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2019-11-28 09:45
來源: E20供水研究中心
作者: 毛茂喬
導讀:上一篇《【供水人】有味道的營商環境,了解一下?》中,提到了營商環境建設的外部壓力和可能面臨的挑戰。本篇打算接著聊一聊全方位看供水服務,希望助力供水企業獲得內部的驅動力,由內而外,打破樊籬,在優化營商環境建設中更加從容有力。
優化營商環境建設熱潮涌動,各地“獲得用水”改革紛紛跑出加速度。E20供水研究中心認為,目前在報裝時效上拼命壓縮的現象反映出一些深層次的問題。在政府主管部門的考核重壓之下,各地的用水報裝流程和辦理時間變成了“你追我趕”的“競賽游戲”,忽略了企業內部能否真正提供實實在在的高效支撐,沒有認真探索供水服務的意義和價值。這一問題,需要引起各方重視。
自上而下看“供水服務”——大樹的啟示
打個比方,將一個地區的供水企業比作一顆大樹,那么這顆樹所呈現出來的狀態就是營商環境。如果它生機勃勃、綠意盎然,大家都喜歡靠近,說明它是開放、便捷、公正的營商環境。
帶來這種美好感受的首要因素是樹的枝葉,也就是與用戶打交道的“第一界面”,例如營業大廳、服務熱線、微信公眾號,它枝繁葉茂就象征著供水企業能帶給用戶貼心的、有溫度的服務,能真正解決問題。同時,這棵樹也不是孤立的。它的枝葉與其他大樹交互交錯,代表了“互通互聯”的政務平臺。
再往下看,一顆樹能夠茁壯生長,離不開發達的根系,從土壤中獲得源源不斷的養分。這就意味著,供水企業內部必須提供強有力的支撐,整合優化流程,并加深自身的業務布局,延伸服務的內涵。比如,一些城市在用戶報裝時,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全部免費提供遠傳智能水表,便于供水企業長遠管理。
與此同時,政府和用戶給供水企業提供的支持,如同陽光和雨露滋養著大樹,給予不可或缺的力量。
就優化營商環境的現狀而言,目前看上去枝繁葉茂、綠樹成蔭,但根系還不夠強壯,扎得還不夠深入,外部的天氣也不一定總是風和日麗、雨水充沛。因此,想要優化營商環境、系統提升供水服務,既需要企業在前端“貼心”服務,也需要在后端“用心”經營;既需要企業內部發力,也需要外部提供助力。
由表及里看“供水服務”——感知的奧秘
新時代下,一切行動必須以人民的利益為出發點。因而在政府、供水企業和用戶的三元關系中,用戶的角色更加凸顯,用戶的感知和反饋顯得尤為重要。因此,無論對于居民還是非居民,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成為了供水服務的出發點,也是供水服務的落腳點。
然而,感知是很難駕馭的。
很多時候,供水企業精心策劃了大量的活動,開展了許多與服務相關的工作,但用戶卻很嚴格,會因為有1件小事沒有符合他的期望而感到不滿意。這是理性與感性的碰撞,是專業與非專業的沖擊。用戶和政府對企業的感知不充分,那么很可能導致企業爭取不到政策和資金上的支持,無法給企業的經營發展帶來助力。由此陷入供水服務的僵局。
于是,供水企業絞盡腦汁,開始采取“一站式服務”、“網格式服務”、“服務進社區”、“走訪大用戶”、“用戶分層分級服務”等一系列舉措,努力提升用戶的“三感”。因為供水企業切實從水質、繳費、報裝、咨詢等多方面大幅度提升了服務水平,使得用戶的期望也被逐步抬高,甚至出現難以滿足的需求,例如“表后服務”,讓持續性的感知提升產生更大的難度。
一般情況下,對于抄表到戶的用戶而言,水表是供水服務的分界點。表前屬于供水企業的服務范圍,而表后屬于用戶的自行管理范疇。由于很多用戶不了解這一邊界,會認為家中出現水質或漏水問題時,將責任歸到供水企業頭上。為了保障用戶的龍頭水質安全,諸如廣州、長沙、蘇州吳中等地的供水企業每月開展一定數量的入戶水質檢測。這是企業出于責任和擔當,選擇免費提供部分“表后服務”,而不是企業的義務。
更有夸張的案例,在沒帶身份證明卻想用水報裝時,提出要通過“人臉識別”進行身份驗證,讓供水企業很是無奈。
因此,對于用戶的需求,不是一味地不切實際地滿足,而要學會管理他們的期望,將他們往合理的、正確的方向上引導。這將在明年的供水服務研修班上進行系統講解。
從內到外看“供水服務”——標準的魅力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一千名員工,就有一千種對服務的理解。對于新員工,服務是把本職工作做好。對于管理層,服務是帶領團隊讓顧客滿意。對于決策者,服務是在用戶給企業支付水費的前提下,大家一起能提供哪些有形和無形的產品,用更高的投入產出比獲得更大的價值。
從用戶的獲得感出發,需要企業的每一位員工把服務整齊劃一、精準高效的傳遞出去,這就提出了對標準的要求。一方面,通過加強制度與文化建設,自上而下的宣貫,促使員工形成統一的理解和認知,能夠發自內心關懷顧客并提升處理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通過先進的技術,使傳遞的過程不斷精準化、智慧化。
標準化建設是將優質服務傳遞給用戶的方法之一。唐山水司和江南水務先后于2018年和2019年通過國家級供水服務標準化試點的驗收,在行業內起到很好的引領作用。以“標準化建設”為抓手,可以提升服務水平、保證運營質量、規范企業管理。與此同時,還能解決諸多實際的問題,比如加速推動城鄉供水一體化建設,逐步實現“同城同網同質同價同服務”的標準化體系,以更好地服務民生,引領高質量發展。
因此,行業里需要一套科學合理先進的服務標準體系,既能告訴大家什么是好的服務,也能幫助大家傳遞好服務。對內根據標準進行體檢,識別問題、排查風險,然后優化流程、升級技術、提升理念、完善制度;對外幫助政府或者投資人對供水企業的運營形成更客觀的認識,獲得更多的重視、支持與指導,也讓公眾識別合理的服務成本與水平。
編輯: 趙凡
E20環境平臺 供水研究中心 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