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5-06-25 13:45
來源:生態環境部
一是陸海統籌、河海聯動治理取得突破。特別是山東東營黃河口灣區屬于大型河口區,近年來得益于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特別是黃河中下游地區的總氮協同減排,流域入海總氮負荷明顯降低,黃河口灣區水質優良比例較基準年大幅提升32個百分點。還有河北秦皇島北部灣區,是重要的濱海旅游區,近年來持續推進入海河流和入海排污口溯源整治,以及海上污染治理,近岸海域水質優良比例連續5年保持為100%,成為秦皇島市第二個入圍的美麗海灣優秀案例。
二是點藍成金、高質量發展實踐更有成效。比如,浙江臺州大陳島諸灣積極探索“海洋藍碳—藍色經濟”雙循環模式,既保護了敏感脆弱的海島及周邊海域,又讓貽貝養殖戶賺到“碳”錢,成為示范踐行“兩山理論”的美麗海灣優秀案例。還有福建泉州大港灣作為產業集聚區,著力推動環灣地區產業綠色低碳發展和生態環境共保聯治,成為首個入圍優秀案例的綠色產業型海灣。
三是以人民為中心的宗旨理念更加彰顯。沿海各地都把提升人民群眾臨海親海享海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作為美麗海灣建設的重要目標,11個美麗海灣優秀案例的公眾滿意度都在95%以上。其中,山東日照張北灣建成28公里陽光海岸綠道,福建廈門同安灣打造生態宜人的濱海旅游浪漫線,廣東深圳大亞灣建設高品質的濱海國際旅游度假區等等,都得到了老百姓和各方游客的認可點贊。
當前,我國美麗海灣建設已經進入“擴面、提質、增效”的新階段:一是建設范圍更大,重點打造美麗海灣數量從50個擴大到110余個,廈門、秦皇島等7個沿海城市正在探索開展全域美麗海灣建設,沿海各地也在同步推進其他海灣的治理。二是工作矩陣更全,我們系統組織開展海灣治理“把脈行”、優秀案例“采風行”、建設成效“回頭看”,以及“美麗海灣 我在行動”志愿服務活動,多維度、全方位推進各地的美麗海灣建設實踐。三是治理成效更顯。海灣生態環境質量保持穩中向好,2024年已有162個海灣水質優良比例超過85%,其中125個海灣水質優良比例為100%,像中華白海豚、勺嘴鷸、布氏鯨等海洋生物及棲息地保護成效顯著。四是機制創新更活,各地加快推進治理體系、法規制度、兩山轉化等方面的改革創新,當前生態環境部也正在與有關金融機構等共同謀劃金融支持美麗海灣建設的項目庫。
下一步,我們將聚焦“水清”有突破、“灘凈”有保障、“魚鷗”樂家園、“人海”更和諧的“十五五”新目標新要求,持續深入推進美麗海灣建設擴面、提質、增效,繼續宣傳推廣美麗海灣優秀案例和沿海地方創新實踐,推動各地以高顏值的海灣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的灣區經濟發展,助力打造人民高品質生活,繪制美麗中國建設的海洋新篇章。
謝謝。
推動實現海洋傾廢智慧監管(答問七)
中國日報記者:生態環境部在海洋傾廢審批監管方面開展了哪些工作,從公布的有關數據來看,我國港口航道疏浚物產生量較大,是海洋傾倒的主要組成部分。下一步,生態環境部在減少海洋傾倒,鼓勵疏浚物資源化利用方面有哪些考慮,謝謝。
張志鋒:謝謝您的提問,正如您所說到的,我國是港口航運大國,疏浚物的產生量比較大,目前的處置方式以海洋傾倒為主。生態環境部一直高度重視廢棄物海洋傾倒的環境管理工作,近年來不斷優化審批方式,提升服務效能,推動實現智慧監管。
一是提升海洋傾廢許可服務效能,深入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平臺建設,各流域海域監督管理局實現了海洋傾廢許可“一網通辦”,不斷提高許可申請的便利性和審批工作的透明度。
二是創新開展“互聯網+”非現場監管,要求傾倒作業船舶等載運工具依法安裝海洋傾倒在線監控設備,并與全國海洋傾廢監督管理系統聯網,實現海洋傾廢的裝、運、卸全過程實時動態監視監控。
三是加強常態化的執法監管,剛才鄭云副部長也介紹了,生態環境部門與海警機構加強執法協作,持續開展碧海專項執法行動。雙方及時通報廢棄物海洋傾倒疑似違法違規線索,加大海洋傾倒區、傾倒作業船舶等的監管力度,嚴厲打擊非法海洋傾倒行為,不斷提升海洋傾廢監管執法的合力。
另一方面,無論是疏浚物還是其他廢棄物,我們都主張通過加強資源化利用來減輕向海排放壓力,緩解資源短缺問題,并創造更多的經濟價值。
近年來,生態環境部采取多項舉措,積極推動疏浚物的資源化利用。
一是將“國家鼓勵疏浚物等廢棄物的綜合利用,避免或者減少海洋傾倒”等有關要求寫入了新修訂的《海洋環境保護法》,用法律為制度創新護航,引領保障疏浚物等廢棄物的資源化、生態化利用。
二是與有關部門聯合印發《全國海洋傾倒規劃》,對疏浚物資源化利用提出明確要求,引導沿海地方加快推進疏浚物綜合利用進程。
三是依托京津冀環境綜合治理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等科技支撐項目,開展疏浚物綜合評價與利用關鍵技術研究和示范。
下一步,生態環境部將立足職能職責,采取有效措施,積極配合有關部門進一步深化疏浚物的資源化利用工作,推動疏浚物“變廢為寶”。
一是繼續引導,鼓勵資源化的利用。對于產生疏浚物的工程項目,建設單位應當論證疏浚物資源化利用的可行性及海洋傾倒的必要性。對符合環境準入要求的疏浚物資源化利用項目,我們將依法依規,加快環評審批,提高審批效率。引導建設單位優先采用資源化利用的方式來處置疏浚物,逐步減少海洋的傾倒。
二是強化科技賦能與應用示范。充分發揮相關企業和科研機構的融合創新的優勢,依托國家和沿海地方重大科技專項,在相關港口深入開展疏浚物綜合利用研究與示范,探索兼顧疏浚物資源化利用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鍵技術和示范樣板。
謝謝。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