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濤:展望2018年,環保產業的風口在哪里
相關視頻:
如果一個環保企業僅僅花甲方的錢,就不可能成為一個非常偉大的企業。偉大的企業必須要為客戶創造價值,想方設法為客戶創造增量價值,才有可能成為偉大的企業。
為客戶創造價值的3.0時代確確實實到來了。環境產業的大增長在哪里?
環境服務領域的拓展帶來環境企業價值的第一增量。比如原來沒有危廢處理的概念,而近幾年,危廢處理市場越來越火熱,很多企業都開始布局這一領域,市場空間不斷釋放。事實上,目前環保企業只服務了50%的環境領域,很大一部分領域還沒有被發掘。如果只是成本中心的角度,環境行業無處落足,好多領域競爭激烈。但是如果帶著3.0的時代思維,會發現還有很多領域可以做。如環衛領域,十年以前,沒有人認為環衛可以做成產業,現在環衛變成了大家搶著做的行業。未來,100%增長的公司一定是站在了奇點上。
另一個大的增長點是傳統環境服務領域的增量來自質量提升和跨界循環。即便是原來的垃圾焚燒廠,也都要重新思考服務水平,即便是最傳統的市政污水處理廠也沒有真正融入到綠色、藍色中,都需要提高。標準提高之后會接通另外一個價值的世界。
未來在技術方面,環境產業C方陣的驅動因素不是原來環節的顛覆性技術。顛覆性的技術主要來自跨界,來自新需求的增量技術。另外就是聯通的循環性路徑突破技術。污水、固廢過去被當作廢物來處理,現在追求零排放,產生了新的循環,這種技術將是主要的方向。
另一方面,環境企業的價值分化在加劇。現在4萬多家環保公司中,成為價值節點的環境企業必然是細分領跑企業。不能領跑,即便有規模也難有利潤。一般跟跑者需要在IPO嚴格的背景下,抓緊時間并入其他領跑主體。
在這樣的政策和市場背景下,需要重新認識環境市場:
工業市場原來是偽市場,過去根本沒有想處理,現在重壓之下已經開始改變,此市場非彼市場,工業市場的空間不亞于市政市場,甚至遠遠大于市政市場。
在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成為社會主要矛盾的背景下,環保領域的觸角更快向農村延伸。市政市場中,很大一部分設施將面臨升級,不能不花政府的錢,但是絕不能只花政府的錢。
在國際市場中,中國已經可以以世界領跑者的心態,輸出自己的模式,敢于帶著“四個自信”做新的市場開拓。
在這樣的市場背景下,環保產業應該如何應對?
首先,環境企業需要講政治。需要從政治看政策的方向,從政策看市場的方向。因為環保的每一個突發性的政策都是受政治的影響。以前的政策導向是為了效率,什么地方不科學、效率低就會有相應的政策,現在大部分環境需求政策都來源于政治性的需求。
其次,必須要做增量,要從客戶的成本中心走向客戶價值中心,無論是市政客戶還是工業客戶。
三是,不忘產業之本。業務為企業之本,面對浮躁的資本市場,要有耐心,相比財務資本而言,要與戰略資本攜手。戰略資本是企業最好的朋友,但需要企業有足夠的耐心。產業需要共榮,不能只注重估值而對賭。
四是客戶導向。用能夠感知的效果性需求串起供給。企業所有的行動都需要從政治出發,只有一直心懷人民,行動正確、方法正確,人民群眾才會成為產業的同盟軍。
目前,在環境市場迅速拓展的背景下,環境企業間合作遠遠大于競爭。其實在邊界充分開闊的時代,沒有什么環境企業之間是完全競爭的,因為從用戶角度出發,用戶和地域都是不一樣的,所以環保企業更要充分開放心懷,合作才能產生共贏。
相關視頻
-
【E20演播廳】劉許童:恒通環境雙核驅動黑臭水體治理2018-02-01 播放:104753
-
【E20演播廳】天地人環保謝濤:環保技術型企業迎來了歷史性機遇期2018-02-09 播放:99637
-
傅濤:讀懂政治,才能理解環境產業的政策和市場2018-02-09 播放:20497
-
傅濤:環保產業未來面臨的三大挑戰2018-02-09 播放:19230
-
傅濤:展望2018年,環保產業的風口在哪里2018-02-09 播放:21733
-
薛濤:環境產業走入水落石出的年代2018-02-09 播放:18926
相關視頻:
如果一個環保企業僅僅花甲方的錢,就不可能成為一個非常偉大的企業。偉大的企業必須要為客戶創造價值,想方設法為客戶創造增量價值,才有可能成為偉大的企業。
為客戶創造價值的3.0時代確確實實到來了。環境產業的大增長在哪里?
