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2021-10-25 09:36
來源: 綠谷工作室
作者: 全新麗
此外,流量間內各公司排水管上均安裝了流量設備和水質取樣設備,建設水量監控信息管理平臺和水質取樣視頻監控系統。
2012 年 2 至 6 月,實施上述改造工程,總計投資 430 萬元;資金由業主向企業集資,后在處理費中逐步返還。
IES 服務模式是中持基于三年運營該漂印染小區污水處理廠的經驗,提出的具有針對性的、較為徹底的工業園區污水處理解決方案,這是該模式能夠被業主接受的根本原因。
園區周邊環境
06 工業園區綜合環境服務模式(IES)發展與成型
改造工程完成后,2012 年 5 月 29 日起啟用新管網,6 月起各企業的排污費單價由 3.55元/噸降至 3.05 元/噸,直至彌補其改造投入為止。
采取的 IES 管理手段包括:使用新管網排水,定期監測周邊河流水質(6、7 月僅監測句章江,后于 8 月起加入對十塘江的監測),設立管網部監管企業排污行為,并針對企業未開啟預處理設施、私改管網、雜物多易堵塞閥門、通過雨水井偷排污水等情況采取了針對性的防范措施。
經過兩個月的運行,8 月 19 日起中持正式開始進行流量統計和企業排水管理,即根據各企業環評中的排水量要求進行流量管理,而業主委托第三方具有資質的機構進行水質檢測,并根據檢測結果進行超標罰款收費,兩種手段分別穩定了污水處理廠的水質和水量。而上游綜合管理部門的巡查監管行動也形成體系、初見成效,各種手段形成了良性互動。
IES 模式初步成型,并仍處于持續發展和改進的過程中。
在這個過程中,中持獲得了新業主的認可,并得到口頭續約承諾。
2012 年 11 月前后,杭州灣新區水務管理公司成立,并與中持慈溪分公司、園區內各企業均簽訂了污水排放管理三方協議,明確了三方職責、排水標準、水量管理和水質監測等內容。
通過啟用新管網和加強上游排污管理,企業內流量計顯示數據和污水處理廠進水量數據的差額縮減,由 8000 噸/日的日均值降至約 3000 噸/日,驗證了中持之前的設想,促使園區管理者具有信心繼續推動 IES 實踐。
通過水樣監測和超標排水的懲罰性收費,業主獲得了額外的收入,在扣除管理成本外仍有結余,為園區管理者提供了繼續 IES 實踐的動力。
工業園區環境服務IES模式
環境協管
07 工業園區環境服務的時代背景
環境問題具有系統性、綜合性、復雜性的特點,工業園區作為工業生產的聚集地,通常面臨更棘手的環境問題。
IES服務模式主要立足客戶,同時考慮園區工業企業,最根本的要點就在于以系統思維方法來觀察園區,治理園區的水環境污染問題。
傳統的污水處理工作僅僅是接納上游企業來水,經過污水處理廠的一系列污染物消解程序后達到出水標準并排放。但在污染嚴重的工業園區,這種被動的處理方式就面臨越來越高的風險。
一方面是工業廢水本身具有成分復雜、波動性強、水質不均等特點,處理難度大,成本高;另一方面,園區管理水平不高也會給污水處理廠的運營帶來技術之外的難題,各種偷排、超排現象對正常的處理環節造成很大沖擊。
面對這些困難,決定了園區的污水處理工作不能適用簡單的、線性的、被動的傳統思維方法,而必須拓寬視野,從園區管理者的視角出發,把整個園區的生產和排污過程納入觀察范圍,全面把握水資源在園區甚至本地的循環途徑,在此基礎上探索各種有益于實現污水達標排放的治理手段,將服務范圍從污水廠擴大到整個園區。
基于這種系統思維方法,對園區污水處理工作就產生了新思路和新手段:面對企業偷排問題,采用“一廠一管”的模式,實現排放可控;面對上游來水超標的問題,引入流量和濃度控制手段,完善收費機制;面對管理環節缺失,引入上游協管機制,主動承擔責任。
這些措施,都是堅持系統思考的產物,都是把污水處理工作放到了整個園區的生產運行這個大的背景下加以分析的結果,抓住了末端治理以外的關鍵環節,從而保障了污水處理廠穩定的運行環境,為最終達標排放打下良好基礎。
除此以外,由于服務對象轉為整個園區,在污水處理以外也自然而然的發掘出潛在需求,如雨水管網整改、污泥處理、中水回用等,這些都是整個園區的水生態系統構建不可或缺的環節,也是 IES 服務的新內容。
以杭州灣新區為例,歸納工業園區管理者對于污水處理廠委托運營方的期望和需求,主要為以下幾個方面。
污水處理廠運行達標:在環保監管越來越嚴格、污染物減排成為約束性指標的時代背景下,污水處理廠長期穩定達標、發揮減排功能是最基本的要求。
規避環境風險:環境因素引發的輿論危機和社會事件,使環保問題成為政府管理者普遍的隱憂,委托運營方需要從技術、制度和管網管理上保證污水處理廠真正成為當地環境管理的基石,甚至是溝通民眾的重要工具。
保障企業生產和園區發展:工業園區管理者的核心職責是招商引資、保障園區內企業的生產、促進園區發展,這都要求委托運營方的服務盡可能不影響企業生產和園區發展,包括:盡可能讓企業生產不受限制、無需停產,盡可能滿足園區為企業提供的優惠條件(慈溪案例為:無需進行污水預處理直排);另一方面,如園區欲調整產業結構,則委托運營方可通過污水處理廠的運營,輔助管理者推動園區產業升級。
編輯: 李丹
E20環境平臺合伙人 綠谷工作室主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