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2019-12-27 09:44
來源: E20供水研究中心、水務加
作者: 毛茂喬、胡雅倩
另外,一些智能水表采購項目被分拆成為多個包。例如,廣州市自來水公司2019~2021年度大口徑超聲波水表采購項目,招標時就明確分拆成了三個包,采購預算總額超過9500萬元。這一大蛋糕引來了15家水表企業競相投標,其中不乏水表領域的“明星企業們”。在經過嚴格的資格預審之后,留下10家符合條件的企業。最終,評標委員會經評審后,上海迪納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邁拓儀表股份有限公司、匯中儀表股份有限公司分別成為三個包的第一中標候選人,投標價格分別為2805.5888萬元、2682.002萬元、2472.3118萬元。再比如,定州市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局采購NB-IOT物聯網智能遠傳水表的項目,就有包含杭州競達電子有限公司在內的5家企業分別中標1個包。
隨著“一戶一表”制度等相關政策的深入推行以及6年強制檢定所帶來的舊水表定期輪換及智慧水務轉型需求的爆發,預計到2020年我國智能水表滲透率將接近45%,市場規模將超過170億元。
觀察二: 大型智慧水務項目的采購人,政府部門和企業“平分秋色”
在中標金額前二十的項目中,政府部門和企業作為采購人的情況幾乎各占一半。這與之前《速看!2019年智慧水務招標信息大盤點!》一文中的結論一致。說明水務、水利、住建、發改等行業主管部門,對于智慧水務的建設也給予了較多的重視。政府部門作為業主方有利于站在整個城市發展的角度對智慧水務進行規劃和布局,匯聚城市所有的“涉水”數據,打通“涉水”業務關聯平臺,挖掘釋放出沉淀價值。
大型智慧水務項目涉及的面很廣,因此對資金實力的要求更為嚴格。筆者觀察到,如果是政府采購,項目資金多來源于財政撥款;項目如果是企業,項目資金來源則大多為企業自籌,偶有“多方籌集,主要源于政府專項債券資金”的情況。如福建漳州市東山縣智慧水務系統建設項目就是采取此種方式,招標人為福建省水利投資開發集團東山水務有限公司,目前該項目正在二次招標中。不難發現,在城鄉一體化的趨勢下,很多水投或水務集團紛紛開始收購縣級、鄉鎮級水司,而通常這類水司的信息化基礎比較薄弱,因此收購方積極啟動智慧水務建設,以加強集團化的智慧管控。這一趨勢將持續釋放大量的市場機會。也就是說,當前大型智慧水務項目的采購人并不局限于直轄市、省會城市、地級市,其實已經下沉至縣域級。
容易被忽略的是,大體量的項目也有采用單一來源方式進行采購的。比如江西省智慧水利試點項目,在專家論證意見表中提到,“智慧水務的業務數據大部分是由江西省水投江河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掌握。根據江西省水利廳廳長辦公會議(十)和江西省政府181769號文意見,江西省智慧水利試點項目擬由江西省水投集團子公司江西省水投江河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組建我省智慧水利建設項目法人,負責我省智慧水利技術研發、項目建設。鑒于上述情況,本次江西省智慧水利試點項目由江西省水投江河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承擔,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第三十一條第一款規定,本項目只能采用單一來源方式進行采購。”
觀察三:中標方五花八門,跨界者與專業化公司“共舞”
在中標金額排名前二十的智慧水務項目中,中標方民企稍多于國企央企,企業拿大項目的能力并不受本地項目或外地項目影響。
引人注意的是,除了專業化的軟件開發公司、熟悉的智慧水務系統服務商以外,這些智慧水務大項目的中標企業不乏中國移動、中國鐵塔這樣的“跨界者”。2019年第四季度,“跨界之風”又一次在業內引起了“不小的恐慌”。先有萬科以1.91億中標“深圳市河流水質科技管控項目”,后有中國移動以2400萬元中標“寶雞市陳倉區購買空氣質量監測數據及服務項目”。其實,通信運營商中標各地信息化的項目案例并不是“鳳毛麟角”,除了表中呈現的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江蘇有限公司中標1.45億的“智水蘇州”項目外,還有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浙江有限公司臺州分公司中標臨海市排水信息化系統建設項目等,也是一個千萬級的大包(因不在前二十,故未列入表中)。不少業內同行紛紛表示“驚呆了”,在擔憂和恐懼的同時,不妨也期待跨界者能夠帶來不一樣的思維方式,給傳統的水務行業以全新的啟發。
曾有中國水網的讀者朋友表示,移動聯通電信等通訊運營商有著數量更大分布更廣的通信站房,在基層有龐大的維護隊伍,資源優勢顯著,他們對通信網絡機房建設標準和實際情況,比環保監測機房更加專業,同時通信數據采集傳輸的實時性可靠性標準也更高,在這方面的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經驗其他企業無法比肩。因此,他們的價值以及獲取市場的能力正在從單純的通信范疇向其他行業延展、滲透。業內人士可以思考的角度是,善用他們在特定領域的優勢和能力模型,與他們強強聯合,發揮各自的長板,共同“開疆拓土”,擁抱更為廣闊的天地。
結語
誠然,這些大項目無法完全代表行業的平均水平和普遍情況,但是它們至少能告訴業內同行:最近的項目資金上限大概是一個什么樣的水平,業主方最多可能有多少預算去做相應的設備采購和系統更新。不得不承認,資金匱乏依然是制約產業主體建好智慧水務的“命脈”。相信在不遠的將來,大體量的智慧水務項目會越來越多,項目的內容也會更加豐富、合理。
供水服務促進聯盟秘書長劉保宏指出:“面對智慧水務火熱的大背景,也要正視目前存在的問題。并不是說越大的項目越好,能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給水務企業的發展帶來實質性的轉型升級作用才是關鍵。”目前智慧水務處于快速成長期,可謂百家爭鳴,到底各自的核心價值在哪里,到底哪家做得更好更到位,業內尚無一個判斷的明顯標準。
智慧水務,距離真正的強大和成熟還有一段艱辛的路要走。
感謝水務加提供標訊數據支持以及水務加總經理許冬件對本文的指導!如有項目遺漏,歡迎留言補充。更多關于智慧水務招標中標的信息分析,敬請期待后續文章和專題報告。
相關閱讀
編輯: 趙凡
E20環境平臺 供水研究中心 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