠運行。停運后,污水都將輸送到另外一個10萬噸市政污水處理廠。
面對外部環境的調整,中持也做了實時、有效的調整,提標改造、應急處理,始終順應地方發展要求,適應和共同推動著產業結構調整。
一個重污染行業在慈溪消失了,服務于它的污水處理廠也要消失了。
雖然已經知道這是必然結局,但當初在這個項目戰斗過的、現在還在戰斗的中持創業者,以及行業從業者們,都不免有一些傷感。
就像當年我們聽到“柯達破產了”這個消息時的感覺,柯達的膠片質量最好,但是世界進入了數字時代,不再需要它了。其實很多事都是這樣的,也許你沒做錯什么,但不需要你了。
不過,傷感并不是遺憾。
時代的腳步仍在前行,并正在將每一個中國城市帶向更壯闊的地方,中國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雙循環驅動”的新階段。
類似的“騰籠換鳥”,正在不少地方發生。除了漂印染行業,還有鄞州電鍍園區,都是同樣的趨勢。經濟發達地區在產業升級過程中,不是說消滅工業,而是轉換成更大規模、更高效率的工業,同時用綠色化工業替代重污染工業。而重污染行業也在不斷搜尋自己的綠色發展之路。
污水處理廠、環保公司當然也要隨之調整服務能力,迎接不同以往的命運。
與時代同行
09 早期項目對創業公司的意義
編輯: 李丹
E20環境平臺合伙人 綠谷工作室主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