環境服務領域的拓展帶來環境企業價值的第一增量。比如原來沒有危廢處理的概念,而近幾年,危廢處理市場越來越火熱,很多企業都開始布局這一領域,市場空間不斷釋放。事實上,目前環保企業只服務了50%的環境領域,很大一部分領域還沒有被發掘。如果只是成本中心的角度,環境行業無處落足,好多領域競爭激烈。但是如果帶著3.0的時代思維,會發現還有很多領域可以做。如環衛領域,十年以前,沒有人認為環衛可以做成產業,現在環衛變成了大家搶著做的行業。未來,100%增長的公司一定是站在了奇點上。
另一個大的增長點是傳統環境服務領域的增量來自質量提升和跨界循環。即便是原來的垃圾焚燒廠,也都要重新思考服務水平,即便是最傳統的市政污水處理廠也沒有真正融入到綠色、藍色中,都需要提高。標準提高之后會接通另外一個價值的世界。
未來在技術方面,環境產業C方陣的驅動因素不是原來環節的顛覆性技術。顛覆性的技術主要來自跨界,來自新需求的增量技術。另外就是聯通的循環性路徑突破技術。污水、固廢過去被當作廢物來處理,現在追求零排放,產生了新的循環,這種技術將是主要的方向。
另一方面,環境企業的價值分化在加劇?,F在4萬多家環保公司中,成為價值節點的環境企業必然是細分領跑企業。不能領跑,即便有規模也難有利潤。一般跟跑者需要在IPO嚴格的背景下,抓緊時間并入其他領跑主體。
在這樣的政策和市場背景下,需要重新認識環境市場:
工業市場原來是偽市場,過去根本沒有想處理,現在重壓之下已經開始改變,此市場非彼市場,工業市場的空間不亞于市政市場,甚至遠遠大于市政市場。
在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成為社會主要矛盾的背景下,環保領域的觸角更快向農村延伸。市政市場中,很大一部分設施將面臨升級,不能不花政府的錢,但是絕不能只花政府的錢。
在國際市場中,中國已經可以以世界領跑者的心態,輸出自己的模式,敢于帶著“四個自信”做新的市場開拓。
在這樣的市場背景下,環保產業應該如何應對?
首先,環境企業需要講政治。需要從政治看政策的方向,從政策看市場的方向。因為環保的每一個突發性的政策都是受政治的影響。以前的政策導向是為了效率,什么地方不科學、效率低就會有相應的政策,現在大部分環境需求政策都來源于政治性的需求。
其次,必須要做增量,要從客戶的成本中心走向客戶價值中心,無論是市政客戶還是工業客戶。
三是,不忘產業之本。業務為企業之本,面對浮躁的資本市場,要有耐心,相比財務資本而言,要與戰略資本攜手。戰略資本是企業最好的朋友,但需要企業有足夠的耐心。產業需要共榮,不能只注重估值而對賭。
四是客戶導向。用能夠感知的效果性需求串起供給。企業所有的行動都需要從政治出發,只有一直心懷人民,行動正確、方法正確,人民群眾才會成為產業的同盟軍。
目前,在環境市場迅速拓展的背景下,環境企業間合作遠遠大于競爭。其實在邊界充分開闊的時代,沒有什么環境企業之間是完全競爭的,因為從用戶角度出發,用戶和地域都是不一樣的,所以環保企業更要充分開放心懷,合作才能產生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